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ringSt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古代史並不是在下的專攻 僅就貴文與在下理解相左之處以及關於鎌倉幕府將軍的部份提供一些淺見或補充 ※ 引述《ilha (Formosa)》之銘言: : (4)護衛京師──→五衛府督、左右近衛大將軍:按照板上田村麻呂與藤原內麻呂 : 等級相同的例子,而五衛府的設計又在使兵衛與衛士之間保持 : 平衡,我猜測與臨時派任性質之征夷大將軍等級相同的五名常 : 設性衛府的督,應該都與之具有相等地位。 : [物p319]隨著唐代諸制度的輸入,日本奈良、平安時代的朝廷亦仿設「近衛大 : 將軍」,以保護朝廷的安全,因此日本當時亦訪唐將「大將軍」職位稱呼為 : 「幕府」,依據《續日本紀》,稱德天皇(西元764年(唐代宗廣德2年)~769年在 : 位)天平神護元年(西元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三月段記載,「接刀衛改為近 : 衛府,並其官員大將、中將、少將各一名」,《日本後紀》平城天皇(西元806 : 年(唐憲宗元和元年)~809年在位)大同二年(西元807年,元和2年)四月段記載, : 「近衛府者為左近衛,中衛府者為右近衛」,當時近衛府藤原內麻呂任左近衛 : 大將軍,征夷大將軍板上田村麻呂任右近衛大將軍,由此可知征夷大將軍與近 : 衛大將軍官位相同,因此征夷大將軍與幕府亦同,因如此關係,故在該時即存 : 在此相同的稱呼關係。 五衛府是原本就存在於律令制中的官職 而征夷大將軍是臨時派任,律令中無明文規定 要判別兩者地位並無一定基準,故無法說定 個人以為,以田村麻呂兼任近衛大將與征夷大將軍來推論兩者官位相同似稍嫌武斷 其實這兩者都是不存在於律令規制之中的「令外之官」 因此不能套用律令的官位相當制(例如大納言相當於正三位,衛門督相當於正五位) 故無一定判別基準,只能用推斷的 而平安時代新成立的令外之官多是兼任官 例如性質類似天皇秘書官的藏人頭,維持京都治安的檢非違使 就任這些官職者都同時也擔任類似性質之官職 如左大弁兼藏人頭(弁官算是事務官)近衛中將兼任藏人頭,左兵衛督兼任檢非違使 而這些兼任雖有大致相關,但並沒有一定 故會有原令制中不同品位的官卻兼任同一令外官職之情形發生 所以兼任應該不能作為兩官地位相當的證據 令外之官大多跳脫律令的束縛,直屬天皇 創設這些官讓天皇的意志較容易反應到行政上 這些官的地位在理論上是超脫律令制的,不過實際上應有某種程度的官位相當 只是這個基準很難說定,由於沒有確切證據,每個學者心中的尺可能都不同 另補充一下五衛府的任務分別,雖然都是護衛京師,但任務內容不同 衛門就如同字面意思,守衛宮門 衛士的任務主要是護衛宮殿,而兵衛的任務則是守衛內裏 內裏是天皇平常生活起居之處(到了平安時代,內裏同時也是天皇最主要辦公場所) 因此可說兵衛守護的是天皇身邊 三者與天皇的接近關係,大致是兵衛>衛士>衛門 但兵衛的長官左右兵衛督的相當品位低於後兩者之長官 (律令規定左右兵衛督相當於從五位,後兩者是正五位) : [化p85]兵制 : 軍事由兵部省掌管。京都有五衛府,諸國有軍團。太宰府特置防人。 : 其他要塞地,築誠戍兵(...)入伍之兵丁須輪流至京師,認為守護皇都 : 之「衛士」,為期三年,或配屬於太宰府,認為國土防衛之「防人」, : 為期一年。人民對此制度,甚苦之。 