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抗戰題材圖書:用事實說話 2005 年08 月22 日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近期國內出版的抗戰題材著作,無論是日本人的反思還是中國人的研究,都 呈現出專門化、細節化的傾向 自殺身亡的華裔女作家張純如曾經說:“忘記南京大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 ——忘記歷史無異於犯罪。時值抗戰勝利六十週年,重讀抗戰史的意義不言而喻。 從年初到現在,全國各大出版社陸續推出了大批抗戰題材圖書,而仔細探查 這些書不難發現,人們對於抗戰的研究和反思正在發生細微的變化。從日本人的 寫作角度看,松本草平《諾門罕:日本第一次戰敗》和中日韓三國學者合著的《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等圖書的出版,表明了一部分日本人正在認真反思和客觀 認識日本發動的戰爭。 而從中國人所寫的抗戰圖書來看,一種趨向細節和局部化的圖書類型正在成 為新的出版潮流。如講述日軍細菌戰的《太陽旗下的罪惡:侵華日軍上饒細菌戰 揭秘》;講述南京大屠殺的《南京淪陷八年史》;講述東北抗聯的《東北抗日聯 軍抗戰紀實》等,都已經不再是對戰爭大而全的粗疏描述,而是對各個細節和戰 爭局部的梳理和挖掘。其中,或者是分地域,或者是分門類,都是細節化的具體 表現。 如果說南京大屠殺、細菌戰和東北抗聯,已經是大多數中國人所熟悉的抗戰 題材。那麼還有一大批以前被忽略和遺忘的新細節在涌現。像《日本侵華戰爭時 期的化學戰》、《日本侵華時期遼寧萬人坑調查》、《旅順大屠殺研究》等等, 都是針對人們不熟悉的局部題材,進行專門化的分類研究。 此外,關於中國遠征軍滇緬抗戰歷史,關於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等人們不熟 悉的細節題材也有圖書出版。《極邊第一城的血色記憶——騰衝抗戰風證錄》將 一個滇西小縣城的抗戰實錄以豐富的歷史資料呈現出來,成為人們了解滇緬抗戰 史的最好切入點。《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則提供了人們了解九‧一 八之後中國軍隊從長城抗戰、淞滬會戰到武漢會戰的抗日戰爭史。 除了細節化、分類化之外,圖片資料的大量運用也是當下“讀圖時代”賦予 抗戰圖書的新特點。不僅大多數抗戰圖書都配有豐富的圖片資料,而且出現了專 門以圖片來反映戰爭的“畫傳”。如《抗戰一瞬間》、《不能忘記的抗戰》等直 接以畫傳的形式,用大量的歷史資料圖片配以文字解說來反映抗戰史。 不得不提到的一點是,相比於日本的東史郎、河村太美雄、松本草平等侵華 老兵的反思錄,中國的抗戰老兵卻沒有聲音。我們很難看到來自中國戰爭親歷者 著述的回憶錄。即使一本叫做《抗戰親歷實錄》的書,也是編者從故紙堆中彙編 的大量歷史材料,是當時的文人軍人留下的文字。所幸,雖然未能在圖書中看到 ,但各個新聞媒體已經在做這樣的事情,包括本報也派出記者到全國各地走訪抗 戰老兵,相信這樣的書不久也將能看到。(本報記者田志淩) 特約評論 “鬼子”不要再來了 近代以來,尤其是中法戰爭後,日本政府和國民對於中國形象的認識一直存 在著很大的誤區或缺陷。從某個角度看,正是這種傾向,使得那場日本侵華戰爭 只能以失敗告終。日本在“痛定思痛”過程中,目睹隔海相往的中國在40年代末 發生的巨大變化,開始重新反思自己對中國乃至那場不堪回首的戰爭的認識。但 是,每個人出於自身的考慮進行的反思,又讓我們覺得有些“啼笑皆非”。長期 的戰爭是殘酷的,然而,又是特別容易被遺忘的,戰爭所造成的災難,戰爭本身 的罪行,甚至經常被掩蓋。在日本,對於侵華戰爭的反思,歷來就有不同的聲音。 