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他人所未說的達爾文家族歷史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自傳與他傳總是不同,不論自己反省力的強弱,自傳總只寫下自己想說或想 被記住的部分,於是英雄或強人可以在自傳裡再次重複了眾所皆知的個人歷史, 而弱勢者卻可以在自傳最後的文字裡終於被看見和聽到,甚至藉此對世界做出最 後的控訴。至於他人執筆的傳記,特別是未經傳主所授權的,則是恰恰相反。他 傳總是要挖掘出傳主自己所不曾說的,或者,不曾為同一時代的人所看見的另一 種歷史組合,並在新的排列生產出不同的意義。 這樣的情況下,身為《安妮的盒子》作者的凱因斯(Randal Keynes) 自然 是為難的。一來自己是達爾文的外玄孫,寫自己祖先的傳記自然有許多類似自傳 的顧忌;另一方面,他卻必須面對百餘年來已經問世的數十本甚至上百本的達爾 文傳記(包括達爾文自己寫的生平小書),在這些眾聲喧嘩的各式各樣版本裡, 如何說出他人所未曾說過的歷史,確實不易。 查爾斯‧達爾文原本就是不容易書寫的一位人物。對一般人而言,可能知道 他所提的演化論就足矣。進一步好奇的人,也許會談談他和華萊士之間的關係, 包括赫胥黎所扮演的角色,進而大膽地寫出不同於一般歷史的結論。然而,如果 再進一步探究他的年表:二十二歲上船,二十七歲回英國,三十歲結婚,五十歲 才正式發表演化論;這其間包括他婚後開始擔心自己的健康,當年的醫師對他的 病情有過上百種的診斷卻不曾治癒,然而這位總擔心自己隨時暴斃而幾乎足不出 門的「病人」,卻活到七十三歲才辭世。自然地,像慢性憂鬱症、慮病症,可能 只有兩次躁期(指上小獵犬號的衝動和回英以後的創造力與戀愛激情)的躁鬱症 等等病名,都是日後許多臨床心理專業人員中好事之徒喜歡談論的診斷。 當然,關於達爾文的傳記不盡然如此無聊。即便是以心理學為切入點,像約 翰‧鮑比(John Bowlby) 這位偉大的心理學大師為達爾文作傳的厚厚一本書, 所要討論的當然不是只有簡單幾句話的診斷。 在這情況下,《安妮的盒子》作者確實是成功的。他放棄任何個人心理傳記 的策略,不再從達爾文父母的影響等等這類的老套談起,甚至連他前半段的生活 也都不提了。身為達爾文後裔的作者,只從達爾文開始結識未來的妻子談起,這 樣的敘事態度顯然將家庭視為類似生命過程的相等有機體,有著類似的生老病死 。於是,兩人的相識相戀,也就等於這未來將成形的家庭如胚胎般孕育作為傳記 的開始,進而透過這家庭的成長發展所發生的諸多事件來解釋達爾文發表論文的 曲折過程。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敘述方式:一位家族成員以重溯自己的家族歷史 的方式來完成的傳記。 僅次於心理角度詮釋的達爾文,過去問世的傳記常提到的便是宗教的問題: 達爾文因為自己的基督教信仰,擔心演化論對社會與對自己可能造成的衝擊,遲 遲不肯將自己的想法公諸於世。只是,凱因斯這本傳記裡,更考慮的達爾文夫人 的虔誠對新婚熱戀中的達爾文的影響,以及最鍾愛的女兒安妮她的死亡卻帶給達 爾文對上帝的再次質疑。在作者深入挖掘自己家族成員諸多信件及日記,達爾文 內心信仰拔河的過程,架構成他所要闡述的假設。當年的信仰環境,當年的家庭 對個人的意義,乃至於當年英國社會裡父親對女兒可能的親情聯結,都在這一本 傳記中重新建構出來。在這情況下,傳記不只是討論達爾文的信仰抉擇,也重新 勾勒出英國那一時代中上階層的家庭生活。 讀者也許不耐煩傳記一開始的瑣碎描述,包括生活中林林總總的細節,但如 果可以在閱讀中慢慢品味想像當年的情境,更可以看見一位知識上的巨人在日常 生活中也是平凡的,不論是個人感情的不捨還是肉體上的脆弱。 【2005/06/20 聯合報】 -- ★Junchoon 大姊息怒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7.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