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YangZha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書的聯想隨筆】 -------------------------------------------------------------------------------- 童話背後的冷酷童年(下)-重讀安徒生童話 〈夜鶯〉故事情節在任何一本改寫的書裡都找得到。不過改寫後的版本,卻不見得都會留下安徒生原本一些誇張或諷刺性的描寫。 誇張的部份像安徒生描述夜鶯受寵時的情況:牠每天要出去蹓躂兩次,那陣仗既驚人又可笑。一共有十二個僕人每個人拉著一條絲帶,絲帶綁在夜鶯的腳上,用這種方法去散步。 諷刺的部份就更多了,而且一來跟故事主幹不見得相關,二來小朋友們八成聽不懂,所以最常在改寫過程中被犧牲掉。例如安徒生寫到了一個宮廷裡出身最高貴的人,他高貴到別人如果敢跟他講話、如果更大膽到問他問題,他的回答永遠都只有一聲「呸!」例如安徒生描述一位了不起的學者,為後來取代夜鶯成為國王新寵的日本機器鳥,寫了十二鉅冊的研究。這部書有學問得不得了,中間充滿了最罕見最艱難的中國字,「每個人都說他們全讀了、全懂了,要不然別人會覺得他們是笨蛋。」 這樣的諷刺腔調,當然讓人想起〈國王的新衣〉。這個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裡,最後拆穿國王沒穿衣服事實的,是一個小孩,然而我們很清楚,最能欣賞這個故事,一百多年來一再引用、轉述這個故事的,顯然不是小孩,而是成人中的成人,對政治權力最最敏感的新聞記者與政治評論家。 安徒生的童話會變得那麼流行,真的有非常意外的成份,讓我們重申這個要點。安徒生童話裡老是夾雜著太多其實小孩不見得能懂的內容。就算是現在最多小孩熟悉認識的〈小美人魚〉,在安徒生的原著裡,不只是個深沈陰暗的悲劇,而且在故事後段還一步步進入關於死亡與永恆的艱難議題。 會有這樣的特質特色,除了安徒生以寫童話來發洩壓力,使得他不怎麼願意嚴格信守「為小孩而寫」的承諾規範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關鍵的因素:安徒生本來就不瞭解小孩,可能也不怎麼喜歡小孩。 終其一生,安徒生未曾娶妻,更遑論育養小孩了。他成為丹麥的國寶、成為丹麥文化象徵的一個代價是,他的一生被丹麥學者一代代反覆進行最細節的研究。一九九三年,丹麥的「安徒生中心」主任(Johan de Mylius)出版了安徒生的詳盡年表。詳盡到什麼程度呢?到他活在世上的每一天幾乎都有記錄! 這麼詳盡的記錄,揭露出了一些令人有點尷尬的事實。例如說,我們現在可以知道,安徒生不只是沒有結婚,很可能至死都還維持童子身,找不到和任何女性發生親密性關係的資料。而且在他寫作一百多篇童話的那些年裡,似乎也不曾有任何小孩出現在他生活裡,更別說環繞著他作聽他講故事的聽眾了。 又例如說,雖然有許多關於安徒生的傳記資料,卻大肆張揚他和林德(Jenny Lind)的戀情,尤其是好萊塢拍的由金凱利主演的電影更是添油加醋,然而現實裡,兩人之間應該是「流水有意、落花無情」的單戀關係吧。 這樣就解釋了為什麼安徒生故事裡,那麼「不兒童」的部份。然而對照安徒生的生平經歷,卻有另一個難題浮現出來:那我們該如何解釋為什麼安徒生會寫童話?為什麼他的童話,儘管有那麼多「不宜」內容,還是征服了那麼多小孩的心? 要解答這個問題,找來找去,恐怕只能到安徒生自己的童年際遇裡去挖掘了。我們發現,安徒生有著非常坎坷難堪的身世。他的祖父發了瘋,他的祖母年輕時候還曾經被抓住牢裡,因為連續生了太多個私生子私生女。安徒生有一個姑姑以經營妓院成名。 安徒生的父親是個窮銅匠,完全靠自學才能夠識字讀書。更慘的是,他父親三十四歲時就去世了,那年安徒生只有十一歲大。至於安徒生的媽媽,則是個未受教育的半文盲,而且非常非常的迷信。安徒生童話集裡有一篇既悲哀又冷酷的故事,題目為〈她一無可取〉,竟然就是以他媽媽為模寫對象的! 光是這樣的基本條件,我們可以推測得出安徒生的童年,不可能過得多好。事實是,安徒生的童年充滿了挫折與恐懼。尤其是對於貧窮的恐懼,以及來自太早遭受世間青白眼的挫折。 的確,安徒生童話最凸出的兩個主題,就是貧窮帶給小孩的痛苦,以及被誤會被視為異類的痛苦。前者的代表作當然是〈賣火柴的小孩〉;後者呢?我們不會忘記〈小美人魚〉和〈醜小鴨〉。 而籠罩在這一切後面,最龐大的陰影,是那個勢利、虛偽的社會習俗。那個製造出「國王新衣」大謊言的權力機制。 安徒生的痛苦與痛恨,情真意切,這點打動了許多大人。而他向自己悲慘冷酷童年召魂的語氣語法,則為他爭取到了小孩本能、天真的同情。安徒生的童話,其實不是講給其他小孩聽的,而是帶著憐惜與怨懣,試著觸及自己一逝不返的童年,講給回憶中那個備極艱苦的小安徒生聽的,一邊提供遲來的慰藉,一邊進行無奈的發洩,這應該才是安徒生童話真正的性質吧。 正因為安徒生作品的這種性質,儘管他後來名利雙收,很多人想起他,總覺得他是個窮困潦倒的可憐藝術家,一個雖被命運折磨卻還是不放棄希望,甚至貢獻最純粹純潔希望給世人的浪漫形象。 一八七四年,安徒生連續收到許多美國小孩的信件。和其他信件不同的,這些信裡都附上了小朋友們辛辛苦苦攢集下來的零用錢。幾乎沒有例外,他們都說感謝安徒生寫了這麼樣的故事讓他們讀,他們覺得應該幫助安徒生渡過難關。 根本就不缺錢的安徒生,竟然收到小朋友的零用金接濟,這實在太窘太糗了。安徒生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費城有一家報紙登了一篇與事實完全不符的報導,記者自己想當然耳描述了安徒生如何「貧病交加」,呼籲大家要伸出援手來。 啼笑皆非的安徒生只好寫信去更正。一方面謝謝所有小朋友的熱情,另一方面試圖說明:不管這些故事留給人家什麼印象,真正的安徒生,其實過得一點也不悲慘。 晚年的安徒生,藉著彰顯童年安徒生的貧窮與不幸,脫離了貧窮與不幸。 一年之後,一八七五年,安徒生去世,享年七十歲。 -- 俏冤家扯奴在窗兒外。 一口兒咬住奴粉香腮。 雙手就解香羅帶。 『哥哥等一等。只怕有人來。 在一會無人也。褲帶兒隨你解。』 ~~墨憨齋歌『調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