文學界和右翼的同流合污 在侵華戰爭期間,日本絕大多數文學家都是“戰爭協力者”,有些人作為“ 從軍作家”到侵華前線為戰爭搖旗吶喊,有些應徵入伍直接進入戰場殘殺中國軍 民,更多人參與各種法西斯軍國主義文化社團,為侵華戰爭推波助瀾……從全面 發動侵華戰爭前夕直至戰敗為止的十餘年間,整個日本文壇軍國主義化,先前一 度曾出現的些許反戰的共產黨員和“無產階級作家”也大都“變節”而對自己表 述內容進行了自覺轉向。所謂的抵抗文學、反戰文學幾乎完全絕跡,即便是後來 受到中國特別讚揚的小說家谷崎潤一郎和詩人金子光晴,實際上也沒有進行真正 的“反戰”,而是侵華戰爭的積極吹鼓手。因此,文學界對於這場戰爭,負有相 當重要歷史責任。 1945年8 月15日,日本侵華戰敗投降,這對日本文壇不啻一重磅炸彈的衝擊 。遵照美國佔領軍最高司令部指示,日本文壇一度曾就自身戰爭責任問題進行揭 發、聲討和追究。當追究責任的鬥爭矛頭指向其自身內心深處時,靈魂的拷問過 程就開始變得曖昧化和複雜化了,每個人對於責任的討論和追問,終究落了個虎 頭蛇尾的結局。戰後相當長時間的日本文學創作是以戰爭為主題和背景的。但我 們在數不勝數、長短不一、各式各樣的戰後文學創作中,我們很少看到對受害國 進行反省、懺悔和認罪的作品。他們不是反對侵華戰爭,不是反省日軍對中國民 眾犯下的滔天罪行,而是刻意強調、表現和描寫戰爭給日本人本身、心靈所造成 的傷害,更有些人甚至公開為侵略戰爭辯解。而揭露戰爭罪惡的真誠反省的文人 ,半個世紀以來卻寥若晨星。 其實,戰後日本文壇所表現出的上述“怪象”和日本政治信仰體系和戰後美 國以維護自身利益為中心的冷戰格局的考慮不無干係。眾所周知,天皇制是日本 政治的主線。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人不僅沒有剪斷這根“臍帶”,而且 還被它纏住了脖子。其結果是戰後60年,日本都未理順自己與亞洲各受害國的關 係,以至於無法像德國那樣卸下包袱,輕裝前進。這一切的根源就在於它保留了 構成日本政治信仰基礎的原有體制。戰後美國出於自身利益和兩極陣營冷戰的考 慮,對在戰爭中身為三軍大元帥的裕仁天皇沒有追究,使其成功逃避了戰爭責任 。由於美國製造的輿論假像的誤導,“全世界都認為在決策過程中,他(天皇)沒 有起任何有決定意義的個人作用,堅持將他視為一個無能的、有名無實的元首, 缺乏智慧,沒有知性。事實是,他比大多數人評價的更精明、更狡猾,也更精力 充沛。從1937年末起,裕仁逐漸成為真正的戰爭領袖,在中國的作戰從計劃、戰 略制定到指揮都受到他的影響。”戰後60年,日本政治一直保守右傾,集中體現 在對戰爭責任問題的處理上面。而在戰爭責任的承擔問題上,日本全社會在昭和 天皇的帶領下實行了集體大逃亡。日本國家對戰爭的整體反思可從該國歷史研究 會所編《大東亞戰爭的總結》中看出端倪。隨著中日關係的緊張,近期的日本, 裕仁天皇和他所謂的“輝煌”昭和時代,正喚起日本社會對昔日“光榮和夢想” 的回味和憧憬。目睹這種情景,美國學者赫伯特·比克斯以十年工夫成就《真相 :裕仁天皇與侵華戰爭》一書,對此進行有力的揭露與批判。 侵華老兵成為反思的主力 相比於戰後日本文學家和右翼學者在戰爭罪責上的“頑固”態度,曾經參與 那場慘烈戰爭的日本老兵,則涌現出一批有相當社會良知的“友好人士”,如東 史郎、河村太美雄等。絕大多數當年參與侵華戰爭的日本老兵,對侵略歷史有深 刻的反思,認為那場戰爭是侵華戰爭,侵華戰爭從害人開始,以害己告終,對他 們來說那是個罪惡的時代。這些人都對生活在“激動的昭和時代”有不同程度的 懊悔。他們經過戰後對自己既往閱歷的痛苦反思,以日記或回憶錄的形式講述了 自己在參加“聖戰”時的狂熱和歇斯底里……有的日軍老兵在其回憶錄中,不僅 有作為當事者親臨其境的回憶,也有今天對此戰的透析,既有嚴肅的歷史記錄, 還有調侃性的點擊評述。無論從哪個視角,我們都可在閱讀過程中,感悟到這些 日本老兵對侵略戰爭的反思和懺悔,感悟到對於裕仁天皇這個“20世紀日本歷史 上最複雜、最令人費解的政治人物”的那種特殊的情感。 