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njou (小潔我愛妳)》之銘言: : 我想爭議點在動員率上面 : 還有趙國到底有多少人口也是問題 : 先談動員率 : 3%這個數字並不是隨便說的 : 我們就以同樣是戰亂時代的日本戰國末期來計算 : 小田原征伐戰 : 當時的北條家估算總石數約250 萬上下 : 基本上250 算是高估了 合理計算是200 萬石 : 以日本戰國的平常作戰動員是一萬石支持250 人 : 壓迫農耕的情況下是300 人 : 小田原會戰的時候北條家總動員到了14萬人的數字 : 這種動員率我認為很接近長平這種最後賭身家的情況 : 也就是真正的極限動員 而且當時北條的人口管理能力是勝過當時的趙國的 : 以250 萬石可以動員14萬人 每萬石動員560 人 : 也就是5.6%的人口動員率參戰 : 如果是200 萬石 就是7%的動員率 且慢﹐你認為每萬石動員560人就是5.6%的人口動員率﹖ 那豈不是說﹐每1萬石就有對應的1萬人口﹖ 但太閣檢地﹐我沒記錯的話﹐是2200萬石﹐而日本的人口﹐到幕末也才2900萬﹐ 難道可能是﹐日本德川幕府承平200多年﹐結果人口才從2200萬微漲到2900萬嗎﹖ 1石米不到200斤﹐是難以養活1個人的。 事實上﹐一般認為日本戰國末期的人口﹐是在1200萬左右(甚至有認為更少)﹐ 也就是說﹐2石米才對應1個人口。 (這還不算太閣檢地是有些隱田檢不到的) 以此來算﹐北條家的250萬石﹐北條家的人口總數是130萬人左右﹐而不是250萬。 即使認為北條家領地內的所有人都被北條家動員了﹐那麼動員率也是10%﹐ 甚至如果是200萬石算﹐那動員率是12.7%。 所以我認為3%﹐真的是隨便說的。 在前一篇文中的附錄一﹐有提到中共動員率是5%﹐並說這是動搖到農業根基。 我們來看看淮海戰役(徐蚌會戰)時﹐長達3個月時間內共軍的動員數。 首先是山東的人口﹐山東省在1949年中共建政時的人口是4549萬﹐其中農村是4289萬。 在國共內戰中﹐山東的西部是屬於晉冀魯豫解放區﹐因此山東解放區的人口更少﹐ 而城市又被國軍所控制(如青島人口不少於20萬)﹐或剛剛易手(如濟南人口60多萬)。 山東解放區實際控制的人口至多不超過3500萬﹐分為魯中、魯南、濱海、渤海、膠東 五個區﹐平均每區700萬人口左右(而且人口密集地是沿海沿河平原地帶)。 魯中魯南山區(淮海前合併為魯中南區﹐如前述﹐算人口1400萬)﹐ 是共軍的老區沂蒙山區﹐在戰役中就近承擔了最重的支前任務﹐ 那麼動員了多少呢﹖參軍3.6萬﹐支前民工174萬﹐合計達人口的12.7%﹐ 剛好跟小田原差不多。這還不算原先已經參軍的﹐以及在後方做鞋襪之類支前的。 其中的第六軍分區﹐這個是有數據不用我估算的﹐300萬人口支前民工49萬﹐ 動員率是16.3%。 徐蚌會戰三個月﹐魯中魯南一帶有因為支前而搞到原文所說的經濟搖搖欲墜﹐ 農業面臨崩潰嗎﹖沒有。(當然﹐時間久了就會有影響了﹐但至少徐蚌三個月﹐ 還不夠產生影響。) 當然﹐在中共平時的大小作戰中﹐支前的動員率一般是控制在12%左右﹐象這樣達到 16.3%的也確實是少數﹐所以才被記下來大談特談。 但由此依然可見﹐動員率到12%﹐是國共內戰時中國農村可以承受的。 (魯中南山區一樣在當時是農業經濟、沒有發達的鐵路航運等運輸線、 純靠人力耕作與運補) 小田原的12%算是竭澤而漁﹐徐蚌的12%算是負擔較重但可短期承受﹐反推回去﹐ 宋朝的三丁抽一(約8%)則算是負擔不重長期維持﹐可見東亞精耕農業下﹐ 土地人口的承載與動員數其實幾百年前後是相差不多的。 因此趙國或有不如後世﹐但也不會相差幾倍﹐說動員率祗能是3%﹐ 那是沒有說服力的。 : 如果這樣來算 : 趙國在面對這種重大關頭傾全力動員的能力 大概也是在7%是合理的數字 : 秦初人口3000千萬 : 這個數字就當成是戰國末期一樣好了( 基本上戰國末期應該更少人口 ) : 趙國所在之處並非富庶之地 : 雖然是三晉之一 也是地最廣的 : 我用寬鬆的來計算 三晉之地可以有一千萬人口( 絕對是高估 可能不到六百萬 ) : 那麼趙國佔有50% 的人口 就是五百萬( 所以說這絕對是高估 ) 我也來估計趙國人口。 首先戰國末期到秦朝初期的人口﹐一般估計是3000萬到3500萬﹐依你﹐取3000萬。 各國的人口有多少﹐先假定秦國為1單位。 三晉分開來都比秦弱﹐2個聯合﹐勉強敵秦但還是不如﹐但如果三晉能夠同心﹐ 則在當時還能略微壓制住秦。所以假定3晉一共1.2個秦。 很明顯﹐楚國是不如秦國的﹐特別是南陽盆地、漢水流域丟失之後。 所以算楚國為0.8秦﹐我想是合理的。 齊國地方狹小﹐雖然人口眾多﹐但常常戰力是比楚國還差一些﹐ 但齊國還是比三晉任一要強﹐不過面對三晉任2的聯合﹐齊國就不敢進攻了。 所以假定齊是0.6秦。 燕國那廢材﹐七雄中最弱﹐算個0.2秦已經很給面子了。 總計3.8個秦﹐則 秦=800萬 三晉=960萬 楚=640萬 齊=480萬 燕=160萬 三晉設魏為1﹐則韓最弱﹐當0.5魏﹐趙最強﹐特別是吞併中山國後﹐可當1.5魏。則 三晉=3個魏=960萬 趙=480萬﹐約略與齊戰力相當 魏=320萬 韓=160萬﹐約略與最弱的燕戰力相當 我想這樣的推估是比粗估百分率要準確一些的。 