精華區beta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ypyp (牙周病)》之銘言: : 日前讀《漢書.韓彭英盧吳傳》讀到淮南王英布決定起兵反叛時,漢高祖問了薛公 : 薛公說英布可有上中下計,茲錄原文如下: : ================================原文開始==================================== : 薛公對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於上計,山東非漢之有也;出於中計,勝負之數 : 未可知也;出於下計,陛下安枕而臥矣。」 : 上曰:「何謂上計?」 : 薛公對曰:「東取吳,西取楚,并齊取魯,傳檄燕、趙,固守其所,山東非漢之有也。」 上策:傳檄山東諸侯反漢;本質上是重現六國跟秦東西對峙的局面 打仗嘛, 多拉些幫手總是好的. 而且以漢初的情況來看, 對全國的控制力仍不足 是以山東非漢之有, 頂多只能固守秦跟六國對峙時的傳統勢力範圍 中策:中策跟上策有一個共通點, 就是有爭天下之心. 但中策比較傾向獨立完成, 不拉幫手 對於山東異姓諸侯而言, 有可能坐壁上觀, 或首尾兩端 是以勝敗之數未可知也. 下策:很明顯就是只有割據之心, 而無圖天下之志 如此一來, 戰略上的先天高度就不足 以後世的例子來看, 就會形成三藩之亂, 太平天國那種據守長江流域 不圖北進的局面, 只是等著形勢慢慢逆轉, 然後被消滅 從進軍路線來看, 上策跟中策基本上是同一個進軍路線 只有下策比較不同 以歷史地理的角度分析, 上策跟中策是從淮河流域走鴻溝 然後進軍成皋(虎牢關一帶) 唐代以前, 中國幾次南北對峙, 據有長江流域一帶的勢力 都是走這個路線(漕運之利), 除了有利運輸軍糧, 軍隊調動外 這個路線上, 也是傳統中原的人口稠密區, 能夠控制這個地方 對於分裂情況下的割據勢力, 能夠佔有非常多的好處 鴻溝這條路線, 大致上是從魏國舊都大梁(後來的開封)一路向東南 連接到徐州, 宿縣這一帶. 春秋時代是宋國的勢力範圍 戰國時代掌握在魏國跟楚國手中 整個鴻溝路線, 在戰國時代是人口經濟精華區 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提到定陶這個地方為天下之中, 商業重心 定陶在鴻溝以北, 靠近濟水流域的地方, 基本上也是吃這一塊腹地 陶朱公歸隱於巿, 就是選在定陶這個地方 從漢軍跟英布軍交戰的地點來推斷, 漢軍出關中 後面走的應該也是這條路線 英布起事, 不走這條路線, 想辦法把戰線逼到河南中部伏牛山脈一帶(成皋之險) 先天戰略上就已經陷入被動了 往西走, 就算讓他拿下長沙好了 之後與漢軍對峙, 頂多沿著漢水流域, 走襄陽>漢水>關中 等於複製秦國跟楚國對抗的模式, 英布要對抗憑峙關中地理及經濟資源的一方, 長期而言, 一定是不利的 相反的, 漢軍可以透過鴻溝快速的調動軍事力量, 從整個面有效的打擊英布軍的戰略後方(吳楚一帶), 長期而言一定的不利的 從整個軍事地理的角度來看, 中國歷代雖然分合不定 但是幾個重要的進軍路線, 跟容易形成對抗的點線 都很固定就是那幾條路線, 跟那些點 類似像遇到這個問題, 把地圖攤開來看, 問題會清楚一點 (另外也要知道中國歷史地理的發展與流變) 很多書上無法解釋的問題, 往往都出於地理環境的改變而致 : 「何謂中計?」 : 「東取吳,西取楚,并韓取魏,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勝敗之數未可知也。」 : 「何謂下計?」 : 「東取吳,西取下蔡,歸重於越,身歸長沙,陛下安枕而臥,漢無事矣。」 : 上曰:「是計將安出?」 : 薛公曰:「出下計。」 : 上曰:「胡為廢上計而出下計?」 : 薛公曰:「布故驪山之徒也,致萬乘之主,此皆為身,不顧後為百姓萬世慮者也,故出 : 下計。」 : ================================原文結束===================================== : 可是我不懂它們的差別…跟友人討論了一下,他認為下策是虛張一下聲勢,沒有想要 : 真的把天下打下來的意思,所以取下蔡之後就往南邊龜起來。但是他也不知道上策跟中 : 策的差別在哪裡… : 上策看起來像是鏡像複製淮陰侯韓信在楚漢相爭時的征服路線(左勾拳變右勾拳這樣) : 中策看起來是把出關中的重要隘口先占下來,順便也占下大糧倉可以慢慢撐,看起來也 : 很好啊… : 所以想請教板上先進,是否能幫忙詳細解說一下這三計的差別,包括執行的難易度這樣 : 。關於英布最後選了下計我其實也有點困惑。英布在東取吳、西敗楚之後在蘄西與高祖 : 平亂的漢軍遭遇,沒有打贏,不是當然只能往南退嗎?可是如果他有打贏的話不是至少 : 執行完東取吳、西取楚了,那後面會怎麼走也不知道,怎麼能說他這樣就是選下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0.18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23297691.A.E05.html
ypyp: 可是英布只執行到東取吳西取楚的後面,楚還沒完全取下來啊 02/07 17:49
ypyp: 後面打不贏只好往南溜了,這樣說來應是沒機會上中而非不選?? 02/07 17:51
傳記裡面寫很清楚了 東取吳, 西取楚 第一階段完成後, 下一段文字開始寫"遂西" 遂西就是往西邊打的意思 至於怎麼打的詳細經過 司馬遷沒說 他把它放到前面薛公那段文字寫過了 這是中國史書常用的筆法, 從左傳開始就是這樣 包括英布傳前面一開始, 有善相者說他"先刑後王" 也是這個理路, 這套思想談的更深一點, 甚至可以往讖諱學的方向解釋 最後, 根據史記記載 英布軍與漢軍主力發生遭遇戰的地方在"蘄西"這個地方 蘄西就是"蘄"這個地方的西邊 蘄是現在的安徽宿縣, 也就是我前面談到的鴻溝線的東邊的起點 兩軍在蘄西這個地方打, 說明了英布軍不是選擇鴻溝這條路線作為首要進軍方向 比較傾向被動防禦 如果它選擇走鴻溝線, 比較可能的遭遇戰位置, 大概在大梁這個地方 也是吳楚七國之亂時, 主要的交兵處 ※ 編輯: Kevin1103 (114.41.22.155), 02/08/2015 09: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