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ringSt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首先說明一下我引述的資料來源: 代號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版本 物 物語日本史 陳鋒泉 復文書局 2003年4月初版 通 日本通史 伊田熹家 揚智文化 1997年10月初版三刷 化 日本文明開化史略 陳水逢 台灣商務印書管 中華民國82年5月修訂版 第一次印刷 李 日本史 李永熾 水牛 中華民國92年3月31日 四版一刷 另外還有一些代號: 代號 意義 [物p479] 從物語日本史第479頁抄錄(沒有的話就表示是我自己亂寫的) (...) 表示中間省略(原因是我不會key日文假名跟漢字 還有我偷懶) 麻呂 凡是「麻呂」,原字均作「麻,這是因為輸入法找不到字的關係。 呂」 文中有一些東西純屬我的推測,並不一定完全正確,畢竟我並不懂日文,手上的 日本史書也均為中文的通史作品,很容易有不嚴謹的地方,還望不吝指正。 2005/01/19凌晨01:20 ----------------------------------------------------------------------- 《古代的征夷大將軍》 ----------------------------------------------------------------------- 一、征夷大將軍的意義 征夷大將軍有幾個涵義,征、夷、大將軍。征指其任務的軍事性質,夷指其任 務的地域範圍,大將軍則代表其武家的最高榮譽地位,是具有武官身分的重要 武士。 二、武士 (1)武士傳統是由物部氏等朝廷武士為起點演變而來。 [物p479]以漢字書寫是「武士」,但其讀音(...)是由「物部」的讀音而來, 「物部」是由古代在天皇身邊警衛的武將「物部氏」而來,他們的種族是跟隨 天照大神的皇孫,從高天原下降於日向高千穗的天神族,因此自古代代跟隨皇 孫且是武將。 (2)逐漸由朝廷武士轉變為由東國武士擔綱。 [物p486]大伴氏的祖先事自古以來跟隨代代天皇身邊,且是大名鼎鼎的武官, (...)原來大伴氏、佐伯氏兩氏是武將官。 [物p490]惡貫滿盈的蘇我氏在皇極天皇時被中大兄皇子與中臣鎌足舉兵消滅 (...)在這前後,武將物部氏被消滅,同是武將的大伴氏在朝權勢也同時消失 ,身為武將的兩臣不在朝中,東國的蝦夷逐漸逞兇(...)朝廷的武士因蘇我氏 的掌權而其權勢逐漸被削減,但東國的武士們(包含蝦夷種)重整士氣,創造新 生代的鞏固基礎。 三、大將軍、將軍(武家)的任務 (1)征伐異族──→征蝦夷:持節大將軍、征東大將軍、征夷大將軍(武官) 征夷大將軍的名號是由征東大將軍演變而來。 陸奧的鎮守府將軍我猜測是由征夷大將軍演變而來的,是為了 接替臨時性的征夷大將軍之工作而設置之常設職位與機構,不 過由於我找不到確切的資料,不敢肯定。 ──→征隼人:征隼人持節大將軍(武官) ──→征肅慎:征肅慎的武官階級較低,且無特殊的名號 a>夷(毛人/蝦夷): 四道將軍:[物p509](西元前88年)九月丙戊朔甲午,以大彥命遣北陸,武渟 川別遣東海,吉備津彥遣西道,丹波道主命遣丹波。 陸奧鎮東將軍、征越後蝦夷將軍:[物p514](西元708年)三月壬戊,陸奧越 後二國,蝦夷野心難馴,屢害良民(...)以左大弁正四位下巨勢 朝臣麻呂為陸奧鎮東將軍,民部大輔正五位下佐伯宿禰石湯為征 越後蝦夷將軍。 征夷將軍、鎮狄將軍:[物p514](西元720年,養老五年四月)乙酉,征夷將 軍正四位上多比治真人縣守,鎮狄將軍從五位上阿倍朝臣駿河等 還歸。 持節大將軍:[物p514](西元724年,神龜元年)丙申以式部卿正四位上藤原 朝臣宇合為持節大將軍(中略),為征海道蝦夷也。 陸奧鎮守副將軍、出羽鎮狄將軍:[物p515](西元780年,寶龜11年)三月甲 午,以從五位下大伴宿禰真綱為陸奧鎮守副將軍,從五位上安倍 朝臣家麻呂為出羽鎮狄將軍。 持節征東將軍:[物p515](西元784年,延曆三年)巳丑,從三位大伴宿禰家 持為持節征東將軍。 