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YangZha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但在提到高斯,把高斯拿來做例證時,所引述的知識,就全然是荒唐可笑的誤導了。 : 楊照說: 數學界充滿了少年天才的傳奇故事。十幾歲的小朋友, 誤打誤撞不小心就解出了難倒多少專家教授的超難題。這種故事的原型是高斯的故事。 : 他高中時在學校圖書館讀到一本專業數學期刊,看到裡面提及一個難題, : 他不小心就把它解出來了。高斯寫信給那本期刊,以為那是專門給中學生看的教育讀物! : 基本上這一段故事,荒唐的如同遙遠神話。 : 楊照絕沒想到,在數學上專業期刊的最初刊印時間,其實是蠻晚的, : 我們羅列最初刊行的幾個專業數學雜誌: : 1826, 德國Journal fuer die Reine und Angewandte Mathematik : 1839, 英國The Cambridge Mathematical Journal : 楊照還記得高斯的生卒年是(1777-1855)吧,高斯高中時期是1795年以前, : 當時德國最早的專業數學期刊還沒創刊,試問高斯怎麼讀? : 更何況,根據權威的Walter Kaufmann Buhler的Gauss : a biographical study(1981), : 高斯根本因為常常無法獲得相關資料,而一直獨立地再發現一些定理。 : 楊照再犯這種基本錯誤 : 真是令人很遺憾 ............................... 好吧. 問題的徵結在 : " 高斯在高中時讀到一本專業數學期刊, 高斯解了題, 而且寫信給那期刊." 這一個事件, 究竟有沒有在歷史上發生? 您的看法是: 在高斯讀高中時, 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一本專業數學期刊. 所以楊照根本在鬼扯蛋. 高斯這個故事若真是個鬼扯蛋, 也不是楊照的錯. 楊照在寫文章時 手邊一定有相關書籍. 在某一本書上有這個鬼扯的高斯神童逸事, 或許楊照真的太笨了, 居然笨到引用鬼扯的資料. 楊照確實該好好地令人遺憾. 但是, 在楊照整篇文章裡頭, "數學天才小時了了"這個因應思路推演, 而引用的例子. 不會因為例子有誤, 整篇文章就崩盤. 任何一個人換個史實無誤的"高斯小時了了"故事進去不就得了? 我認為抓這種把柄太沒意思了. 您認為引用資料有誤是"基本錯誤", 這真的是個大命題. 因為引用資料的人,就是因為"認為"它是正確的才拿來用啊. 您認為寫文章的"基本正確"是所引用的資料要完全無誤. 我承認我不懂這些學術規範. 但我想這種"基本正確", 要求我們要去確定每一項參考資料的真偽正誤. 這是一個令人敬佩的評斷標準. ..................... 您引用的那三條證據, 來證明高斯不可能在高中讀到專業數學期刊. 這也是很麻煩的問題. 您引用的參考資料想必也是從某個地方擷取的吧. 所以您有把握您的參考資料一定涵蓋了所有在當時流通的專業數學期刊. 我是沒這個把握啦, 沒受過訓練. 但就像我能質疑楊照引用資料的正誤. 我也能質疑您的參考資料是否窮盡. ................ 所以啊, 用"高斯在高中到底有沒有碰到任何一本專業數學期刊" 這個判斷. 拿來判定寫文章是否犯了"基本錯誤", 能否堅立"基本正確", 真是值得令人好好地遺憾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30.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