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as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學費爭議背後的政府體制 ◎林琮盛(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生) 2003.07.19 中國時報 陳水扁總統近期所丟出的一顆關於大學學費議題的震撼彈, 引起社會各界的熱烈探討。學費年年漲、苦日子年年過的老問題 ,每年都會拿出來炒,討論的角度更是多元。但吾人卻鮮少見到 有人從政府的體制面來探討教育制度的問題,亦是政府本身的定 位問題。因此,吾人想採用比較政治的思維角度來看所謂的高學 費困境。 我們都知道,在歐美的政府體制中,左右意識型態的思考觀 點深深植基於政府的施政政策中。大家都有聽說過,在德、法、 北歐國家甚至英國的教育都屬於公共部門體系的一部份,從國小 到大學幾乎是花不到什麼銀兩的。因為他們實行的是社會民主主 義路線,強調的是完善社會福利和高人力素質。然而,在這樣的 舒適、令人稱羨的社會環境背後,國家的稅制和稅基卻遠遠超過 右派國家,每個人的所得至少有四十至五十%是被「合法流氓」 --政府所搜括去的。 因此,這些福利國的政府才有龐大的預算資源能支付這些昂 貴的社會基礎投資和福利支出。教育,對這些左派國家而言,是 一種福利,更是一種社會投資。這些國家的老爸老媽不需要擔心 以後要怎麼養這些小孩子,因為,在阿扁眼中的理財規劃責任, 有很大一部份,被移轉到政府手上。換言之,政府是這些家庭的 基金經理人。因而,這些國家的人民手上的可支配所得減少了。 然而,經由所得重分配和所得移轉效果,減少了貧富差距的現象 。因此,歐洲(至少在西北歐)的貧民窟遠比美國稀少。 反觀美國,美國的稅率雖然比台灣高,但是跟那些歐洲的福 利國家相比,卻少很多。與歐洲傳統社會不一樣地,美國的社會 ,重視的是機會平等,而非發展結果的平等。因此,美國社會提 供的是良好的競爭環境和制度。在中學前,教育是一種社會福利 ,這樣的社會福利提供了美國學生最基本的求生和生存的技能。 所以,美國學生儘管在智力和術科方面比不上可怕的亞洲學生, 但他們在運用科技和獨立處理問題上,卻遠比許多國家的學生來 得更強。 但是,當美國學生進入大學後,其社會觀就已經把大學生視 為成人,成人就必須為自己的行為和未來負責。因此,大學教育 對美國人而言,等同於一種「投資商品」,一種可供「有資格和 能力的人」選擇的商品。既然要購買商品,就必須付出代價(十 足的資本主義社會價值觀)。當然,這樣的代價背後,更是一種 對未來高額投資報酬率的表現,與歐洲國家對教育的投資不同, 主導投資的對象是私人而非政府。當然,美國這樣的制度背後, 最有力的基礎除了制度設計相對較完善外,高經濟發展和高所得 亦是重要的關鍵。 綜觀上述,台灣現在最大的困境在於,既沒有美國的高所得 足以支撐龐大的學費(以目前的貨幣購買力和學費佔所得的支出 比例來看),又想要學習美國這樣的高教育素質和學費的政策; 同時,實行低稅率的台灣政府又想仿效歐洲的福利國家,塑造均 富和教育普及(十二年國教)的社會環境,而這樣的政策背後卻 竟然是以阿扁在三年多前的選舉政見:「不加稅」的前提下來運 行(真可怕!)。難怪,政府的預算赤字年年積累,更慘的是, 根據主計處統計,政府稅收在這幾年卻呈現下滑的趨勢。 我們政府想仿效歐洲和美國兩種不同體制的優點,但是最後 卻呈現出,這兩種體制背後所隱藏的缺陷。 吾人認為,體制的選擇是個相當重要的關鍵,陳水扁總統必 須在右派政府和左派政府間,根據社會狀況,作一抉擇。否則, 想悠遊兩種體制間,大行已被在歐洲大陸唾棄的「新中間路線」 (德國當初也想學新中間路線,最後也失敗),是很難成功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70.110.141
Dionysus:嗯 推左右要分流 台灣各黨都沒搞懂 推 219.68.42.19 07/20
Dionysus:都只顧著搶選票 唉 推 219.68.42.19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