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ringSt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foreverstar (^^)》之銘言: : 為何在日本的決戰, : 幾乎都是在一日間結束? : 被打敗的一方, : 不一定實力大損啊~~ : 像柿川合戰的淺井,朝倉方, : 川中島敗走的上杉方, : 今天被打敗了, : 明天在戰就好啦, : 為何決戰一結束就撤走~~ : 這樣每次輸的一方損失個幾千人, : 跟中國那種常常被打到全軍覆墨的情形大不相同, : 是他們的習慣或是別有原因呢? 因為當時的大名軍隊除了少數武士階級之外, 幾乎都是從農民中徵調而來的, 所以戰役一結束若無法取勝,就要趕緊回家去農耕了, 也就是說,無法有做持久戰的打算.... 因為各國國力有限,農民又是國力的主要來源, 所以信長實施「樂市樂座」,就是要以商業的發展, 來擺脫農業對軍事發展的侷限, 另一方面,信長他實施的是傭兵制度, 所以才能有「一年內八次出兵美濃」的能耐。 (當然,傭兵的薪餉就是高商業收入來支付的) 優點就是機動性高,隨時可出陣, 缺點就是這些散兵游勇戰力頗低,無法與武士比, 對將領統率力的要求也必須提高, 設樂原會戰中,明明是壓倒性的優勢,竟然還死傷6000多人, 姊川會戰也是個實例,前陣被打敗,後陣還沒開始打,居然就開始逃了? 戰國中期(信長當道時)的日本,10000以上的軍團就算是大軍了... 這一點和地廣人眾的中國,有很大的差異。 因此在大規模會戰中,如果全軍覆沒,就等於是滅國了.... 趙國在長平之戰中,46萬大軍全滅(戰死20萬,坑殺26萬), 10年之內,趙國境內只有老人跟小孩,這是多麼可悲的景象? 故謙信在川中島小敗時就迅速撤退,並不是缺乏再戰的勇氣,而是為了保全國力... 我的一點意見 有錯請指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13.152
GloryAngel:想法不錯 有切中問題 推 61.225.33.208 09/15
SVVG:趙國還有女人吧 ?? 難不成都..... 推140.109.112.183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