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說一些比較奇怪的推論,單從史記文字敘述出發, 很可能有錯,敬請指教。 "取上黨。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 這段是在廉頗指揮之前就出現,之後經歷了防線連破, 是剛好後來趙括進擊剛好又打到長平? 還是說史記對長平的定義比想像中大? 或是秦趙拉鋸一直沒打多遠,在同一塊地方? 這邊假設是第三項。 "趙軍筑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 奪西壘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 趙王數以為讓。" 我發現前文有很多壁壘都當作防線解釋, 所以在地圖上找有利的地形, 但是所謂的壁壘是像馬奇諾防線一樣綿延一段距離, 還是單純一個強化的營寨? 如果是蓋了一個防線敵方卻在門口挑戰, 然後守方君王還覺得出防線去迎擊是應該的, 有點怪吧, 反過來軍隊出門卻龜在營寨裡,解釋起來就較通順, 也讓西壁壘這個"西"正常一點。 "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 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 繼前文,這邊問題是,秦壁有很遠嗎? 是趙軍追擊跨越了一段地形以後遇到了秦軍防線, 還是乾脆是秦軍交戰時後方吃飯睡覺用的營寨(壁壘)? 如果是營寨是能解釋趙括用兵不應該走到詭異的地形的疑問, 但是會加強兩萬五秦軍如何能圍困趙軍的問題。 "。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 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閒,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 這邊是唯一的戰術細節,但卻容許很多種解釋,產生很多疑問, "二萬五千人絕趙後"與"五千騎絕趙壁間",是手段, "絕趙壁間","絕趙軍後","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是結果, 到底是上述手段分別對應這些結果,還是共同造成結果, 還未可知,不過以下以符合我推論的方法解釋看看。 絕趙後,能不能理解成,是在趙軍原先壁壘(營寨)的更後方(包括糧道)? 而絕趙壁間,則是用騎兵斷了(或妨礙)趙軍壁壘與趙軍本軍的聯繫? 這個解釋的好處,是秦軍並非用實體軍力擺在趙軍正後方, 就能解釋為何趙軍不能前面堅持,後面強攻,一股作氣打回原先營寨, 也可以解釋趙軍主力如果只是追擊行軍,為何會有糧食能堅持四十六天, 以及為啥趙軍被包圍後是選擇築壘而守,一直到缺糧才開始突擊, 而非一被包就突擊。 "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筑壁堅守,以待救至。" 或許秦軍主動攻擊並得利,才是迫使趙軍轉為守勢並且兵力被固定住的主因, 而非靠秦部屬於趙軍後方兵力直接箝制與威脅, 這樣就不用在地形上找到能用二萬五擋四十萬這種一夫當關的地方, 趙軍被圍困也不用靠指揮官腦殘才能成立, 另外秦軍在這種主動攻勢中消耗近半兵力, 也比較合理。 不然秦軍守勢趙軍能打掉近半,這種實力很難被圍困, 而且突圍要換掉優勢守方一半兵力的話,趙軍可能要死光了, 也不用特別寫他們投降被殺的事。 還有如果秦軍消耗嚴重,讓趙軍指揮官覺得有利可圖, 才會想堅守,也說得通。 "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 遮絕趙救及糧食。" 這邊說的是遮絕趙救及(急)糧食,還是遮絕趙救(以)及糧食? 如果理解為前者的話可能會覺得重點在糧食, 但問題是如果沒新一批軍隊去打通通道和護送, 那就會變成送秦軍糧食大隊, 所以我覺得重點是趙救(兵), 所以河內民需要成規模及成戰力,才要"年十五以上悉詣", 也要賜民爵才有助於激發戰力,(我的理解中啦) "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党民不樂為秦而歸趙。 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 最後我覺得蠻奇妙這段,說趙卒反覆, 但是前文沒有提及任何趙卒反覆的事例, 反而是說明了一段秦軍已經打下上黨,上黨民卻要逃離秦軍統治, 是不是說明了趙軍中上黨民了佔一定比例,值得一提? 也可能是上黨民(會歸趙)+趙卒(會反覆),得出結論是要兩者"盡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159.155.19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22261511.A.C65.html
hgt: 上黨民占趙卒一定有相當比例 秦會用河內民 趙竟不用上黨民? 01/26 16:54
Fugax: 帶領上黨民眾投入趙方的馮亭太守,就是在長平之役中戰死。 01/26 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