征東大將軍:[物p515](西元788年,延曆七年)十二月庚辰,征東大將軍紀 古美佐朝臣辭見,詔召昇殿上賜節刀。 征夷大將軍:[物p515](西元794年)延曆十三年正月乙亥朔,賜征夷大將軍 大伴弟麻呂節刀。 b>肅慎: [物p515](西元660年)三月,遣阿倍臣率船師二百艘,伐肅慎國。 雖遣軍出征,但只有「阿倍臣」之姓,卻沒有名字的紀錄,可見該時代的武 臣地位被置於文臣之下,且被輕視。 c>隼人:征隼人持節大將軍 [物p514](西元720年,養老四年)三月丙辰,以中納言正四位下大伴宿禰旅 為征隼人持節大將軍,授刀。 (2)救援盟國(百濟)──→大將軍(武官):為了與唐朝的蘇定方將軍平起平座,所 以倭的援軍領袖也需冠上前將軍、後將軍的名號以重其 威望。因為援助百濟的緣故,日本首次有了大將軍的名 號出現。 [物p510](西元661年)皇太子素服稱制,是月蘇將軍(按,唐將蘇定方)與突厥 王子契苾加力等,水陸二路,至於高麗城下。八月,遣前將軍大花下阿曇比邏 夫連、小花下百枝臣等、後將軍大花下阿倍引田比邏夫臣、大山上物部連熊、 大山上守軍大石等救於百濟。(...)倭齊明七年八月已先派遣前將軍、後將軍 前往救援百濟,因此天智天皇元年(西元662年,唐高宗龍朔2年)「五月,大將 軍大錦中阿曇比邏夫連等,率船師一百七十艘」(...)[物p511]因朝鮮半島局 勢緊迫,遂再派「大將軍」前往百濟,為倭前、後將軍的上司,且是總指揮的 大將軍,也是總首領。 (3)平定叛亂──→征東大使(文官或文武兼備的官員): 西元780年藤原紀繩的征東大使是文官或文武兼備的官員,後 來的征東大使紀古佐美在西元788年12月升任為征東大將軍。 討伐伊治公時,藤原紀繩的職位是征東大使。 叛亂平定之一段時間後,紀古佐美才升任征東大將軍,所以似 乎可以推斷平定叛亂是武家們、將軍們的任務,但並不肯定是 大將軍的任務。 另外,必須提到的是,伊治公的根據地所在正好也就是東國的 蝦夷地,故而平定叛亂此一項目是否應該歸類到征伐異族的項 目下面,值得再研究。也許改口說預防地方叛亂會比較適當。 [物p515](西元780年,寶龜十一年)丁亥,陸奧國上治郡大領外從五位下伊治 公此麻反,率徒眾殺按察使參議從四位下紀朝臣廣純於伊治城,癸巳,以中納 口呂 言從三位藤原朝臣紀繩為征東大使,正五位上大伴宿禰益立、從五位上紀朝臣 古佐美為副史,判官主典各四人。甲午,以從五位下大伴宿禰真綱為陸奧鎮守 副將軍,從五位上安倍朝臣家麻呂為出羽鎮狄將軍。 (4)護衛京師──→五衛府督、左右近衛大將軍:按照板上田村麻呂與藤原內麻呂 等級相同的例子,而五衛府的設計又在使兵衛與衛士之間保持 平衡,我猜測與臨時派任性質之征夷大將軍等級相同的五名常 設性衛府的督,應該都與之具有相等地位。 [物p319]隨著唐代諸制度的輸入,日本奈良、平安時代的朝廷亦仿設「近衛大 將軍」,以保護朝廷的安全,因此日本當時亦訪唐將「大將軍」職位稱呼為 「幕府」,依據《續日本紀》,稱德天皇(西元764年(唐代宗廣德2年)~769年在 位)天平神護元年(西元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三月段記載,「接刀衛改為近 衛府,並其官員大將、中將、少將各一名」,《日本後紀》平城天皇(西元806 年(唐憲宗元和元年)~809年在位)大同二年(西元807年,元和2年)四月段記載, 「近衛府者為左近衛,中衛府者為右近衛」,當時近衛府藤原內麻呂任左近衛 大將軍,征夷大將軍板上田村麻呂任右近衛大將軍,由此可知征夷大將軍與近 衛大將軍官位相同,因此征夷大將軍與幕府亦同,因如此關係,故在該時即存 在此相同的稱呼關係。 [通p23]律令官制表(續) (地方官制) 彈正台 左、右京職 ──東、西市司 五衛府:衛門府 ──條 ── 坊 左、右衛士府 左、右兵衛府 攝津職 ────郡 ── 里 左、右馬寮 左、右兵庫 太宰府 ──國 ──郡 ── 里 內兵庫 國 ──郡 ── 里 [化p82]元正天皇乃編訂養老律令(公元718年),除去大寶律令的矛盾冗文。 (...)律令為立國的根本,一切政制建立的準繩。