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從西瓜寮到東海岸 【陳仲義】 詹澈作品研討會訂於8 月24日在中國長春舉行,白靈、蕭蕭、遲鈍、朱雙一 、呂進、謝冕、沈奇等將與會發表論文。(編者) 嚴格說來,詹澈的寫作在一九九年代以前,基本上還屬於熱身,他的晚成 可能有多種原因,在此不做探究,但有一點要強調,即在多種風潮的影響下,他 依然不為各等時髦所動,執著地「走在鄉間的小道上」。 作為土地與岩壁的子民、鳳梨與木瓜的代言人,他在壓抑的歲月裡,不遺餘 力的書寫村民的逼仄、苦難,探求民主與平等的春光。血性、仗義、農家本色, 裹挾著激憤,寫出《手的歷史》、點亮《海岸燈火》等等,這也就不奇怪了,為 何二○○三年台北十萬農漁工大遊行,獨獨挑中他當總指揮。足見政治的理想主 義與詩歌的浪漫主義,可以在一個人身上取得完美結合。 不僅僅是意識形態傾向,從最基本的常識和良知出發,他的詩作無不瀰漫深 厚的「大局」情懷:「誰願意把傷口再分割成左右/用農民的血清做抗體」,那 是一種相當堅定而清醒的體認。「海洋和陸地的民族/以海浪的靈魂/不要柵欄 的生活/生命在陸地上搖動/生根」。更有這樣長期穩定的根性表白,不單是中 生代個別的聲音,而是歷史與時代不可抗拒的趨勢。哪怕在卑南溪裡,出海口處 ,那座〈頑石〉,也「像一顆鈕扣/緊扣兩邊的衣領」,成為兩岸民眾情感的樞 紐。他曾巧妙的借九二一大地震,警示當局者頭腦發昏而引發政治大地震(〈當 兩種夢正在成熟〉);也曾借南北朝鮮雙方領袖握手(〈金光大道〉),指向兩 條河匯流的前景。這類作品,不可避免帶上意識形態色彩。 應該說,具有實質性突破和進展的,當屬一九九年代以降整個西瓜寮系列 和東海岸系列。 西瓜,堪稱詹澈的「心頭肉」,西瓜寮是他兒時的夢想與年長的寄託,是他 物質與精神的居所。現實情懷、浪漫意緒,在西瓜情結「光照」下,接連獲得收 成。期間有生存的困頓,愛情的寄寓和宿命沉思。只有與之生死與共,對象的一 脈一息,才能在作者筆下化為生命的一呼一吸:「看見自己的影子縮成一塊石頭 ╱看見剛受孕就凋萎了╱毫無牽掛和執著的西瓜的雌花╱空中╱飄揚著數以億計 ╱肉眼看不見的塵埃和花粉」。在西瓜寮裡,他儲滿生活的嘆息,像蠶一樣吐絲 ,那是關於〈支票與神符的討論〉,關於〈子彈與稻穗〉的擔憂;走出西瓜寮, 一次次守夜,面向石頭和霧氣,吟飈〈星空的質疑〉,當然,也時有〈向月光坦 白的傷痕〉以及〈影子在堤防邊折了腰〉的情趣,這一切,都深深根植於那片遮 風擋雨的土地。 東海岸,則是詹澈詩歌另一搖籃。如果說,西瓜寮給予詩人是「點」的積蓄 ,那麼漫漫海岸線則帶來開闊的視野與襟懷。海洋的鼻尖、黑痣,島的肚臍,水 之胎記,海岸出鞘的刀,河流的隊伍,不是純粹的速寫,它既是地緣文化的悠遠 回聲,又往往與主體意志、品質、精神結合為一。〈石頭山〉〈烏石鼻〉〈三仙 台〉〈八仙洞〉,在神話與傳說中,擁有較大的歷史吞吐量;〈台東赤壁〉「比 赭紅還紅的血跡」,隱約著英雄氣概的憑弔;〈陸連島〉「海岸線像母親的妊娠 紋」,蕩漾著母體文化的餘韻;「一切的峰頂,從初生向死亡琢磨」(〈問鼎玉 山〉)表達某種人生哲理;「風要從夜海深處摩擦出黃金」則充滿想像的期待。 簡而言之,東海岸系列,讓我們感受到有別於斗笠般「形構」的質樸堅韌,也不 乏某種宏大的充實鼓舞。 【2005/08/23 聯合報】 -- ★Junchoon 哈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4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