如果認為設定趙太強而韓太弱﹐也可以割趙補韓﹐則 趙=1.4魏=450萬﹐比齊略弱 韓=0.6魏=190萬﹐比燕略強 : 五百萬的7%動員率是35萬人 以趙450萬人口計﹐則 8%動員率是36萬人 10%動員率是45萬人 12%動員率是54萬人 12%我認為不可能﹐畢竟要到小田原時代才能達到﹐中國即使農耕發展更早﹐ 最早也應當不能早於唐朝達到這一水平。 8%-10%之間是較為合理的﹐即40萬壯丁(不計與戰事無關的平民) 投入長平會戰是可能的。 : 以小田原當時的狀況來說 能拿鋤頭的都算進去了 : 所以說40萬這個關口 我真得很難計算哪來的人口可以冒出來 : 除非是連平民都一起殺在裡面 不然真的找不到合理的數字來推論出來 : 我這些都已經是高估了 我真的不認為我高估。 另外﹐前文中的附錄2﹐說古代指揮最多不超過20萬人﹐ 但我想版上應該已經有共識﹕40萬不是純戰兵﹐而是包括了輔助兵﹐ 而且戰兵也不是全部統合為一支部隊(如秦軍就分好幾支截擊、迂回、包抄部隊)。 因此﹐以為40萬趙兵都是同時列陣於戰場上﹐並以此推論趙括一人不可能指揮全體﹐ 實在是沒有道理的。 至於附錄3﹐那不過是揣測“萬”可能是其他單位﹐這個就自由心証了。 我倒是想說一個故事﹐大陸用簡化字﹐萬的簡化字就是“方”少上面一點﹐ 所以我聽過有人認為趙卒“四十萬”其實是“四十方”即四十個步兵單位。 如果不知道萬是寫成“萬”﹐那真的很有說服力﹐我會被說服認為有道理的...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248.14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21408603.A.010.html
Uber: 推 01/16 19:47
Hartmann: 推 01/16 20:33
leptoneta: 兩邊都有拿出東西來佐證 這次真是高水準的爭論@@ 01/16 20:39
Theo57: C大對材料的掌握感覺更深入些,寫成專文的話應該很有看頭 01/16 20:50
qkeeptalk123: 日本一石的定義是一個成年人一年的食米量 01/16 20:58
qkeeptalk123: 所以其實石高制是一種很優秀的國力衡量方式 01/16 21:00
qkeeptalk123: 而對日本人口的推算也可以從石高很輕易地獲得 01/16 21:02
godivan: 那是在早期 後來就有提到這種方式其實不太準 01/16 21:09
qkeeptalk123: ....人家的定義就是這樣 不準是不準在哪 差多少 01/16 21:10
dany9177: 估算單位(單位長度)的變動,還有作物換算成石高...etc 01/16 21:18
dany9177: 簡言之,米經濟也是有通膨的問題在,最後真的就是一個硬 01/16 21:20
dany9177: 通貨單位(但是有實物做價值擔保)。 01/16 21:21
qkeeptalk123: 人類的食量怎麼可能會有通膨 基因突變嗎 01/16 21:45
qkeeptalk123: 太閣檢地就是統一了全國度量衡後 重新定義一石 01/16 21:47
qkeeptalk123: 再以此去統計全國的糧食生產量 說不準的請提出論述 01/16 21:49
qkeeptalk123: 舉證方講到口乾舌燥 鄉民在旁說不準倒是很輕鬆 01/16 21:50
rx79911: 領土石高與當地人口正相關但不等於人口數吧? 01/16 22:37
jetzake: 當年也沒有精確的人口普查 又兵荒馬亂的 也只能估計了啊 01/16 22:41
qkeeptalk123: 請看定義~~~~OH MY GOD 01/16 22:41
qkeeptalk123: 一石=一人年食量 那一塊地年產一石 可以養幾人? 01/16 22:43
PsycoZero: 米的重量每年都不一樣,也因此石是容量單位,你要糾結 01/16 22:44
godivan: 除了米重量不一樣外,還有石高的計算是看地生產量 01/16 23:16
godivan: 記得沒錯堺港(?)這一類是注重貿易的就... 01/16 23:18
rx79911: 種出來來的石數跟人口一樣,會死人的 01/16 23:22
jetzake: 樓上 石高還有各種折算機制啊... 不是只有看米而已 01/16 23:28
jetzake: 當時還有很多深山野嶺也有住人 但不一定都有納入計算 01/16 23:30
haoboo: 折算是後來加進來的,太閣檢地沒有 01/16 23:33
haoboo: 另外太閣檢地的總石高約1800萬石左右,沒有到2200萬這麼多 01/16 23:43
jetzake: 要直接拿太閤檢地的資料的話 應該要把故意少報的算進去.. 01/17 01:40
Cigol: 套用 y=Ae^rt 的公式,幕末2900萬人,若人口成長率0.1% 01/17 07:06
Cigol: 200年前有2374萬人,0.2%=1945萬,0.3%=1590萬,0.4%=1303萬 01/17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