值得一讀的有關日本老兵的書目有:河村太美雄《一個日本老兵對侵華戰爭 的反思》(屈連璧等譯,東方出版社2003年1月)野田正彰著《戰爭與罪責》(朱春 立譯,崑崙出版社2004年7月)山田正行《自我認同感與戰爭》(劉燕子胡慧敏譯 ,崑崙出版社2004年7月)松本草平《諾門罕:日本第一次戰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自抗戰結束至今,歷史已走過半個多世紀。我 們欣喜地看到,還是有些學者對日本侵華戰爭有了比較正確的認知,並能夠坐下 來和曾經的受害國學者們共同探討東亞各國(尤其中日韓三國)的歷史。中國學者 卞修躍、韓國學者金聖甫和日本學者坂垣龍太等合著的《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就是明顯的例證。我們真誠希望,“鬼子不再來了!” 張建軍(歷史學副教授) 日本反思重點著作一覽 《一個日本老兵對侵華戰爭的反思》 〔日〕河村太美雄著,屈連璧等譯,東方出版社2003年1月版 如果說一個人能活100 歲的話,他可能不會用四分之一的時間去寫一本書, 更何況是需要不斷對自己內心深處乃至整個民族靈魂進行拷問的過程。這需要極 大的勇氣和毅力。那麼,河村太美雄,一個參加過那場侵華戰爭的日本退伍老兵 ,耗費24年心血,用良知寫成的這部關於侵華戰爭的自傳體的回憶錄,就更顯得 難能可貴。河村鑒於各出版社不肯“招惹是非”,毅然自費出版。或許是那場戰 爭對他刺激過甚,抑或是他對人性良知的徹底反省,作者既真實地回憶了昔日他 為天皇賣命的心甘情願;又闡述了戰後的他對戰爭的自我反思和對戰爭性質的較 深剖析,意識到那場所謂的“聖戰”完全是不折不扣的非人道的侵略戰爭。需要 指出的是,本書中譯本問世時,河村和譯者屈連璧教授均近垂暮之年。 《自我認同感與戰爭——戰爭記憶與歷史反思》 〔日〕山田正行著,劉燕子、胡慧敏譯,崑崙出版社2004年7月版 作者山田正行1953年出生於日本群馬縣桐生市。1989年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 科博士課程修了。曾任東京大學助手、秋田大學副教授、教授。現任大阪教育大 學教授,並兼任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客座講師。日本奧斯維辛和平博物館理事長。 在本書中,作者採用實地考察和口述實錄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發生在滇西的日 軍暴行和當地中國軍民抗日狀況的分析,從地理、歷史和心理意義上提出問題: 加害者所擁有的加害能力同時也是一種隱藏曆史罪證的能力。“人的條件”是此 書的關鍵詞,理性則是作者所理解的。“人的條件”的前提,科學、理性的理解 及認知,是山田正行的基本理念。 《戰爭與罪責》 〔日〕野田正彰著,朱春立譯,崑崙出版社2004年7月版 本書講述了幾名侵華日本軍人的故事,他們之中,有活體解剖中國農民的軍 醫,有從斬殺俘虜訓練開始其軍人生活的軍官,有曾在中國大規模武裝抓捕中國 勞工的中隊長,有在學生時代就以“戰地旅行”名義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本 特務機關的特務,有製造細菌武器的731 部隊成員,還有被稱為“特高之神”, 直接間接殺死過328 人,逮捕拷問過兩千人的日本憲兵……這些人在充軍前都是 有血有肉的普通民眾,例如,那個冷酷至極的“特高之神”曾經是個樸實的佃農 的兒子,鄉村小學校裏的好學生。但當他們來到中國戰場後,都變得無比的殘忍 和血腥,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在犯著滔天大罪。戰後,他們分別在 中國的太原監獄和撫順戰犯管理所,經歷了對其來說或許是平生最漫長最痛苦的 一段思想歷程,最終產生了沉重的負罪感。他們開始講述自己和親歷的那場戰爭 …… 《諾門罕:日本第一次戰敗》 〔日〕松本草平著,李兆輝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1939年5 月,茫茫無際的諾門罕荒原上,蘇、日兩軍展開了一場沒有宣戰的 慘烈戰爭。