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gam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連結: http://ftr-wot.blogspot.cz/2013/05/chi-ri-imperial-japans-most-advanced.html 原作者: SoukouDragon(NA) 譯者前言 日本戰車在中文軍事界的評價一向不佳,主要是因為二戰日軍裝甲部隊的表現真的很糟, 而民族情感也占了一些因素。但是不可否認的,戰爭尾聲時日本的確出現過一些相對合理 的計畫案,若先不管日本當時的工業能力因為戰略轟炸與海上封鎖而癱瘓這一點,這些 計畫案只要能生產,是有足夠潛力達成它們的設計目標的(雖然說這個設計目標不算高, 可以正面幹掉雪曼就算數)。 又,這篇的行文有點不順,讀著讀著感覺天外飛來一句請不要怪我。 又次,作者有提出遊戲性能數據,因為我自己認定意義不大因此刪除,有興趣請自己 連到原本的網頁,照片也請到原本的網頁看。 日本虎式?錯。 日本投降時,美軍發現了很多戰爭後期的計畫,其中一個計畫是當時僅見最大的日本 戰車──半完成的チリ(Chi-Ri)。被發現時它並沒有安裝主砲,而砲塔的尺寸對於 75mm砲來說顯然過大。日軍有88mm高射砲,所以就像德國人一樣,日本人一定打算把 88mm砲放進砲塔裡面,日本虎式就這樣誕生(或說胎死腹中?)。 錯。 近年來日本的二戰史研究仍在進行,在關於チリ的開發文獻中,從來沒有安裝88mm的計畫 。這些文件揭露了砲塔如此巨大的真正原因──原本打算安裝的主砲是75mm,彈帶給彈。 チリ是個大傢伙 以下是長寬高對照,單位公尺: 五式 チリ: 7.3/  3.07/  3.05 虎王式:   6.4/  3.76/  3.09 雪曼:    5.84/  2.62/  2.74 很多人會被這個尺寸欺騙,誤以為這玩意一定像虎式一樣具備厚重的裝甲。這樣猜的人 會很失望,因為砲塔與車體的正面只有75mm。側面裝甲厚度25-50mm。即使這麼大一台, 全車重量只有37噸,防護水準不可能和虎式一樣。チリ不是以重戰車的規格設計的, 而是中戰車。 好,所以現在我們有一台超大型中戰車,配上普普通通的裝甲....... 怎麼會說這是日本最先進的戰車呢?感覺上比較像是在浪費裝甲板.... 簡史 1942年,日本陸軍提出三個戰車發展案,目標是要具備反戰車作戰能力。 甲案:47mm砲,後來變成四式中戰車チト(Chi-To)。 乙案:57mm砲,併入丙案。 丙案:57/75mm砲,最後發展為五式中戰車チリ。 1943年,藉由分析德蘇的戰場經驗,日本陸軍開始擔心一式(這裡我懷疑作者打錯字,應 該是三式或五式)和四式量產時已經不足以應付戰場狀況。此時,許多新的技術和計畫應 用在五式身上,包含換氣系統、傳動、履帶、550hp汽油引擎與更方便的維修。 計畫目標是42公里的時速,換氣系統則是用以排出累積在砲塔內的大量廢氣──高射速 自動裝填75mm砲的必然後果。主砲則選定為五式七厘半(75mm)戰車砲,預計和一個自動 裝彈機搭配。 五式七厘半戰車砲性能: 彈重: 6.615 kg 砲口初速度: 821 m/s 彈頭動能: 2229 kj 史實穿甲: 75 mm (1,000 meters) goal (met), 80 mm (1,000 meters) expected 主砲俯仰角: -6.5 +20 同時,日本還使用更先進的設計。 1943年9月,チリ的一號案與二號案同時提出。一號案的目標是用現有的科技在一年內 把チリ放上生產線;二號案則是頗有野心的計畫,把所有的先進科技全部押上去。 美軍繳獲的是二號案的原型車,兩案最大的差異是履帶與砲塔不同。 二號案的履帶選擇 總共有6個可能的做法,其中三個來自產業技術研究所(我隨便選的日文翻譯, 原文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ion, TRI),另外三個來自三菱重工。 TRI提出的一個案子是標準的日式螺旋彈簧懸吊,在其他日本戰車上已經證明可用; 另外兩個則是大型交錯式路輪,分別搭配螺旋彈簧和扭力桿。 三菱提出的計畫則是六個大型路輪,一樣使用螺旋彈簧和扭力桿。最後日本陸軍選擇了 最熟悉的方案。 履帶寬度是600mm,以一台35噸的戰車來說會讓接地壓力降到很驚人的程度,開發目標是 每平方公分0.6-0.7公斤,和其他二戰戰車的比較如下。 