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上海古舊書市掃描 文廟舊書市場是上海最大的露天古舊書的交易市場,每逢星期日這一天,文廟 主要的經營場地—1500平方米的大成殿廣場總顯得太小,這裡的書攤密密挨挨,這 裡的人流熙來攘往。就連通向文廟的那條窄窄的馬路——文廟路的兩邊,也綿延著 百餘米長的流動書攤,不少人以一種「打遊擊」的方式,頑強參與著買賣舊書的營 生。 表面看來,上海舊書市場依然維持著一派繁榮景象,但筆者最近在採訪中發現 ,上海古舊書業的「繁榮」,只是浮在表層的美麗,內裏卻隱藏著危機。這主要表 現在: 古舊書的來源不足,圖書經營品種發生了根本變化。據上海舊書店經理殷小定 介紹,古舊書店最初以收購、供應解放前出版的各類古舊書刊為主,而近年這類圖 書在古舊書店佔據的份額越來越小。在古舊書市場,筆者看到,近年出版的過期雜 誌、特價新書已成為古舊書市場經營的主要品種。 文廟的大成殿廣場,設有230 個攤位,不少攤位出售的是直接從出版社書庫「 批發」來的特價新書。在新文化服務社及上海舊書店,傳統意義上的古舊書佔據的 份額也僅有1/10左右,大多數舊書店的書架上,擺滿近年出版的言情、武俠類小說 。甚至有一些掛著古舊書店的牌號,出售的則全是特價新書。 更為嚴重的是,目前的古舊書業面臨著由「藏以致用」向「藏以致富」的質的 轉變。一股「藏以致富」的風氣,正在古舊書業持續蔓延,嚴重阻礙著古舊書業的 發展。在文廟舊書市場,筆者結識了一位姓荀的攤主,他說他家裏收藏了郭沫若《 女神》的初版本,目前價值千元以上,但他「不準備現在出手」,因為他相信「這 本書還會升值」。 古舊書店的最大歷史功績之一,是為眾多專家學者提供了重要的材料資源,也 為真正的愛書者提供了精神資源。現代文學研究者陳子善向筆者講述了幾則他「淘 舊書」的有趣經歷:20多年前的一天,他在上海一家舊書店閒逛,遇到一個到書店 來退書的朋友,此人先後買了兩本沈從文《邊城》的初版本,想要退掉一本。陳子 善接過書一看,發現書上竟然有沈從文的簽名,便「不動聲色」地將其買下,這真 樂得他「三月不知肉味」。陳子善近年從事女作家張愛玲的研究,他不僅從舊書店 「淘」來了張愛玲短篇小說集《傳奇》的初版本,還收集了張愛玲《不了情》、《 太太萬歲》、《傾城之戀》三種影劇說明書。這為他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然而,時至今日,不僅書商靠古舊書謀利,不少專事收藏的人也將古舊書視為 繼古玩、郵票之後,又一種值得「壟斷」的「奇貨」。針對這一現象,一些業內人 士深表憂慮,前上海新文化服務社經理吳青雲說:「積累文化」、「提供資料」, 是古舊書店數十年來的經營宗旨,古舊書店理應將書「提供給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正是由於這份執著,位於瑞金二路一個弄堂深處的新文化服務社,多年來苦心經 營,被業內人士稱為是上海目前「最正宗」的舊書店。這家舊書店營業面積在150 平方米上下,庫存圖書達十多萬冊,上架舊平裝近千冊,線裝書有數百種,老期刊 、老報紙也時有出售,其中包括:鄒韜奮主編的《生活週刊》共104 期合訂本;線 裝《顏氏家訓》、《歷代書畫舫》、《隨園全集》等;另外,經多年積累,書店還 將一些有影響的期刊基本配齊,再一併出售。 在上海舊書界,這樣的一份堅守誠屬可貴,但筆者在對書店經營者深表敬意的 同時,隱隱約約感覺到:一家書店的力量實在是微弱的,那種充實著數代文人研讀 生涯的「淘書之樂」,那種他們曾經經歷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狂喜,或許是以後 的讀書人很難有機會領略和感受的了,不少真正的愛書人今後大約只能在拍賣場裏 徒然地「望書興嘆」了。 2005年03月07日 新華網 -- ★Junchoon 大姊息怒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