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a-dian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politics 看板] 作者: same (慢慢) 看板: politics 標題: Re: 轉貼:包裝一場荒謬的「運動」,及其多重階級 … 時間: Mon Mar 29 05:16:42 2004 ※ 引述《veve (veve)》之銘言: : ※ 引述《same (慢慢)》之銘言: : : 但真正把階級想像定型的還是媒體,而我個人認為始作甬者應該是 : : 自由時報,而不是聯合報和中國時報。聯合報不過是一個沒想法的 : : 報閥家族所有物,別以為他們能有多少主動性,他們不會是關鍵。 : [以上以下恕刪] : 不能夠瞭解為什麼你說,把階級想像定型的始作俑者是「自由時報」。 : 關於這一點,能請你進一步說明嗎? : 謝謝。 其實這是滿久以前的事情,其中的時序是很微妙的。 台灣的媒體生態,在早年一直是很穩定的。兩報三台佔據絕大多數媒體 市場,三台不用說了,就是省、黨、軍的背景,而兩報老闆都是國民黨 中常委,但一直維持著一定程度的批判立場。 在李登輝時代,由於黑金盛行,政爭不斷,兩報的批判力度日益增強, 而自由時報看準了台灣人總統的招牌,以本土化為號召,外加強力行銷 手法,創造出一個高度擁護李登輝,也同情民進黨的特殊立場,成就了 兩報之外的第三勢力,這樣的立場並不獨自由時報所有,但它是唯一的 一個大型媒體,所謂的本土化,也幾乎完全是經由自由時報長期鼓吹而 真正成型。 李登輝並不對本土化多作著墨,民進黨一開始也不談本土化,他們談的 就是政治改革而已,那種反外省人的鮮明台灣人主義,可說唯自由時報 所有,或說這些人集結在自由時報,部分的民進黨、建國黨、還有其他 政治性的社群及所謂的國民黨本土派,成為今日泛綠的基礎,而檯面上 並不存在這樣的政治集結。 而本土化對比於新黨所高舉的都會性,及其外省老兵支持者,自然就會 建構出一種相對性的形貌,而自由時報的成長,跟本土意識的增長,更 呈現相當密切的關聯。 簡單來說,如果沒有自由時報,只會有外省老兵在社會中成為一個特殊 現象和問題,以及改革跟反改革之爭。但因為有了自由時報,所以變成 外省人跟本省人的對立,擁李和反李的二分法。而這個對立和劃分,在 政治現實上是非常奇怪的,但就是被創造出來了。 民進黨一直期待自己是改革的政黨,而不是福佬人的政黨。在自由時報 高舉本土化和李登輝之前,他們其實還滿成功的。早年我跟學運份子有 不少往來,當然他們多數加入了民進黨,我們對於李登輝及自由時報, 可說是十分厭惡的,對於政治革新跟國家現代化,他們分明就是反動的 勢力之一,跟老國民黨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但就是不能說什麼。 由自由時報開始,台灣分成兩個,到最後連媒體自身也變成統媒獨媒的 劃分,再也沒有中立客觀的媒體價值存在。在行銷上真是了不起的定位 方法,在社會進步上,則是可怕的錯誤。 自由時報塑造了兩個台灣,而其中的人們則不斷創造其自我認同和差異 想像,所謂的地域、學歷、城鄉差異,與其說是藍綠的陣營所在,不如 說是自由時報的市場劃分。 回到原題,一個歷史變化的形成,必然有許多內外在的因素,但其中的 起始者、主動者、推動者和完成者,則是其中的關鍵角色,自由時報是 主動者和推動者,其他媒體是被動者和抗拒者,所以談到這件事,自然 要說是自由時報而不是其他媒體。 特別要說的是,原本聯合報是傾向保守主義立場,中國時報則傾向自由 主義立場,根本就是與統獨無關,搞成統媒和獨媒,泛藍和泛綠媒體, 完全就是自由時報的市場定位所造就出來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1.29.21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