“諾門罕戰爭”是二戰初期蘇、日兩軍在亞洲一場規模較大的作戰, 前後歷時近半年。雙方動用了十幾萬精銳部隊和除海軍外幾乎所有的現役裝備, 很多戰術手段均屬首次試驗。近代對外戰爭中屢次以小吃大的成功經驗使日軍變 得十分狂妄,然而正是這種致命的缺陷,使其以慘敗告終。在這場戰爭中,幾乎 全殲日本關東軍三個主力師團,其中“日本關東軍僅第23師團2 萬兵力之中,死 傷率就高達70%”。對於不可一世的日本來說,這絕對可謂奇恥大辱。陸軍省認 為“諾門罕戰,是日本陸軍自成軍以來首次戰敗”。正因如此,直至戰後60年過 去,日本政府仍對此戰諱莫如深。而日本老兵松本草平則在世人即將“忘卻”那 場戰爭時,以親身經歷講述了那段給自己留下巨大心理“陰影”的往事。通過對 本書的閱讀,我們會發現,日軍的失敗不僅僅是由於武器裝備的落後,而且與雙 方戰區指揮水準的高下優劣緊密相關。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 〔中〕卞修躍、〔韓〕金聖甫、〔日〕坂垣龍太等,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6月版 近年來日本右翼為歪曲歷史而引發的篡改日本教科書問題,越來越引起曾是 其較大受害國的中、韓等國強烈關注。為進行一次有力回應,中日韓三國40多位 學者歷經三年時間坐到一起,共同組成《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編寫委員會,成 就了這本圖文並茂、客觀、全面、扼要地敘述了東亞三國的近現代歷史的著作。 編纂者們沒有帶任何主觀感情,都跳出了本國歷史的局限,從整個東亞歷史的角 度進行寫作,我們從流暢的筆調中,已無法看出曾有的激烈的爭論和分歧……本 書的問世,既可視為中、日、韓三國在歷史認知上取得的重要突破,關鍵的是, 它為三國青少年以及東亞人民認知東亞近代以來的歷史,提供了比較權威的讀本 。 (張建軍) 熱點述評 紀念不是為了仇恨 60年前結束的那場由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很多國家人 民造成的創痛和災難是那樣的慘烈和巨大。而60年來,日本作為加害國從未認真 反省過侵略戰爭的罪行。近年來其政要更是屢屢參拜供奉有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 的靖國神社,日本國內右翼保守勢力囂張、妄圖篡改侵略戰爭歷史,大大傷害了 中國以及所有受害國人民的感情,反過來又激起了中國以及所有受害國人民的憤 慨,造成日本與中國等亞洲鄰國關係的緊張和倒退。這也使得今年抗戰勝利60週 年的紀念活動格外令人矚目。有鑒於此,廣東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一系列抗戰題 材圖書,以史為鑒,也以正視聽。 “余其好辯也,余不得已也” 日本國內日益囂張的妄圖篡改侵略戰爭歷史的逆流,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 亞洲各國人民的高度警惕,許許多多的戰爭受害者忍受著心靈深處的劇痛勇敢地 站出來揭示歷史真相;許許多多富有正義感和責任感的學者站出來捍衛歷史的真 實和尊嚴。正如孟子所說的“余其好辯也,余不得已也。” 