日本自大寶養老律令 制定後,刑制、官制、田制、稅制、學制、兵制、戶籍等均施行。而 日本國家的基石,始告奠定,典章制度,咸臻具備中央集權制的國家 組織,從此確立。 [化p82]四等官之稱謂 (四等官)長官 次官 判官 主典 (官廳)------------------------------------ 衛府 督 佐 尉 志 大宰府 帥 貳 監 典 國 守 介 目 [化p85]兵制 軍事由兵部省掌管。京都有五衛府,諸國有軍團。太宰府特置防人。 其他要塞地,築誠戍兵(...)入伍之兵丁須輪流至京師,認為守護皇都 之「衛士」,為期三年,或配屬於太宰府,認為國土防衛之「防人」, 為期一年。人民對此制度,甚苦之。 [李p34]在軍事機構方面,有中央的衛門府(其士兵稱衛士),左右衛士府(其士 兵亦稱衛士),左右兵衛府(其士兵稱兵衛)與各國的軍團(每四郡置一 軍團)、筑前所設的大宰府防人司、奧州的鎮守府。三十歲到六十歲的 壯丁(正丁),有服兵役的義務。各國正丁,以其1/3服兵役,或為軍團 士兵,或為首都士兵。東國士兵則編為大宰府防人司的防人,擔當西海 的守備。鎮守府則率各國軍團送來的鎮兵,以防備蝦夷。兵衛僅由郡司 子弟編成,並使兵衛府與公民組成的衛士府、衛門府維持平衡。中央五 衛府,由政府直轄;地方軍團則由國司指揮。軍團長官以下將領,由郡 司同一階級當中的人選出。 這些軍事力量的主要任務在於鎮壓叛亂。大宰府的設立,雖然目的在對 外的防衛,但也含有鎮壓九州叛亂的意義在內。 (5)鎮守要地──→陸奧鎮守府將軍、九州太宰府帥 a>陸奧鎮守府將軍九州太宰府帥 [物p517]延曆13年板上田村麻呂奉命下征蝦夷以來屢戰奏功,因此於16年升 為征夷大將軍。(...)為了防備蝦夷叛亂,照顧地方良民的安全,自奈良時代 起,大和朝廷於東國重要地方建「柵」,並由鎮守軍隊鎮守,所以需要軍隊 與指揮官、行政官駐守,並其上亦要有鎮守總指揮的首領,此首領即是鎮守 將軍,鎮守將軍的辦公之處即是鎮守府,鎮守府即未來所謂的「幕府」。日 本的「幕府」是經過這種過程發展而成的,因此鎮守府也可以說是軍政府的 獨立機構。板上田村麻呂在陸奧建造膽澤城,這是他在陸奧地方的時候,遇 到最蠻橫的蝦夷首長大墓公的反抗行動,在平定後建城於此做為鎮守府。於 是(延曆23年正月)甲辰,田村麻呂為征夷大將軍。雖再被補封為征夷大將軍 ,但於23年朝廷決議停止其軍事行動,因而將此次以後的「征夷大將軍」之 封任停止。 [物p499]源賴朝藉斬殺義仲名義,向後白河法皇申請賜旨任命他為「征夷大 將軍」,這雖合情合理,但法皇卻將其申請擱置。(...)[物p500]出走的源義 經逃往夷狄地方的奧州平泉藤原泰衡府內,鎌倉武衛佐源賴朝雖因討伐木曾 義仲、平氏有功,在朝職位晉升,但平泉藤原氏其祖先代代是奧羽地方大望 族,並是統治北奧地方的鎮守府將軍或陸奧守等,其職不在源氏的官位之下 ,且其鎮守府將軍的職權可與征夷大將軍相比。(...)征夷大將軍職位對當時 的源賴朝是很重要的職位,因為有此職位才能真正具有掌握全國軍事行政權 的資格。(...)[物p501]因此源賴朝於文治5年7月19日,「二品為伐奧州泰衡 伐向給」(吾妻鏡第九),不待敕許即引率大批兵馬出發,並於九月將藤原氏 族滅亡,一除多日來的煩惱。 b>九州太宰府帥:由於奧州鎮守府的功能與大宰府類似,而五衛府、鎮守府與 大宰府都同屬地方官制,比照奧州鎮守府將軍、近衛大將軍 都與征夷大將軍等級相同的情況看來,我猜測似乎太宰府的 帥其地位比起征夷大將軍亦應該私毫不遜色,不過這點我沒 有資料可以佐證。 [李p34]東國士兵則編為大宰府防人司的防人,擔當西海的守備。(...)大宰 府的設立,雖然目的在對外的防衛,但也含有鎮壓九州叛亂的意義在內。 四、地域的改變:從征東到征夷 [物p516](延曆10年7月)從四位下大伴宿禰弟麻呂為征夷大使。 (延曆12年(西元793年,唐德宗貞元9年)二月)丙寅,改征東使為征夷 使。 原來東國如有事變發生,朝廷即刻派兵前往鎮壓,因是緊急的派兵, 而其指揮司令官亦隨時任命,因此其指揮官的職稱亦隨各時代的天皇 以任意職稱任命之,因此有征東大使、持節征東將軍、陸奧鎮東副將 軍、征東大將軍等等並無定型職稱的派命。那麼所謂「東」者,即以 朝廷所在地大和地方為中心,以東地方稱「東」,就是陸奧、東山道 、東海道等地方(...)