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詩人部落格 【黃明川/口述 陳思嫻/訪問整理】 走過五個年頭 千禧年那年,我開始構思「台灣詩人一百影音計畫」酖酖口述歷史拍攝計畫。 這項計畫以一百位詩人為目標,目前已完成六十位詩人的拍攝工作。關於詩 人名單的擬定;第一和第二階段,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文資中心籌備處,分別 由顧問提出建議名單;第三和第四階段,建議名單由國家台灣文學館館長、評審 與館內研究員,共同彙整而成;重新洗牌的名單中,詩人的年齡層逐漸降低,也 因此平衡了詩人的性別與族群。 五年之內,攝影團隊不斷改變,每次拍攝,由一名熟悉詩人生平和作品的研 究員,負責提問。在聯絡詩人方面,原則上由工作室人員負責;但第三和第四階 段比較制式化,有時則是工作團隊和研究員交替聯絡。有些詩人因為個人因素, 一再謝絕邀請,但工作室至今仍一再嘗試聯絡。 口述歷史 當代考古 大學時代,我曾拜師學畫,大學畢業後到紐約,開始創作短篇小說,投稿至 白先勇主編復刊的《現代文學》。一九九○年代,「解放前衛」系列,我拍攝了 十四位台灣藝術家;而今,我拍攝了台灣詩人。這或許反映出我的心理──沒成 為藝術家就只好拍藝術家,沒成為文學家就拍詩人。影音的留存,如果存具意義 ,那麼就是與聲音有關。詩是有聲音的文學適於誦讀;小說因為篇幅較長,則不 適於誦讀。然而,台灣社會習於將文學的榮耀,歸予小說家;只有小說家被拍成 紀錄片、國家級的獎項也大多頒贈給小說家。 這個計畫的思考重點在於年紀,每個人的年紀都是生命的指標。與自身相較 ,年紀較幼者象徵著未來;年紀較長者象徵著過去。例如,「解放前衛」系列, 原則上我只拍攝年紀小於我的藝術家,所謂「前衛」,即是他們所散發的狂野與 想像力。現在我卻拍攝年紀長於我的詩人。這些長者的生命歷程,曾遭遇特殊的 狀況──戰爭,例如太平洋戰爭或國共內戰。無論他們是否直接參戰,都是受害 者;妻離子散、被迫遷徙遠離故土、家人客死異鄉……等。他們在台灣這個時空 ,尤其在我們還存有記憶的這個時空,仍帶著濃重的口音,以南腔北調讀詩,不 同於現代台灣年輕人的口音。無論他們來自何處或是何種族群,絕對而明顯的腔 調,代表著文化與過去,充滿意義並值得珍惜。老者不斷凋零,若不即刻著手進 行影音保存,機會難再。 這樣一項拍攝數量龐大的計畫,是如何產生的呢?關鍵在於,過去,我僅僅 拍攝四位台灣作家的紀錄片──賴和、楊逵、林雙不、東方白。就台灣整個環境 而言,拍攝作家紀錄片的數量太少,跟不上老作家的凋零。紀錄片是國民影像, 當一個國家的電影沒落時,最重要的部分當然是紀錄片,因為它替這個國家保留 了一切。楊逵的時代引領我去找尋這樣的影音。我竟是在他人的錄影帶裡,看到 楊逵和人握手及用餐時的笑容,而非在楊逵專屬的錄影帶與場合。這些點點滴滴 ,引我思考酖酖該如何保存影像?此外,楊逵於黨外時代/一九八○年代,曾在 許多公開場合演講,我的朋友們發現,當時已經有人拿著家用錄影機拍攝。而那 種個人拍攝的影帶,因為放在個別的、不為人知的抽屜裡,獨自老化、發霉,靜 靜地消失。於是,集體存在是相當重要的,集體存在能夠成為集體記憶,集體留 存,不因個別因素而流失。那麼,何不超越紀錄片、只做口述歷史?有位遲暮之 年的老詩人,不斷催促我提前拍攝訪談,因為他的幾位朋友已相繼過世,他害怕 自己等不到約定的拍攝時間,這也是因為這項計畫帶來的效應,那種集體存在, 存在長期的意義,已逐漸被認知。當代考古,這個經驗是最重要的,考古現場充 滿著猜測,如果一切能夠保留,當下就去實行又何以考古呢?我懷著這樣的心情 做口述歷史。 拍攝時,主要有兩個重點:一、專業的影音,二、真實的呈現。所謂專業的 影音,即是以專業的態度、適切的燈光與美好的聲音,拍攝再現的影音,盡量穩 定,當詩人未來再現被觀賞的時候,能夠呈現出可讀可賞的影像。而所謂真實的 呈現,則是盡量要求,以詩人的家作為場景,自然而然帶出居家環境,將鏡頭移 向詩人家中的書架、桌上的擺飾,盡量取景,表現場景的豐富感,留下真實的存 在;人會遷徙和移動,時代將因此留下一些面目,這是我所珍惜的。例如:到南 部拍攝詩人,總有想像不到的居家擺飾,令我感到驚奇。這其中存有主客觀的成 分,憑著我和攝影師的思考,敲定了一些構圖。不少詩人或有不便之處,抗拒自 己的家被拍,認為家裡太過窄小,但我鼓勵他們,家再怎麼擁擠,只要借我一天 的時間,我就有辦法拍攝,因為它所呈現的,就是詩人的生活與樣貌。堅持不在 家裡取景的詩人,有的選擇在辦公室或是親戚家拍攝,自然較為可惜;這是當代 考古,幾十年後再被研究,仍很有意思。