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ringSt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artmann (千軍萬馬避白袍)》之銘言: : ※ 引述《BlueGarfield (日本戰國小板僕)》之銘言: : : 根據慶長檢地的石高,以1:250算出各國的動員數(石的單位為萬) : : 根據學研的戰略戰術兵器事典, : : 即使將九州全部計入,算出的結果也只有59725人。 : 呃…不知為何會這麼少呀?如果三百萬石的資料沒錯的話,九州應該不只這點人呀? : (還是三百萬石的資料是錯誤的?) 根據在下手邊慶長期檢地的資料,九州合計為239.1 萬石, 以1:250(單位萬石:人)比例計算,算出來是這個數字沒錯。 附九州石高一覽(單位萬石) 豐前 14 筑前 33.8 肥前 31 日向 12 薩摩 28.3 豐後 41.8 筑後 26.6 肥後 34.1 大隅 17.5 這並不代表您的資料錯誤,因為領地石高是會成長的, 伊達政宗就是最佳的範例,在他和家臣共同努力之下, 領地石高由關原合戰的62萬石,到江戶初期,一舉逼近到250萬石。 由於戰國時代大規模的檢定僅限於太閤檢地(文祿、慶長期檢地), (嵐世記那種自行檢地情況很少,大名犯不著和自家國人眾作對) 故一般均以太閤檢地的資料作為參考,時代隔越久,正確性越低。 (所以以石高來推算永祿以前的戰役,在下深以為不妥) : : 因此在下也感疑惑,或許還有什麼其他沒考慮到的地方吧? : : Giabbit 兄說的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角度, : : 只是龍造寺隆信在平戶貿易的獲利多大,在下也不得而知。 : 附帶一問,日本當時以石高來作為估計出兵的標準,究竟是考量經濟力呢(在下指錢) : ?還是物資呢(在下指糧)?又或是兩者都有? 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在下也沒研究,實際上物資也能換成金錢不是嗎? 在戰國中期以前,除近畿少數地方外,大部分都是採貫高制而非石高制, 貫就是指錢的計算單位,似乎當時是將物資折算經濟力以作為軍役標準? 再者採兵農合一或兵農分離對於金錢的需求多寡,也有相當明顯的差異, 如果是農兵,可能有飯吃就已經很滿足(當然,不能夠誤他家中的收成), 但若是傭兵,一旦發不出錢,可是會馬上解散的, 相對而言,只要有錢,相信要召募更多兵員也不是問題。 總而言之,將其視為應募的標準即可,至於怎麼定,各地有各地的方式, 以北條家的貫高制為例,就有以四貫文、八貫文、20貫文徵一兵的不同, 以石高制為例,像文祿、慶長的萬石250人,關原合戰則改為萬石300人。 只是如果沒有其他的依據,一般還是習慣以萬石250人--300人作為標準。 : 那請問立花道雪當時在做啥?防範龍造寺嗎? : 又,遊戲中稱高橋紹運為雙璧之一,怎麼這一戰好像也沒看到他出陣的樣子? 在下僅知道立花道雪和高橋紹運當時均極力反對宗麟南征, 所以沒有被宗麟派出陣,實際的駐守地點,在下並不清楚, 請大家多指教。 : 原來是這樣子啊,不過就這樣說他有打敗李舜臣也太誇張了,露梁海戰的勝利者是明軍 : 和朝鮮軍呀!雖然李舜臣戰死,但是島津義弘的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怎麼樣也不該說是 : 李舜臣被打敗吧!就像納爾遜在特拉法加海戰中戰死,但是沒有人會因此說法軍打敗了 : 納爾遜。 這就要問KOEI的製作小組,因為這種說法在下也是首次見到。 只是在露梁海戰中,明、朝鮮聯軍的計劃,是截斷日軍歸路, 雖然對於島津艦隊予以沉重打擊, 但最終仍讓義弘等將領成功撤退,並折損李舜臣, 對日本人而言,或許這也稱得上勝利吧(印象中,日軍幾乎沒贏過李舜臣?) : : 只是印象中戰功是加在義弘的身上才對, : : 不僅獲五大老聯名褒揚,還加增五萬石, : 戰敗還受封賞?是因為打死李舜臣嗎? 不盡然,還有安定人心的作用,因為慶長之役結束的主因就是秀吉身亡, 倘若對於打個半死的島津義弘還以敗軍之將論罪,那會引起另一波暴動。 -- 散り殘る紅葉はことにいとおしき 秋の名殘はこればかりぞと --石田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