由於經屢次征討,地方性的擾亂已逐漸平定, 因此把範圍縮小,只以「蝦夷」為平定目的的「征夷」,因此改為「 征夷使」。 五、古代征夷大將軍的性質 (1)由不固定的名號漸漸轉為定型化 a>受唐朝的百濟戰爭之軍事衝擊,與唐朝先進的律令制度影響的新制度。 b>末期的派任逐漸回歸律令化: 1.從征東大使除了有出羽鎮狄將軍、陸奧鎮守副將軍等下屬武官之外,還有 副史,判官主典各四人,顯然征東大將軍、征夷大將軍、奧州鎮守府將軍 的前身征東大使的機構已經有了律令制之下、地方官制最高等級所擁有的 全部四等官,這樣的規格可以是比同大宰府和五衛府的地位的。 2.從臨時性之征夷大將軍,轉化為常設性之陸奧鎮守府將軍。(這是我的猜測) (2)臨時性的派任 a>受任者只能在京都、且必須親自到京都接受任命、受節刀。 b>任務一但結束,就必須歸還節刀、解除職務。 (3)被稱呼為幕府的源由 [物p319]隨著唐代諸制度的輸入,日本奈良、平安時代的朝廷亦仿設「近衛大 將軍」,以保護朝廷的安全,因此日本當時亦訪唐將「大將軍」職位稱呼為 「幕府」,依據《續日本紀》,稱德天皇(西元764年(唐代宗廣德2年)~769年在 位)天平神護元年(西元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三月段記載,「接刀衛改為近 衛府,並其官員大將、中將、少將各一名」,《日本後紀》平城天皇(西元806 年(唐憲宗元和元年)~809年在位)大同二年(西元807年,元和2年)四月段記載, 「近衛府者為左近衛,中衛府者為右近衛」,當時近衛府藤原內麻呂任左近衛 大將軍,征夷大將軍板上田村麻呂任右近衛大將軍,由此可知征夷大將軍與近 衛大將軍官位相同,因此征夷大將軍與幕府亦同,因如此關係,故在該時即存 在此相同的稱呼關係。 (4)根據地:鎮守府。(這是我的推測,不知道對不對?) 為了配合戰況需要,會擇要地建「柵」和築「城」。 (5)與古代征夷大將軍地位相同的其他武家最高職位 在古代,稱為大將軍的,除了征夷大將軍(征東大將軍、持節大將軍)之外,還 有(救援百濟的)大將軍、征隼人持節大將軍、近衛大將軍;而奧州鎮守府的將 軍其地位也和征夷大將軍相當。 ---------------------------------------------------------------------- 古代大將軍名號 性質 根據地 機構 士兵 任務 ---------------------------------------------------------------------- 五衛府 督 常設 京都 衛門府 衛士 護衛京師 (近衛大將軍) 常設 京都 左衛士府 衛士 護衛京師 常設 京都 右衛士府 衛士 護衛京師 常設 京都 左兵衛府 兵衛 護衛京師 常設 京都 右兵衛府 兵衛 護衛京師 太宰府 帥 常設 筑前 太宰府 防人 鎮守要地 陸奧鎮守府 將軍 常設 平泉 鎮守府 鎮兵 鎮守要地 持節/征東/征夷大將軍 臨時 不定(如膽澤城) 鎮守府 不清楚 征伐異族 征隼人持節大將軍 臨時 不定 不清楚 不清楚 征伐異族 (援百濟的)大將軍 臨時 不定 不清楚 不清楚 救援盟國 ---------------------------------------------------------------------- (源賴朝在世時的) 常設 鎌倉 幕府 武士 全國之地 (關東)征夷大將軍 (但尚未 (政所、侍所 頭與守護 世襲) 、問住所) 的總捕頭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80.169
aillee:好文啊!好詳細!不推不行 m(_ _)m 67.172.208.113 01/19
Foxness:「麻呂」念「模」的音 211.74.176.13 01/19
WYJ:雖然時代與戰國不盡相符 但有助於了解戰 218.163.109.46 01/19
WYJ:國體制 推! 218.163.109.46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