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ak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cookclub 看板] 作者: oldaaron (Rain) 看板: cookclub 標題: [食材] 巧克力調溫的意義‧調溫巧克力的迷思 時間: Sat Jan 3 13:21:04 2009 食慾大開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oldaaron/5418057 「調溫巧克力需要調溫」這是一般人對於調溫巧克力的認知。 但並非每個食譜裡的調溫巧克力都得經過「調溫」這道手續, 經過調溫的巧克力也未必如您的期待。 版主在此想就巧克力調溫的一些問題與迷思做較為根據的解釋,希望對於各位有幫助:) 很多人認為「調溫」這道手續就是單純地「升溫、降溫、升溫」, 這只能算答對一半;另一半的調溫其實是受環境因素、 巧克力本身種類等因素影響的一門精密科學,要完全掌握絕非易事。 我今天並不打算論及常見的alpha, beta結晶,因為那對初學者過於抽象, 也容易讓人以為巧克力調溫只是單純的升降溫。 與其討論調溫的方法,我們不如先檢視調溫的動機, 也就是調溫可以為巧克力帶來什麼成果。 一般而言,理想的調溫可以提升巧克力兩方面的表現, 其一是食用價值,其二是外觀價值。 經過適當調溫的巧克力可以增加脆度、口感, 能使之穩定、不輕易變質,這是食用方面的價值; 外觀的價值就是為巧克力增添的光澤感。 別看這項好像無所謂,光澤可是行家對於巧克力的第一印象。 沒有光澤就代表巧克力沒有經過正確地調溫,或是儲放在不適合的環境。 若只是無光澤就罷了,伴隨而來的常是巧克力表面上產生白霜、裂縫、氣泡等現象。 這種巧克力在國外嚴格的製作者眼裡, 通常是被丟棄的失敗品 (但他們極少失敗,畢竟調溫是基本功)。 「嗯,可是感覺遵照守則一步一步來,要達到調溫的成果還是不難吧?」 您可能會這麼問。 我會說「調溫本身不難,但要維持它的成果很難。」 因為除了調溫這個動作本身, 要讓它保持脆度、光澤等品質象徵還是要透過正確的儲藏環境才能達到。 不論是調溫過程中或是完成後的巧克力都必須處於 標準保存環境 14~18℃、相對溼度55~65%之下。 若不如此,一般環境的高溫、高濕會使巧克力迅速變質, 失去光澤、脆度、韌性、鮮度,調溫的苦心便功虧一簣; 而標準保存環境 14~18℃、相對溼度55~65% 對一般沒有精密空調、冷藏設備的人來說幾乎是無法達成的。 就算學會了調溫的一切技巧,在沒有設備支援是無法有成功的結果的。 因此,網路、書本上教的巧克力調溫技巧其實是不受用的。 畢竟除了技術以外,還需要恆溫恆濕的冷房以及巧克力冷藏櫃。 另外,許多可笑的食譜書上會要求讀者將進去烤箱的巧克力預先調溫過。 巧克力調溫中有一個重要的溫度上限,依據巧克力種類不同從34~36℃不等。 當調溫完成的巧克力溫度一旦超過這個界限, 調溫產生的穩定結晶便會逐漸被破壞,回歸成未調溫狀態。 將巧克力調溫然後送進溫度少說上百度的烤箱中完全是多此一舉啊。 所以下次各位朋友在操作巧克力之前,如果看到調溫這個步驟,不妨多思考一下吧。 因為其實經過繁複的程序,您未必 (或者說幾乎不可能) 達到調溫真正的功效。 若是如此,又何必大費周章去準備呢? 選擇製作過程不必經過調溫的巧克力,如生巧克力、松露巧克力等等。 這會是個更好的選擇:) -- 歡迎蒞臨《巧克力&美食‧畬樂天地》 http://www.wretch.cc/blog/oldaar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3.68.201 oldaaron:轉錄至看板 chocolate 01/03 13:2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3.6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