邊境以外諸國的軍團在八世紀末期就廢除了 原因可能是原令制編組之軍團太龐大,沒記錯的話,一個軍團一千人 邊境以外軍團的主要任務是維持治安 據推測當時的治安程度可能不需要用到一千人來管,常備一千人對財政是個負擔,    因此廢除令制軍團,改採「健兒制」,健兒由郡司子弟擔任 : [物p499]源賴朝藉斬殺義仲名義,向後白河法皇申請賜旨任命他為「征夷大 : 將軍」,這雖合情合理,但法皇卻將其申請擱置。(...)[物p500]出走的源義 : 經逃往夷狄地方的奧州平泉藤原泰衡府內,鎌倉武衛佐源賴朝雖因討伐木曾 : 義仲、平氏有功,在朝職位晉升,但平泉藤原氏其祖先代代是奧羽地方大望 : 族,並是統治北奧地方的鎮守府將軍或陸奧守等,其職不在源氏的官位之下 : ,且其鎮守府將軍的職權可與征夷大將軍相比。(...)征夷大將軍職位對當時 : 的源賴朝是很重要的職位,因為有此職位才能真正具有掌握全國軍事行政權 : 的資格。(...)[物p501]因此源賴朝於文治5年7月19日,「二品為伐奧州泰衡 : 伐向給」(吾妻鏡第九),不待敕許即引率大批兵馬出發,並於九月將藤原氏 : 族滅亡,一除多日來的煩惱。 「源賴朝的權力正當性是否來自征夷大將軍」這個問題是值得討論的 當然此職對源賴朝的正當性有一定加成作用,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若非如此,他也無須向朝廷表示希望受任此職 但「有此職位才能真正具有掌握全國軍事行政權的資格」這句話,在下有不同的意見 征夷大將軍的價值與其說是在源賴朝以前就存在,不如說很大一部分是他創造出來的 因為1192年源賴朝才受命為將軍,但他在118X年代就已設置侍所、政所 (政所其實原是三位以上者可設置之家政機關,貴族、上皇等人都擁有) 並且在受命為將軍之前就獲得朝廷承認其東國之統治權 對旗下御家人(和其建立主從關係的武士)任命地頭職 這些權力並不是他當上將軍才取得的,而他當上將軍之後也並沒有掌握「全國」軍政 一般常誤認為源賴朝創立幕府之後全日本就都在他的統治之下 其實他的權力範圍僅止於御家人擁有該地地頭職之處 這些地方包括東國,以及平家舊領 全國另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國衙領(朝廷任命之國司治下)以及皇族領、貴族領、寺社領 這些地方的統治型態並不一定受到武家的入侵 在此必須解釋一下當時的土地所有型態 當時的土地所有概念和今日不同,對象物主要是該地的收穫 因此同一塊地會有複數的所有者(取得利益者),而XX領的XX是該地最高權力者 理論上可對下層所有者進行任免權 但在武家政權成立之後,貴族寺社領中一部份的下層所有者變成武家任命的地頭 (有源賴朝派任之御家人、亦有自己希望成為御家人者) 地頭的原本任務是追捕犯罪者、維持地方治安 由於地頭是源賴朝派的,因此這類莊園下級所有者之一的地頭任免權在他手上 而上級領主若與地頭發生糾紛,對簿公堂時亦要找源賴朝   這個現象可解釋為武家勢力入侵貴族寺院莊園,是武家統治權的延伸 不過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莊園都有鎌倉派來的地頭 故源賴朝的統治權僅止於已「入侵」之莊園 而這權力在鐮倉時代漸漸擴大,兩個關鍵點是承久之亂及蒙古襲來 承久之亂幕府勝後沒收反對者之領地,或者派地頭,幕府勢力才在西國有顯著發展 蒙古襲來之時,為了防備,幕府取得了任免九州全體莊園地頭的正當性 以及動員非御家人之軍勢作國防之用的權力 另外,守護一職的定位亦和日後室町時代不同 僅有追捕犯罪者之職權及派人去京都守衛之義務 地頭和守護原本都是警察性質的職務,為了進行任務他們必須擁有當地的收成做為經費 只是這些人一旦在莊園內建立勢力,往往就會想擴大其收益(人之常情) 於是和莊園領主發生衝突,對莊園領主而言無異引狼入室   