光是從詩人的髮型、衣著和居家擺飾, 都可感受出許多事情。 鏡頭下的詩人 在拍攝過程中,為了搭配布景,我希望詩人能夠挑換衣服,並藉此顯示詩人 的穿著習慣。但有些詩人始終穿著西裝面對鏡頭,不願換便裝,對我而言,這點 較為遺憾。我希望詩人是隨常的,因為隨常之中,多了那麼一點自我的成分,例 如,稍有年紀的詩人喜歡穿細格子裝,但年輕的男性就不喜歡穿細格子裝,由此 可看到時代的色彩和花樣。紀錄口述歷史和詩,這是明目張膽的目的,留下影像 就有證據可以講話;將來回頭再研究,從一百位詩人的穿著打扮和一百個家的面 貌,足可寫成一篇研究文章。「跨語言一代詩人」錦連,在受訪的半年前,於日 本不慎跌倒受傷,造成膝蓋破碎,他在日本醫院療傷時,發現日本病人的病服和 台灣病人的病服不同,於是向醫院要了那件特別的病服。拍攝當天,他應我的要 求,二話不說穿上那件病服面對鏡頭,老詩人的率真,令我感到相當窩心。錦連 在床頭換穿那件病服的時候,我意外發現床頭旁邊擺著一張小桌子,桌上貼滿了 小稿子……類似這樣的情境,都是我蠻期待拍攝的。或是有些堆滿東西的不起眼 的角落,連詩人自己都不太在意,我卻覺得很有趣;我認真地給予它們機會,將 鏡頭推移到詩人在這些小角落朗誦詩。 在鏡頭前,詩人難免帶出記憶中的不平;或是迴避自己的情詩、迴避任何事 情,甚至因為研究員問及情詩而不惜拒拍;或是在朗誦詩時憶起母親,淚水潰堤 ;有些詩人在談吐中明顯流露出對土地和人民的關懷,有些詩人則熟習當代文學 思潮或形而上思想,無論詩人關注的層面為何,皆各有所據。有位詩人在拍攝之 後,熱情地與工作人員把酒言歡,自己都醉倒了。有位女詩人告訴我:「你要是 能在十年前來拍我,最好不過了,因為那時的我很漂亮……。」我其實能夠容許 各種狀況的發生,畢竟人總是在漂流的時間裡逐日變化面貌。 在第三階段,有位評審曾提出較重的看法酖酖拍攝某位詩人的時候,為何沒 提到詩史上的某個筆戰事件?我認為口述歷史基本上像研究論文那般,可以選擇 題目,口述歷史無法完全容納一個人的人生。這要看如何定義口述歷史,例如, 拍攝訪談的部分,由詩人自選十至十五首詩,有些詩人表示:「我選的這些作品 不全是詩評家喜歡的詩……」有些詩人選出自己認為最重要的詩,有些選出適合 朗誦的詩。而有位詩人選出的重要的詩,都是長詩,因為年紀大了,朗誦時總在 長詩的某個段落NG,只得重複朗誦重複拍攝。 部落格 台灣第一個詩人聚落 拍攝後的母帶,都先給詩人過目,依照詩人的意願,刪除詩人所示不妥之處 ,最後製成完整光碟,但母帶仍保留給國家台灣文學館。從VCD到DVD,影音質量 的保存也跟著提升,本計畫的評審委員希望它們能夠拿來觀賞。但這是影音的保 存,不是紀錄片,沒有戲劇或言外之音的畫面,不具大眾公開觀賞的價值,不適 合直接在電視台播放,而是拿來研究和當作母帶使用。所以才產生《詩人部落格 》這個節目,從拍攝的六十位詩人當中,選出十九位詩人。這是一個重新利用原 始材料的再現經驗,《詩人部落格》證明了這一點。這個節目找了一位不在拍攝 計畫中的年輕主持人許悔之,為何不選年紀較大的或是女詩人呢?由此可知,一 個時代的元素出現了;因此再隔二十年,同一批影音再被重複使用,情況將完全 不同。 這項口述歷史影音保存的優點在於:歷史原音保存。類似當初我尋找的楊逵 影音,和國家檔案一般。口述歷史保存,在台灣沒有傳統,而歐美在這方面,已 有很大的成就,認定這是一項重要的國家資產。台灣這個國家文明的程度要生產 所有詩人的紀錄片非常困難,能抵達口述歷史,實屬不易了。這個年代的影像太 多了,但在許多領域,例如當代文學和美術領域,就相當缺乏。 部落格(Blog)是聚落的象徵,《詩人部落格》這樣一個詩人的聚落,可能 是歷史性的節目,千萬別小看它,台灣許久不曾製作以詩人為題的節目、不曾製 作針對一個職業,認真探索和完整的影音紀錄;這是詩人的福氣。我很高興,當 初我所設定的計畫,開始被使用。我不在乎它如何呈現,正因為它是可以無窮地 在任何時代,隨時被重複使用與研究。《詩人部落格》是一種思想交錯的呈現, 也是「台灣詩人一百影音計畫」精緻化的過程。時空毫不留情,沒有任何一件事 情在第二天還是一樣的,如果這項計畫能熬到第一百位詩人的拍攝,那麼,必定 意義非凡。 【2005/08/16 聯合報】 -- ★Junchoon 哈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69.23
lunaj:幫補blog網址:http://blog.xuite.net/ctspoet/poet 61.230.43.222 08/17
fansss:借轉紀錄片版,謝! 59.113.4.182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