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YLclu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清初原名為埔姜崙。 公元一七八六年林爽文和黨徒侵擾褒忠的村莊。張源懃、張明義兄弟,召集 鄉勇抵抗匪徒。經過好幾個月,賊匪都攻打不下。後來清廷派福康安率軍來 台平亂,張氏兄弟率領鄉勇和清軍共同打擊賊匪。事後,清廷封張源懃為通 判,張明義為州同,並賜莊名為「褒忠」。 <<褒忠小檔案>> 平埔貓兒干社、南社境域的褒忠鄉,舊名埔姜崙,源於漢民早期於埔姜(灌木名,即 黃荊)密生的本地建庄得名。清乾隆末,林爽文、莊大田兵亂,仕紳張源懋及其宗族號 召鄉勇固守本庄,事平後,皇帝敕諭「褒忠論賞」,「褒忠」鄉名流傳。本地開發,始 於明鄭時期泉州人陳帝老墾馬鳴山(舊名馬龍山),之後,大墾首沈紹宏、薄昇燦及陳 、張、吳、鄭等墾戶築圳開田,清中葉之前,沃野已無曠土。本地早期飼養青蛙、種植 蘆筍聞名,現今農作有無子西瓜、蔬菜、蘆筍、甘蔗、花生、甘薯等。古剎景點有雲縣 第二大古廟鎮安宮、五年千歲公園遊樂區等。值得一提的是本地大廓村為臺灣「花鼓陣」 (又名花鼓弄或翻鼓陣)發祥地,早期為農閒助興「逗鬧熱」表演,但如今已成廟會藝 陣,並一度躋身全國文藝季壓軸戲,成為地方當紅的民俗文化瑰寶。 <<地方念謠>> 五月尾,小年冬。油菜花,野茫茫。大廓娘,擦紅紅。 田中央,花鼓弄。豐年調,鑽耳孔。 ■ ■ 褒忠庄,舊地名,埔姜崙。番煙筒,熗火熏。清初時,熱噴噴。 陳帝老、漢族群。羅漢腳,一大墩。馬龍山,開風雲。 後壁湖,引水圳。新地方,建家園。 ■ ■ 褒忠庄,出蘆筍。飼水雞,叫天光。此當時,鎮安宮,金金黃: 老廟寺、新公園。觀光地,燒燙燙。 -- 想衣裳花想容 間過客太匆匆 戲人間多少事 莫輕歎秋葉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