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ringSt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lueGarfield (日本戰國小板僕)》之銘言: : 倘若是指近年來出版的讀物,則有學研歷史群像シリーズ12、51, : 決定版 圖說.戰國合戰集,新人物往來社的『龍造寺隆信』等。 對於版主您的回覆,在下在這裡先謝過了。不過在下沒想到有這麼多書可以研究 ,日本人果然對戰國史很用心^^。可惜的是,在下看不懂日文……-_- : 會戰的情形是龍造寺隆信自率大軍於龍王崎出發,經海路至神代, : 在前往森岳城的途中,於沖田畷這個地方遭遇島津聯合軍的迎擊。 : 畷這個字是田埂、田間小路的意思,顧名思義, : 沖田畷這個地方是眉山山麓與海岸之間的深田, : 中間僅有一條能容納二、三人並行的細長田埂, : 對於龍造寺的大軍相當不利, : 也是島津聯合軍決定在此地迎戰的最主要原因。 : 當時島津家於此戰所使用的戰術,便是流傳後世的『釣り野伏せ』, : 將有馬家以及自軍中大部分的軍隊分布於兩側(松林以及海上軍船), : 僅留少數的部隊由大將島津家久、先鋒赤星統家指揮, : 成功誘出龍造寺隆信所率領的主隊,向中央薄弱的島津軍採取攻勢。 : 龍造寺軍的先鋒是太田兵衛,當他見到島津軍為數不多便大膽進擊, : 島津軍則順勢後退,一直退到龍造寺軍主力進入田埂長達一直線後, : 島津家久才下令由兩側有馬軍、島津軍及自己所率領的少數島津軍, : 共計三方,向追擊的龍造寺軍,以鐵砲、弓矢瘋狂射擊, : 長達一直線的龍造寺軍毫無招架之力, : 龍造寺軍先鋒太田兵衛瞬間身亡,加上島津軍先鋒赤星統家的突擊, : 其餘的龍造寺前軍紛紛往後逃離, : 與向前推進的龍造寺後軍相衝突,促成兵家大忌,形成嚴重的混亂, : 兵士紛紛被擠落的田埂兩側,即相當深的沼澤地, : 不僅行進不便,更不用談與追擊的島津聯合軍作戰,死傷相當慘重。 : 追擊的島津聯合軍因此迅速突破龍造寺軍的先鋒、二陣、三陣, : 逼近龍造寺軍本陣,與龍造寺四天王等率領的近衛軍展開激鬥, : 根據『陰德太平記』的記載,龍造寺隆信是在戰敗退卻的途中, : 被川上忠堅所討取。 : : 2.照列傳中的說法,龍造寺擁有六萬(嵐世紀中好像變成三萬)之眾。但是龍造寺 : : 當時所能控制的應該不超過四分之一個九州吧(由遊戲中的情況來判斷),僅憑 : : 這麼點土地真的能動員這麼多人嗎(不論是六萬還是三萬)? : 根據『九州治亂記』的記載,龍造寺隆信當時動員五萬七千人, : 小和田哲男教授的書及學研歷史群像シリーズ51也採這個數字。 : 但在學研戰略戰術兵器事典中,山口研一先生則採兩萬五千人, : 學研歷史群像シリーズ12則採三萬以上, : 至於其他諸本由一萬五千人到六萬不等,眾說紛紜,難以判斷。 : 龍造寺隆信的勢力,在耳川合戰結束後有相當明顯的進展, : 由於大友家的慘敗,讓龍造寺隆信將勢力擴及至五州二島, : (豐前、豐後、肥前、肥後、筑前、壹岐、對島) : 加上九州一向採用兵農合一的制度, : 或許真的能辦到,龍造寺隆信當時全力動員是可以肯定的。 在下看過的資料中有提到,日本戰國時代的封地萬石,約可出兵兩百~兩百五十人 ,而全九州的總石高是三百多萬石(書上說是江戶初年封地表的舊封統計)。依您 所述的龍造寺勢力,應該佔有全九州的一半左右,那姑且算成是二分之一,則龍造 寺所能動員的極限兵力,應該不超過五萬人(在下記得以前好像是pleiade姐有說過 ,尾張可以做到一萬石出兵三百五十人,但是九州多山,應該不可能做到吧?)。 那加上各地總得留兵駐守,所以在下現在是傾向兩萬五千人這個說法。 不過,沒想到龍造寺竟然曾經有過這麼大的勢力,從遊戲中根本感覺不出來~~~ 又,耳川之戰在下也有些好奇,看遊戲中的說法,大友軍好像是敗在步調不統一的 情形下,不知為何會發生這種事?(這一戰好像是大友宗麟親征吧?) 在下對立花道雪的事蹟也很感興趣,不知道耳川他有沒有參戰? 對了,還有一件事,就是遊戲中島津家有一個人,好像叫樺山久高,他的列傳上說 他有擊敗過李舜臣,可是在下找不到這項紀錄(在下指看過的李舜臣的傳記和有關 文祿慶長之役的書),不知這個說法是真是假? : : 3.島津軍在這一戰中動用了多少兵力?以及怎麼島津四兄弟中,好像只有家久一人 : : 露臉,不知其他三人去哪裡了? : 通說是三千人,跟當時的有馬軍差不多, : 兩者合計約六千到七千之間。 : 島津義久以下三兄弟當時率軍前往肥後, : 以作為家久與有馬家的後盾。 : 主要是因為這場戰役原本並不全是龍造寺家和島津家的決戰, : 龍造寺隆信原本目標,是背離龍造寺轉投島津家的有馬晴信, : 家久則是義久所派出的援軍,不料一戰就成功擊潰龍造寺軍。 原來如此,難怪兵力如此懸殊。 對了,再次謝謝版主您解答在下的疑惑!^^ --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需靜也,才需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 ,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 廬,將復何及!~~~諸葛亮《誡子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1.74.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