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asketballTW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文恕刪 上一篇的版友 寫的超好 我想補充一點我對重訓的看法 何守正可以握推到165公斤 這是個猛的成績 但對籃球員來說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 常看到版上的版友講到台灣球員不做重訓之類的話 確實是他們跟國外比差很多 可是不是不做 因為要做也要專業的做 不是亂做 但是真的知道怎麼做的球員 很少 籃球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 主要的是大群體的肌肉 如上下臂肌 二三頭肌 上下背肌 上下胸肌 腹肌 大腿前後肌 小腿肌 等等 都是大群體的肌肉 每個人的運動習慣跟用力方式不同 因此在做的時候加強的也不同 上下半身的肌力 有時候會差距很大的 肌力大不代表某些表現就會特別好 舉個例子 羅哥(羅興樑)他的腿部可以做到650磅甚至更多 (平躺的向上踢) 但這個卻沒有讓他跳的更高 反而跳的更低 不過卻帶給他 快速移位跟與人競爭的本錢 所以不要認為重訓是萬靈丹 漫畫上的東西多半是誇大的 因此 何守正的165公斤握推 不代表他全身性的肌力都好 這165公斤是平臥推還是上握推?? 他其他的部份肌力在多少公斤?? 就他常受傷的膝蓋 我相信加強腳部的肌肉或許比增加握推來的重要 我相信陳信安的握推一定沒有何守正多 但是信安的肌力卻不會比他差 甚至更好 原因就在於訓練的觀念不同 所以請大家有這個概念 重訓不是只有單一的部位 籃球不是美式足球 握推是不能決定什麼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37.180.53
aweij:專業的來了XD 05/13 11:29
imaltar:推 05/13 11:32
I8DGC:老實說 以壇哥賽季時的身材來說 講守正實在沒有說服力... 05/13 11:44
lakers21:我沒說我做的比他好 但就事論事 05/13 11:44
lakers21:觀念的問題 05/13 11:45
jumomo:老實說 以三樓鄉民的觀點來說 講檀哥實在沒有說服力... 05/13 11:47
I8DGC:我只是覺得 未曾聽過守正因為重訓而失去了什麼賽場上的 05/13 11:52
I8DGC:競爭優勢 05/13 11:53
I8DGC:所以暗示他現在的訓練方針是錯誤的觀點 我不認同 05/13 11:53
lakers21:或許是我的表達很差 讓你看不懂 我沒有說他的訓練方式 05/13 12:08
lakers21:不對 只是別人看重訓的方式不太對 05/13 12:09
Davidoff99:推專業 05/13 12:43
eric93: 05/13 12:48
gin0111:專業的來了!! 推 05/13 14:16
Q9117:3F你放大絕了 給你個建議 下次打字時多想想吧 希望知錯能改 05/13 15:00
dlong:3F的 希望你知錯能改 05/13 15:05
SHANGOYANYI:其實我重訓的經驗是 臥推能推165kg 其他部份肌群也不 05/13 15:08
SHANGOYANYI:會鳥到哪去 因為不可能天天推胸阿XD 05/13 15:08
SHANGOYANYI:而且能推到那麼重 表示守正應該是熱愛重訓 05/13 15:09
SHANGOYANYI:不能推胸的日子 加強其他部份肌群也是很合理的 05/13 15:09
lakers21:樓上S大 我同意你 但是那是上半身 跟下半身不同群組 05/13 15:40
max8963:上篇說平臥推了XD 05/13 16:47
raxjimmy:推專業回文 05/13 17:42
flyway:推壇大! 05/13 17:44
tumb:我比較好奇一般人的平均大概幾公斤? 05/13 18:50
andy76222:樓上,這要自己去試試看才知道... 05/13 19:46
andy76222:可能很多人一開始只能做20~30公斤 但可能也有人天生神力 05/13 19:49
andy76222:通常做重訓都是以三天為一個循環,把身上的大肌群分3天 05/13 19:51
andy76222:來練,一次重訓後會讓這個肌群休息2天 05/13 19:52
andy76222:過度操練同一個肌群會干擾肌肉組織的修復,事倍功半 05/13 19:57
mgg:重訓是屬於肌內協調.練越多或越重表示肌力越強...但是籃球 05/13 20:53
mgg:籃球是跑跑跳跳..強調爆發力的..而爆發力是屬於肌間協調... 05/13 20:54
mgg:所有在練重訓的如果沒有把最大肌力轉為爆發力.那就會變的像 05/13 20:55
mgg:如果過於強調肌內協調而不注重肌間協調...就會變的像大隻老 05/13 20:56
mgg:一樣..可能會使調性變差..所以以前那些不愛重訓的國手說做了 05/13 20:57
mgg:重訓會使協調性變差的根本是嚎小...科科.. 05/13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