武家的勢力擴大是經過整個鎌倉時代,以蠶食莊園的型態來進行的 另一個將軍職非源賴朝的權力最大正當性的證據是,他並不是到過世為止一直當將軍 他卸任之後,其對御家人的權力仍然存在 這個權力應該是建立在他個人與御家人的人對人之主從關係之上 若要追尋根源的話,應該是建築在「源氏統領為武家棟樑」的觀念上 因此他的意圖應該是要將國家權力引進這種私人關係中 一方面有國家體制背書更具權威性,一方面企圖以公代私建立制度 故在下以為「征夷大將軍具支配全國武士之權能有很大一部分是源賴朝創造」 : b>九州太宰府帥:由於奧州鎮守府的功能與大宰府類似,而五衛府、鎮守府與 : 大宰府都同屬地方官制,比照奧州鎮守府將軍、近衛大將軍 : 都與征夷大將軍等級相同的情況看來,我猜測似乎太宰府的 : 帥其地位比起征夷大將軍亦應該私毫不遜色,不過這點我沒 : 有資料可以佐證。 : [李p34]東國士兵則編為大宰府防人司的防人,擔當西海的守備。(...)大宰 : 府的設立,雖然目的在對外的防衛,但也含有鎮壓九州叛亂的意義在內。 其實律令制中的大宰府是個很重要的機構 官位令中規定大宰帥等同從三位,大宰大貳正五位,大宰少貳從五位 而最高權力機構太政官中的大納言正三位,特殊地方官左右京大夫、攝津大夫正五位  僅次於中央的大納言,且和同樣是特殊地方官的京職、攝津職相較之下其品位偏高 這是由於九州是最接近朝鮮半島的地方 因此大宰府不但統轄九州軍政,還有一定的外交職能 一般的地方行政,太政官的命令直接發給國司,但九州是先發給大宰府再向下傳給國司 另外朝鮮半島來的使者先由大宰府接待,再由其護送至京師 由此可知大宰府的定位較傾向「政兼軍」,與陸奧鎮守府的「軍兼政」不太一樣 不過大宰帥一職漸漸變質,名譽官職化,或者是中央政爭失敗者的去處 名譽官職化的理由是其品位高,而實際政務可由大宰大貳以下去執行就可以 由於可以交給下面辦,大宰帥不一定要到府任職 事實上就史料記載研判,學者推斷不少大宰帥可能根本沒去過大宰府 這個現象也間接顯示了此官職的名譽化 故對中央政爭失敗者而言,大宰帥是個「保留顏面」的去處 另外日後成立的另一令外之官「大宰權帥」亦取代大宰帥之職能 到了鐮倉時代大宰府的主導權落入武士少貳氏手中(世襲大宰少貳) 在蒙古襲來之時,少貳氏在防衛軍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腳色 只是後來其重要性漸被北條氏所立之鎮西探題取代,大宰府整個淪為虛官 : (2)臨時性的派任 : a>受任者只能在京都、且必須親自到京都接受任命、受節刀。 : b>任務一但結束,就必須歸還節刀、解除職務。 節刀是個很重要的象徵,有節刀才是大將軍(不管是征夷還是征東) 這也是此為臨時職的最佳證明 而近衛大將(其公式職稱,個人以為應該不能加字稱近衛大將"軍")是常設官 源賴朝為何選擇這樣的臨時官職作為建立制度的基準,這是相當耐人尋味的   (中央官職會受朝廷束縛,但應還有其他選擇的可能性,例如鎮守府將軍如何? 鎮守府將軍任地是陸奧,若當此官有名不符實之嫌,但「征夷」大將軍又何嘗 名符其實了呢?不過征夷比起鎮守府,在語意上可擴大解釋的空間的確是較大沒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3.6.76.205 ※ 編輯: minemei 來自: 133.6.76.205 (01/19 11:01) ※ 編輯: minemei 來自: 133.6.76.205 (01/19 11:21) ※ 編輯: minemei 來自: 133.6.76.205 (01/20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