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as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tohsa (btohsa)》之銘言: : ※ 引述《loly (￾  ￾ﰩ》之銘言: : : 好像是台南叫做大員 : ^^^^^^^^^^^^^^^^^^這個是正確的...俺老師在台南研究台灣歷史... : 恨當年教這個的時候沒好好注意聽... : : 叫一叫就變成台灣了 說法有很多種. ( 天下有出過一本書..) 1."大員" 是一種說法 2. 因為當時移民要渡過 "黑水溝" ( 即台灣海峽 ) 有很多船隻因為大雨或颱風沉船,成了冤魂. 所以這個島另一個名字叫 "埋冤" ( 請以台語發音 ) 以下資料.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 ziliao/2003-01/24/content_705068.htm   早在我國遠古時代就有"海外仙山"之說。《列子.湯問篇》 中記載,夏朝末年,有個叫夏革的人對商部落的首領成湯講了 一個神奇的秘聞:在茫茫無邊的大海上有五座美妙無比的仙山 :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山上居住著神仙。   在我國另一本古代地理著作《禹頁》中講到揚州時提到 "島夷卉服"(東南海島上居住著穿麻製衣服的島夷)。說明, 遠古時代,祖先們就對海上的島和人有一定認識。《史記》 中也曾提到,戰國時就有人出海尋找仙山,齊威王,齊宣王、 燕昭王都曾派人出海,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尋找不老之藥,並 在日本定居。到了漢代,台灣被稱為"夷洲"。三國時仍稱夷洲, 隋至元代稱流求、流球、琉求、硫￿。明 朝初年,中山國王察度到京城納貢(中山國是沖繩)被封為 流求,後來發現東南沿海有一塊面積更大的島嶼,改稱中山國 為大流求,台灣為小流求。明中期以後,民間對台灣的 稱呼很如多,如雞籠(指台灣北部)、北港(台灣西部沿海 的通稱)、大雞籠、大員(圓、冤)臺員、大灣、臺窩灣, 官方稱為東蕃或東番渚山、東蕃諸島,鄭成功改稱為東都東寧。 連橫的《台灣通史》中說:台灣原名埋冤--台灣(閩南話。同音) 現在認為是由臺窩灣演變而來,也就是由台灣原住族群的名字發展 而來的,平埔族中的臺窩灣族群最早與大陸漁民接觸。 明代萬曆時官方正式啟用台灣一詞。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統一台灣,1684年設台灣府, 屬福建省,"台灣"正式被政府命名。1885年中法戰爭後 台灣升為省,劉銘傳為首任巡撫。這一切說明台灣名字的 演變是與兩岸關係不斷密切分不開的。   外國人對台灣有不同的稱呼 :16世紀中葉,日本人稱之 為高砂、高山、高砂(山)國大惠國、多伽佐古。西方稱之為, 福摩莎Formosa(葡文)"美麗之島"之意,最早是1544年明嘉靖年間 的葡萄牙人起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147.182
hepancao:大明朝也是你們history book上叫的人 61.184.131.226 08/08
hepancao:應該稱天朝 61.184.131.226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