以研究辛亥革命史和中國教會史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先生,正 是為了回擊日本右翼“南京大屠殺是20世紀最大的謊言”的瘋狂叫囂,才毅然放 下原本的研究,挺身而出,利用1988年在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發現的一批由當 時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的外國傳教士記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的原始檔案 ,先後整理出版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見證》、《天理難容:美國傳教士眼中的 南京大屠殺》等書,而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從耶魯到東京:南京大屠殺取證 》則是他研究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同日本右翼鬥爭歷程的一個總結。 中國慰安婦研究專家陳麗菲女士和蘇智良教授等多年來一直追尋朝鮮“慰安 婦”朴永心(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惟一懷孕的“慰安婦”照片的主人公)以及與她有 著同樣悲慘命運的姐妹們的足跡,悲憫的情懷結合冷峻的史筆,寫成了《追索: 朝鮮“慰安婦”樸永心和她的姐妹們》,以她們的血淚對罪惡的“慰安婦”制度 進行了揭露和鞭撻。 曾登上美艦密蘇裏號見證盟軍受降日本儀式、前重慶《大公報》戰地記者、 現年92歲的黎秀石老人,以一個老報人的敏銳和老學者的深邃,利用他當時在緬 甸、香港、東京等地的現場報道寫成了《見證日本投降》一書,使他所親歷的60 年前日軍向盟軍投降前後的真實情形再現今日。 知己更應知彼 中國人都知道靖國神社,但大部分人對靖國神社究竟為何物,以及日本的歷 史認識問題、日本右翼的由來、日本國內的正義人士和良知之聲等問題缺乏深入 的了解。此次廣東人民社的《戰中戰後:戰爭體驗和日本的中國研究》、《解密 靖國神社》、《解析日本的歷史認識問題》等書,為你了解日本提供了多元的角 度。 《戰中戰後》是具有戰爭親歷者(所謂“學徒出陣”)和學者(當代日本著名 歷史學家、被我國歷史學家劉大年譽為“固守真理者”) 雙重身份的田中正俊先 生的遺著,他從戰爭(場)體驗出發深入反省日本所發動的侵略戰爭,認為日本尤 其是政府不僅應承擔戰爭責任,還應繼承戰爭責任。 《解密靖國神社》(王智新所著),是國內第一本全面研究靖國神社從創立、 發展演變和現狀的專著,圖文並茂,明白揭示了靖國神社的國家神社的地位和軍 事性質,揭穿了靖國神社在一系列問題上的欺騙世人的謊言。 《解析日本的歷史認識問題》(吳廣義著),對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日本 對待侵略戰爭歷史及其責任的認識逐漸惡化的現象,政府、右翼保守勢力和普通 民眾這三者在歷史認識問題上互為因果並互相推動,造成為侵略戰爭歷史翻案的 事態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批判。 紀念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更好地活著。抗戰的硝煙雖已散盡六十年,但 為此付出的慘痛代價,將值得全人類反思再反思。(任民) 國內研究近期著作一覽 《日本侵華戰犯筆供》 中國檔案館整理,中國檔案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1956年六月至七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在瀋陽和太 原對45名職務較高、罪行嚴重的日本侵華戰犯——鈴木啟久、富永順太郎、城野 宏、武部六藏等進行了公開審判。本書正是這些戰犯筆供原文的首次面世。全書 共分為10冊,是根據中央檔案館館藏的45名日本侵華戰犯的親筆供詞等檔案資料 和相關館藏圖片整理而成,以無可爭辯的歷史事實,深刻揭露了日本在侵略中國 的過程中犯下的殺、燒、淫、掠等滔天罪行。 為了更真實地展現筆供原貌,《日本侵華戰犯筆供》採用原本影印,並配有 譯文。附有中央檔案館館藏照片和圖片。該書的出版,不僅還原了六十年前的重 大歷史事件,更為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提供了真實而豐富的書面鐵證資料。 