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YLclu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pokan是早期原住民對當地的稱呼。後來移居的老百姓就把它譯為「笨港」。 明末清初時,笨港是一個優良的港灣,從大陸來的大船,大多在這裡停靠。像顏 思齊一夥人進入台灣,也是從笨港登陸的。有很多福建方面的移民,很早就在這 裡定居,所以這個地方發展得很快。 到了乾隆與嘉慶年間,先後經過二次的洪水氾濫,溪水從街中衝過,把笨港分隔 為南街(現在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和北街(現在的北港)。沒想到南街日漸衰 落,北街卻一天天興隆起來。尤其是榨油業,為全省最多的地方。 <<北港小檔案>> 雲縣開發最早、被早期移民者稱為「小臺灣」的北港鎮,是古笨港的一部份,原為 洪雅平埔族貓兒干棲地,漢人開發始於明朝天散年間漳州人顏思齊登陸築寨,之後鄭 芝龍招閩籍墾戶拓墾,陳衷紀、許友儀、林天生等漳泉墾首跟進,陳立勳建笨港街, 清雍正之前港市盛極一時,但乾隆、道光年間,因笨港溪洪患,田園街市被新的北港 溪中分為二,新地盤爭奪引發族群大翻臉,漳泉械鬥、吳蔡二族分姓械鬥,造成泉州 人守北笨港〈今北港〉,漳州人走南笨港〈嘉縣新港〉的新居。本地特產有花生油、 麻油、花生糖、蠶豆、瓜子、杏仁粉、香腸、凸餅及老慶珍醬油等。古蹟景點有:全 國媽祖廟總壇--二級古蹟朝天宮、三級古蹟義民廟及碧水寺、真武殿、德安呂、顏思 齊登陸紀念碑、古笨港遺址、國曆每旬三、六、九日開市的北港牛墟。 <<地方念謠>> 娘傘花,團團轉。媽祖轎,扛懸懸。善男女,落重願。躦轎腳,保平安。 ■ ■ 古笨港,小臺灣。開基祖:貓兒干。明朝時,顏思齊,上陸灘。 海霸王,鄭芝龍,開門窗。漢先民,雙頭忙:牽牛犁,駛船帆。 清中期,水劫難、起刀冤:漳州公,走新港。 北港街,泉州人。 ■ ■ 北港街,土豆糖,芳閣讚。烏麻油,補生產。北港媽,真靈感: 有燒香,免操煩。 -- 想衣裳花想容 間過客太匆匆 戲人間多少事 莫輕歎秋葉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