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YangZha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觀  點 意識型態作祟,維京人連命都丟了。 文/楊照   西元第十世紀,北歐維京人一度在今天的格陵蘭建立了居住地。事實上,格陵蘭Greenland這個名字,還是從維京語直接翻譯過來的。據說當時帶領維京人登陸格陵蘭的英雄「紅頭愛瑞克」為了吸引同胞跟他一起開發這片冰原,故意取了這樣一個充滿希望、不無誤導之嫌的名字。   維京人在格陵蘭待了五個世紀,到了西元十五、十六世紀時,歐洲探險家登上格陵蘭時,卻已見不到維京人的蹤影,祇剩下伊奴(Inuit)原住民了。很長一段時間,可以從維京人的口傳故事裡明瞭他們怎麼去到格陵蘭,然而維京人為何消失,就成了不解之謎了。   一直到現代考古學挖出了夠多的遺址,才一點一點拼湊出維京人在格陵蘭的生活狀況。考古學家發現,維京人一直堅持以牛為最主要的畜產。他們原本帶去的豬,因為無法在外面過冬,所以養不活了。他們原本帶去的植物,因為日照不夠,也陸續死亡了。他們祇好費很大的力氣,用複雜的方式保有牛,每年幾乎有9個月,牛必須養在戶內,而且外頭沒有天然的牧草,得依賴夏天拚命割下來保留的存貨。到第二年春天,牛虛弱到要由人抬著才有辦法到重新長出草來的大地上活動。   牛隻養殖耗掉了維京人所有的精神精力。越來越冷,慢慢進入「小冰河期」的惡劣季候,又讓牛越來越難養。可是沒有牛,維京人就沒有了主要的蛋白質食物來源,更沒有冬天時維生所需的乳製品。考古學家相信,牛隻減少、營養不良,應該是維京人最後在格陵蘭絕跡的主要因素。   不過奇怪的是,格陵蘭天然條件上本來有很多可以利用來補充蛋白質的豐沛來源,那就是海域中的漁產。一直到現在,河海交界一帶,空手就可以捕到肥美的鮭魚。然而在維京人的遺址裡,卻怎麼找都找不到捕魚、吃魚的跡象。維京人為什麼寧可餓死也不捕魚不吃魚?目前唯一的猜想,一定是某種奇異的信仰作祟,讓維京人完全不將海中生物視為可吃的東西。   一直在格陵蘭島上生存的伊奴人,是捕魚的高手。如果維京人稍稍向伊奴人學習的話,或許就可以擺脫辛苦養牛的困境。然而500年中,又不知道是什麼心理導引著,維京人始終視伊奴人為敵,始終與伊奴人征戰不休,當然也就失去了向伊奴人學習的機會了。   因為沒有文字記錄,我們無從得知維京人思想與信仰的內容。我們祇知道他們堅持思想與信仰的結果,那就是在格陵蘭再也活不下去。這就是意識型態主導人的生存,最極端、卻又最鮮明的例子。那謎一般的思想與信仰,被極端化、絕對化之後,使得維京人失去了生命都沒有嚐到鮮美又營養的鮭魚。 -- 我懷念冷戰, 因為它給了你一個早上起床的理由。 ~~ adopted from "Rabbit At Rest" ~~ John Updik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0.85.3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