《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 張洪濤著,團結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58元 一本權威的中共黨史著作寫道:“正面戰場無論在戰略上還是在戰役上,都 是抗擊日軍進攻的主要戰場。國民黨曾先後進行了平津、淞滬、晉北、徐州以及 保衛武漢等戰役,並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滅亡 中國’的計劃。”(見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 年)。《國殤》是一本正面描寫中國國民黨抗日戰爭的圖文並茂的書。日軍在中 國土地上最為瘋狂的戰略進攻階段,是“九‧一八”至武漢會戰結束這一時期。 這一時期國民黨軍隊承擔著正面戰場作戰任務。長城抗戰、盧溝城抗戰、淞滬會 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空前慘烈。佟麟閣、趙登禹 犧牲了,郝夢齡、王銘章倒下了…… 《極邊第一城的血色記憶——騰衝抗戰風證錄》(上、下冊) 許秋芳編,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29元 1942年,日軍進佔緬甸和滇西,切斷了對中國抗戰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西南 國際大動脈。為了重新打開抗戰物資的通道,中國派出遠征軍,與英美盟軍協作 ,展開了緬北、滇西反攻作戰。作為中緬印戰區主戰場之一的滇西小城騰衝,發 生了最為慘烈的反攻戰,創造了亞洲抗戰中首次收復失地、全殲日本侵略者的輝 煌戰例。《血色記憶》以各種珍貴的資料保留了這次戰爭的原貌:有美軍航拍的 解放騰衝城的四小時電影膠片,有侵華日軍自己拍攝的百餘張戰場、生活、慰安 婦等照片,有中國軍隊、美國軍人、騰衝文化人在抗戰中留下的照片、筆記、手 稿,和當年發表的報紙、書籍…… 《太陽旗下的罪惡:侵華日軍上饒細菌戰揭秘》 吳永明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26元 “當屠殺真相被掩藏時,屠殺永遠都是屠殺,只有屠殺為世人所知時,冤魂 才能遠離追殺,成為歷史的定格。”由於種種主客觀原因,侵華日軍細菌戰問題 一直未能得到比較深入的研究。與王選一起調查江西細菌戰的律師、法律博士吳 永明在近兩年的調查研究基礎上,以著作的形式為我們揭開了日軍在江西實施細 菌戰的黑幕,填補了抗日戰爭史上江西的一段空白。 《抗戰一瞬間》 秦風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48元 作者對自己這幾年所收集的抗戰照片做了一個總結,編成了這本書,以對六 十年前結束的那場戰爭做一個感性的回顧,對於犧牲生命成全家國的先人表達無 限的崇敬。需要說明的是,本書並不是一部關於抗戰影像的全紀錄,它更多地反 映了抗戰期間中下層官兵與庶民的經歷。也由於照片所留住的是瞬間的情境,筆 者便一改過去所習慣地依時間事件編排的做法,而以情境作為章節的劃分,試圖 以許許多多的小人物、小情境匯集成大時代的洪流。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的問世,可視為中、日、韓三國在歷史認知上取得 的重要突破,關鍵的是,它為三國青少年以及東亞人民認知東亞近代以來的歷史 ,提供了比較權威的讀本。 中國、日本、韓國三國學者與教師共同編著 -- ★Junchoon 哈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4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