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icycl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自行車比賽,承蒙板主不嫌棄,就來分享一下比賽的心得。 比賽前的準備不是很理想,我只騎了一趟五指山, 用模擬比賽的強度去騎乘,對我幫助還挺大的。 剩下的時間,我只能盡量在練球時,不要讓肌肉陷入疲勞。 七點前就到達比賽會場,時間算是很充裕,不過號碼牌領了好久才領到, 貼好、別上號碼牌之後,已經準備要鳴槍出發了。 這次有記得按碼表歸零,雖然沒在過終點後拔掉, 至少在比賽中,它可以提供我里程和時間的資訊,已經足夠了。 賽前聽說要分組出發,看到菁英組出發還有事不關己的感覺, 沒想到只分了公路車跟登山車兩組,就跟著上路了。 才剛騎出拱門就有肌肉痠痛的感覺,強度一瞬間就拉高, 協回公告會壓在 35km/hr 的速度,有約 20km 的熱身段, 在集團中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看碼表的空檔,才發現已經超過 40km/hr 了。 上遂道的強度拉得更高,差一點就要開掉了,只能咬牙跟上。 時間過得很快,20km 一瞬間就沒了,我跟在肥油貓附近, 保持在集團前方,約 50 名左右的位置。 突如其來的一個左轉,上了一點都不浪漫的浪漫公路, 在第一個坡,有些人就衝了出去,有些人慢了下來。 我屬於不上不下那種,瞬間的名次約略處在一個動態平衡。 最痛苦的地方在於坡度的變化,在前導車的帶領下, 平路的強度已經拉得頗高,突然間要面對 10% 的陡坡很令人吃不消。 在前進的同時,肌肉開始感到痠痛, 我已經開始懷疑自己騎不騎得完,還有 500m 耶。 我盡量用不會爆掉的心肺,來彌補肌力的不足, 看著別人重踩的痛苦神情,我掛著小盤還可以維持一定的迴轉速。 三盤雖然醜,變速效率又差,可是在這個時候還滿爽的。 在前 2/3 的坡,我都維持著大口喘氣的呼吸頻率, 並且不斷改變使用的肌群,用踩的、用提的、用勾的,累了就換。 死穴還是在右小腿,濱臨抽筋的警訊,讓我無法用出最順暢的迴轉。 想到終點前還有 200m 的坡,策略變得比較保守,我想留一點肌力, 可是好像騎得有點太偷懶了,看到別人把我追過, 才想到好像應該騎快一點,根本沒想到要去追前面的人。 這種爬坡賽騎起來有點像個人計時,已經沒有什麼輪車不輪車的問題了, 除了在最前面的人,可以用集團的形式上坡之外,大家根本就己騎自己的。 我同時還在注意週圍有沒有自己的隊友,粉紅色車衣相當顯眼, 不過沒在視線範圍內出現,我以為我以經領先車隊所有人了。 開始下滑之後,前兩個彎騎得太快,都差點轉不過去,過得又慢, 被後面幾個人追過之後,跟著別人過彎就順多了, 也追過了幾個真的非常慢的,但附近的人真的不多。 下滑到平路之後開始找集團,前面 100m 有一個小集團,後面一個人都沒有。 然後就開始追啊,我已經使出吃奶的力氣了,不過也只能維持住距離, 最近大概離 50m 吧,可是怎麼騎都追不上,無氧耐力真的太差。 旁邊加油的群眾真的是與我如浮雲了,我只想追上前面的集團。 決定不跟了,自己慢慢騎之後,拿出了 Energy-In 喀掉, 可是在很喘的時候吃東西真的很難,吸了好幾口才吃完。 在這段時間被後面那個集團吃掉,手裡還握著 Energy-In, 速度還沒出來之前,又被開掉了,5m,10m,15m,距離漸漸拉開。 氣力放盡之後,只能自己慢慢撐著,前後落單的車友, 也跟我一樣失去了輪車的能力,慢慢地往前晃。 右轉台二線之後,有一位車友帶著痛苦的表情跟我要水, 我就把水壺遞給他,秉持著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精神,畢竟大家都是騎車的人, 我完全可以想像那種口渴的感覺,而且反正都沒跟上集團了。 