M46 has: 0,986 kg/cm2 KT has: 1.03 kg/cm2 Conqueror has: 0.84kg/cm2 Crusader Cruiser has: 1.04 kg/cm2 Centurion (1 I suppose) has: 1,04 kg/cm2 M48 has: 0.92 kg/cm2 T-54 has: 0.81 kg/cm2 T-34/76: 0.66 kg/cm2 M103 has: .908kg/cm2 M5 Stuart has: 0.856kg/cm2 M4A1 Sherman has: 0.962kg/cm2 M4A3 (76mm + HVSS) has: 0.772kg/cm2 M26 Pershing had: 0.878kg/cm2 只有T-34/76的接地壓比五式還低,這會讓五式的車體迴轉和軟地機動能力得到很大 的改善,這很可能是因為開發者已經考量到五式必須通過水田之類的地型。 チリ二號案砲塔 為了要容納一百發75mm彈藥與彈帶給彈的自動裝彈機,砲塔必須加大。而為了縮短接戰 所需時間,砲塔由電動馬達驅動。另一個特色是主砲有安裝陀螺穩定儀。而因為陸軍要求 チリ可以接戰2000公尺外的目標,還安裝了長距離觀測裝置。此外,チリ是少數有砲塔籃 的二戰戰車。 至於最具爭議的設計特徵應該是37mm副砲,這門砲應該是用來接戰軟性目標,而不必 動用75砲。 1944年,彈帶給彈砲的計畫廢案,很可能是因為要設計一套可以把900mm長砲彈在砲塔 內順利輸送的機構超出當時的能力。然而,大型砲塔已經設計完畢,原本的彈帶給彈 機構改由一個單軌送彈機取代,保持了チリ高速射擊的能力。資料顯示チリ很可能 在1945年3月進行了駕駛與射擊試驗。但是,上級最後選擇了更簡單的四式チト作為 大量生產目標。チリ原型車沒有武裝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同一門主砲四式也要用, 所以被拔去用。 遊戲數據: 只打摘要。 頂砲可以選75mm(單軌/彈帶)或是88mm,前者會有比較好的DPM,後者是alpha。 大型車體,輕裝甲,良好的機動性。 Sources: Maru [丸] 2011 October magazine edition. 平成23年10月一日発行  WoT Discussion forum: Japanese Tank Tree & Guns Discussion: Posts by Daigensui and Lostwingman. World of Tanks Wiki 8.5 -- Немцефилен унд немцефилкен нихьт ерсте по ст тема читайнен? Орднунг мус зайн, дарум фирцейн таге нихьт шрайбен! Germanlovers und Germanloverettes nicht erste post of the topic readen? Ordnung muss zein, darum fierzen tage nicht schreib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31.133.195
acebruce :出在WOT中五階後應該都一堆夢幻設計案吧 05/31 13:58
Yijhen0525 :日本的裝甲部隊是杯具啊! 05/31 13:59
acebruce :不過有台百式超重坦 05/31 14:04
q888atPt :日本被禁運鋼鐵 剛好他對手機械化也超低 就沒發展了 05/31 14:16
TrueTears :感覺跟T28一樣? 很大台但很薄 速度不錯 05/31 14:17
JOHNJJ :感覺很薄就悲劇了...各種穿 05/31 14:20
blackwoods :看放在哪階,五六階的話還算不錯的中坦,放十階就完全 05/31 14:57
blackwoods :杯居… 05/31 14:57
akalashnikov:好像七階後 除了德國之外就都是冷戰時代了 05/31 15:11
JOHNJJ :德國現在有PTA跟豹1 05/31 15:51
hsin3841 :M26不是喔~ 05/31 19:36
Pegasus99 :韓戰車也有 不過廣義的冷戰包括韓戰就是了 05/31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