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ik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文:http://www.carbibles.com/suspension_bible_bikes.html 裡的Anti-Dive forks ============================================================================== 潛望式前叉的一個重大缺點就是在煞車時會造成前叉的壓縮,造成"點頭"的現象。 這主要是由於轉向與懸吊機構的幾何形狀所造成。當你拉煞車、減速時,這減速度造成的 慣性力方向為行進方向,這個力一定需要某些地方來支撐,而這個地方就是前懸吊。而又 因為前叉作動方向與車架有一個夾角,所以為了支撐煞車造成的慣性力一定會產生垂直與 平行前叉作動方向的力(見下圖),這個平行前叉作動方向的力就是造成俯衝的主因。(所 以如果你前叉設計與地面垂直就不會俯衝...) ▃▃◣ Braking force ▄▄ 前叉 θθ:前傾角 ⊕輪軸 回想學校教的力學,慣性力造成的平行前叉方向的力為 慣性力*cos(力與前叉夾角) 而機車的前傾角是從鉛錘線測量,所以平行分力為 慣性力*cos(90°-前傾角)=慣性力*sin(前傾角) 現在如果有台車前傾角為25°,慣性力為1N,那造成俯衝的力為 1*sin(25°)=0.4226 為慣性力的42.26%。 再來為了更接近現實,我們假設你的體重為100kg,車重165kg。在緊急煞車的情況 下假設減速度小於1G一點,約為9m/s^2 。在這個情況 F=265kg *9m/s^2=2385N。再由 剛才的假設前傾角25°,平行前叉的力約為42%,結果就是俯衝的力約為1000N,大約是 100kg重。簡而言之,在緊急煞車時等於你將你全身的重量轉移到了前叉上。 Honda在1969年開了防俯衝系統的第一槍,發表了TRAC系統(Torque Reactive Anti- Dive Control),但是他到了防俯衝系統漸漸成為主流的八零年代卻幾乎絕跡了。現在講 到防俯衝系統大多都會想到液壓式系統,而最有名的就是Kawasaki GPZ900R上所配置的 AVDS(Automatic Variable Damping System)。AVDS是裝在前叉外管下端一個額外的液壓 裝置,這個裝置同時連接煞車油管與前叉的油路。想法是,當你在煞車時將你拉拉桿的力 一部份分到AVDS上推動柱塞去關閉一個控制閥。這個控制閥會限制前叉油的流動,讓前 叉更硬,而更硬的前叉俯衝程度會減輕。通常液壓防俯衝系統會有可調的旋鈕,大部分 在裝置的底部,可以讓你決定防俯衝的程度。 這一切聽起來都很不錯,但是很多騎士因為他在顛簸路面的性能而不喜歡他。當你在 顛簸路面煞車時,前叉一樣會變硬,所以騎起來的感覺就像騎下樓梯一樣,所有的路感藉 由硬化後的前叉完全傳上了車架,最後再傳給了騎士。而且控制閥會因為長期受到很大的 壓力讓油封破裂。這些"特性"都讓防俯衝系統最後在市場上被淘汰。 題外話:所以BMW的前懸吊感覺真的不錯...利用機構撐住慣性力,有防俯衝的效果 但是不會有懸吊變硬的問題,又同時將轉向機構與懸吊系統分離,彈簧阻尼 系統也只有一個。前叉內不用有油路所以要設計得到高剛性更容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4.92 ※ 編輯: herejia 來自: 140.112.244.92 (12/07 18:09)
herejia:有錯麻煩糾正了 感謝 12/07 18:10
a444498:真不錯 推 12/07 18:16
herejia:上面有一張防俯衝系統的剖面圖.. 12/07 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