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YangZha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楊照在【 2002-04-02/聯合報/39版/聯合副刊 ]寫了<數學答案與外星人>, 說的是對數學家納許的故事的評論。 可惜的是,楊照在該文又犯了基本知識的錯誤。 楊照誤把費爾茲獎(Fields Award)得獎者的年齡必須在四十歲以下規定, 上昇成為命題,而下結論說:上了四十歲以後的數學家,就做不出什麼了不起的成績了。 四十歲是最寬鬆了的上限。換從另一方面看,數學界大家都相信: 如果在四十歲前沒有完成什麼驚天動地的貢獻,這個人我們從此也就不必再注意他了。 這樣的錯誤還不嚴重,最多只能解釋楊照的頭腦簡單,邏輯粗糙。 但在提到高斯,把高斯拿來做例證時,所引述的知識,就全然是荒唐可笑的誤導了。 楊照說:數學界充滿了少年天才的傳奇故事。十幾歲的小朋友, 誤打誤撞不小心就解出了難倒多少專家教授的超難題。這種故事的原型是高斯的故事。 他高中時在學校圖書館讀到一本專業數學期刊,看到裡面提及一個難題, 他不小心就把它解出來了。高斯寫信給那本期刊,以為那是專門給中學生看的教育讀物! 基本上這一段故事,荒唐的如同遙遠神話。 楊照絕沒想到,在數學上專業期刊的最初刊印時間,其實是蠻晚的, 我們羅列最初刊行的幾個專業數學雜誌: 1826, 德國Journal fuer die Reine und Angewandte Mathematik 1839, 英國The Cambridge Mathematical Journal 楊照還記得高斯的生卒年是(1777-1855)吧,高斯高中時期是1795年以前, 當時德國最早的專業數學期刊還沒創刊,試問高斯怎麼讀? 更何況,根據權威的Walter Kaufmann Buhler的Gauss : a biographical study(1981), 高斯根本因為常常無法獲得相關資料,而一直獨立地再發現一些定理。 楊照再犯這種基本錯誤 真是令人很遺憾 [轉貼] 時空交纏 數學答案與外星人 強大的直覺領著數學家們衝過常識的羈絆。他一再在心版上看到數學答案,別人看不到的神秘訊息;又一再地最終證明那答案是正確的…… 楊照 在所有的學術領域裡,數學顯然是最戲劇性的。納許的故事,以及贏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美麗境界》,再次提醒了我們這件事。 數學比所有其他學問,都更偏重,甚至依賴直覺、靈感與天份。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費爾茲獎(Fields Award)每四年頒發一次,而且規定得獎者的年齡必須在四十歲以下。這樣的規定,並沒有讓費爾茲獎變成「新人獎」;不,這規定背後反映的是數學界根深柢固的年齡概念。 上了四十歲以後的數學家,就做不出什麼了不起的成績了。四十歲是最寬鬆了的上限。換從另一方面看,數學界大家都相信:如果在四十歲前沒有完成什麼驚天動地的貢獻,這個人我們從此也就不必再注意他了。 其他學科多多少少都有對年資、對經驗的尊重。其他學科多多少少都有「沒功勞也有苦勞」的獎勵辦法。其他學科裡打滾打混的人,至少總可以在心中留著一份自我安慰的預期:「五年十年後,我可以做出更好更了不起的成績了!」 數學卻沒有這種心理安全墊。數學家們面對的是和極有限時間競賽的絕對壓力,一切都得趁年輕,時機一逝,直覺與天份能力就開始逐年、甚至逐月逐日遞減。 數學界充滿了少年天才的傳奇故事。十幾歲的小朋友,誤打誤撞不小心就解出了難倒多少專家教授的超難題。這種故事的原型是高斯的故事。他高中時在學校圖書館讀到一本專業數學期刊,看到裡面提及一個難題,他不小心就把它解出來了。高斯寫信給那本期刊,以為那是專門給中學生看的教育讀物! 真正了不起的數學家幾乎都不是靠什麼了不起的訓練,他們往往一眼先看到了答案,然後才慢慢找到理由。他們所受的訓練,其實只是幫他們將答案解釋讓別人了解、接受,而不是去尋找答案。所以我們也會看到許多有趣的例子:答案早就在那裡,卻遲遲找不著理由;或答案是對的,但證明過程錯誤百出。 擁有這麼強大的直覺能力,帶給數學家們另一層悲劇的戲劇性。世俗的證據、邏輯,無法挑戰、質疑他的直覺。他對直覺過度自信、過度依賴,使他很容易走上和平常人很不一樣的路。 我們都活在被種種世俗常識修正、限制的環境裡。所謂「健康的心靈」,其實就是壓抑自我、尊重常識。會壓抑自我、尊重常識,則是因為在社會化過程中,我們慢慢學懂了自己的感覺感官,大部分時候沒那麼正確,常常禁不起反覆測試考驗。 然而強大的直覺卻領著數學家們衝過常識的羈絆。他一再在心版上看到數學答案,別人看不到的神秘訊息;又一再地最終證明那答案是正確的。有一天他在心版上看到外星人的信號,雖然其他人都看不到、都不相信,就無論如何無法否定他主觀的信念 了。 這是數學家的悲劇。這就是納許的悲劇。         【 2002-04-02/聯合報/39版/聯合副刊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