再被一個 3、4 人小集團吃掉,可是就要進入爬坡段了,根本沒造成影響。 我心裡想,比賽到了這邊就結束了,這個陡坡不太可能產生什麼名次上的變化。 事實上也是如此,大家都是痛苦的表情,不過我的超輕齒比還是超過了幾個。 這個坡真的就跟傳說中的一樣陡,前段還好大概就 10%。 我又有了下來牽車的念頭,只是脫卡踏就認輸了,我要撐下去。 有 2、3 個可能超過 20% 的坡更恐怖, 我已經用了 30 x 26,迴轉速還是掉到 50 rpm 以下,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騎的,還好這一段並不長,2K 的指示牌很快就出現了。 看到幾個騎完的車友滑下來,我數到了約 30 個人。 在 1K 的時候,我把碼表的顯示切換到轉速跟里程, 我在思考什麼時候該開始衝刺,200m?100m? 最後一個陡坡看到拍照的小花跟美靜,留下一個很猙獰的表情。 看到終點的拱門之後,疲勞感瞬間消失,應該是因為腎上腺素, 5s 內的距離有 4 個人,可是我早就已經失去戰鬥力,眼看著他們進終點。 看到顯示器上的成績,我以為我騎得很快呀,已經比協會預測的第一名還快, 但事實上賴冠華 20 min. 前就到了,原因是熱身段速度拉概高。 到了終點的平台才發現,上面已經一堆人了,一開始找不到隊友, 後來才發現沒穿隊服的 wagaga 早就到了,車神不愧是車神。 漸漸地,隊友在終點後聚集,聊著比賽中看到有趣的事。 小花聽到裁判的無線電傳出,前導的機車騎到快 90 km/hr, 還跟不上第一名的賴冠華,他到底是怎麼下坡的? 阿吉也看到了登山車冠軍,抓著前避震帶領一排公路車真的太帥了。 大家都到齊之後,合照了幾張就慢慢滑下去, 在一個髮夾彎拍了照片,應該很美吧,一片粉紅色的車衣。 最後就在停車場,吃著便當,邊喇賽,結束了這一場比賽。 放行前卡到不算差的位置,加上第一個坡的前 2/3 爬的不錯, 還有最後的陡坡順利騎完了,都算是這場比賽中表現的不錯的地方。 可是下坡後的平路沒跟到集團,除了能力不足,經驗缺乏也是一個原因。 這一段如果有跟到集團的話,至少可以快 2min. 吧。 如果把座墊袋跟打氣筒拆掉,不知道能不能再快一點點點? 事實上除了這些細節的部份,強度有騎出來應該就算成功了。 比完賽真的是滿腔熱血,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比起 wagaga 的 39 x 23,我的 30 x 26 真的太墮落了。 肌力不足真的是很大的問題,是該用重一點的齒比練, 可是我很擔心我的膝蓋,畢竟一年前才受過傷。 心裡想說,反正短期內應該不會換車,還是可以用這個齒比去比賽, 可是如果我用重齒比練車的話,比賽用輕齒比應該可以騎更快吧。 希望可以把肌力練到,可以在 2 小時內穩定輸出, 保持高心跳率的話,那下次參加這種距離的比賽就很威了。 結論就是,我找鏡頭的能力還要再加強,不管爬坡再怎麼痛苦,也要笑一個。 熱身段也可以衝到最前面,看一看菁英組的選手怎麼騎也開心。 這樣電視新聞也有比較大的機率會照到我。 -- What is LOVE? LOVE is doing everything as if it's your las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4.66
Melson:推 05/17 13:21
adeeps:越來越多高手了 真希望以後自己有機會去參加 05/17 13:57
johnnycgi:推...看你的心得真的會有熱血 05/17 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