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江山代有才人出 【陳曉林】 作為象徵結構的武俠敘事模式,可以和任何其他類型小說的故事情節相融合 ,例如和羅曼史、推理、神魔、玄幻、歷史,都可以藉由想像力的騁馳和索尋, 而天衣無縫地鏈接在一起,從而使武俠世界得以不斷地延伸和拓展…… 凡是能夠不斷滋生出大眾流行讀物的「類型小說」,當然會有其不容忽視的 社會與心理基礎,以及可供發揮藝術魅力的敘事框架。 而凡能流行於廣大讀者間的類型小說,除了須具備情節生動、人物鮮活、文 字流利等必要條件外,它的故事框架係提供了一個與現實世界遙相對照的想像世 界,讀之可以使讀者從庸碌繁瑣的現實生活中暫時超脫;而馳騁想像力於「虛擬 實境」之中,更是類型小說得以歷久長存的主因所在。無論偵探、推理、羅曼史 、間諜、驚悚、科幻、魔法、玄幻等式類型小說,均同此理;武俠小說當然也不 例外。 「正邪對立,但邪不勝正」的前提默契 然而,作為類型小說之一,武俠小說由於成型及發展的過程具有某些獨特性 ,因而形成了相當程度的內在邏輯,致與其他各種類型小說均互異其趣。首先, 它是華文世界的特有產物(雖有人將之與中古歐洲的騎士小說相提並論,實只形 似而已),武俠世界幾乎可以納入傳統中華文明的每一項內容;更重要的是,武 俠小說的敘事模式久已形成「正邪對立,但邪不勝正」的前提默契。 表面看來,這會制約了作者的想像與創作空間;但實際上,如何以推陳出新 、不落窠臼的寫法來詮釋「邪不勝正」的前提默契,而又能展現鮮活感人的藝術 魅力,卻正是對一代又一代武俠作者的考驗。 因此,作為類型小說之一,武俠敘事有其先天性的限制,但也有它結構上的 便利。就限制的一面而言,武俠小說通常不可能發揮寫實主義文學作品的長處。 但也正因為作者與讀者的默契前提是:武俠故事中的情節不能以寫實的觀點來認 知,於是,武俠世界,或武俠小說所刻畫的江湖、武林,便恰如在書寫、閱讀、 詮釋的過程中已幻化為一個具體而微的象徵結構;而到了優秀的作者筆下,這一 象徵結構的藝術潛力,往往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 而這,正是武俠小說迷人的地方。因為,作為象徵結構的武俠敘事模式,可 以和任何其他類型小說的故事情節相融合,例如和羅曼史、推理、神魔、玄幻、 歷史,都可以藉由想像力的騁馳和索尋,而天衣無縫地鏈接在一起,從而使武俠 世界得以不斷地延伸和拓展。 一個烏托邦的「型構」與「解構」 不過,在武俠敘事模式的型構過程中,久已發展出雙向迴旋的可能性,因此 ,也就預伏了武俠世界「解構」的潛在動力。武俠小說作家通常都受過《水滸傳 》的影響,而《水滸傳》中明顯地有兩股意志、兩種傾向在發生交互運作的力量 :一是,反抗朝廷、顛覆體制,追求「替天行道」的意志與力量;另一則是爭取 朝廷招安、皈依正常世界的意志與傾向,結果終於導致梁山泊的悲痛性幻滅。因 此,一個烏托邦的「型構」與「解構」,隱然成為武俠創作者心中的辯證思維之 原型,也使得現代武俠小說發展史呈現了雙向迴旋的韻律。 近代武俠小說自平江不肖生與還珠樓主起,形成「入世」與「出世」兩大源 流的交光互映。平江的作品主要表現為武俠小說與歷史小說的揉合,而還珠的作 品則是劍俠小說與魔幻小說結合的天才綜藝版。兩者互異其趣,雖不是「型構」 與「解構」的對映,卻具雙向迴旋的意味。 若以當代讀者所熟悉、且作品成為大眾流行讀物的武俠名家為例,則金庸、 梁羽生不啻以與王朝歷史平行的武俠敘事,隱隱在「型構」草野英雄的歷史譜系 ,唐宋元明清的王朝興替和鼎革滄桑,構成他們作品的宏大背景;從這個草野俠 義譜系回看權慾糾結的正統王朝,遂構成了對中國歷史的另類詮釋和諷刺。 因此,在「型構」武俠世界的同時,他們不啻也「解構」了正統王朝的合法 性與正當性。 愛情、權力的解構 至於高明的武俠作家如金、梁,對於結合愛情世界與武俠世界,從而賦予武 俠小說以深摯的、傳奇的人文與感性內涵,並將捍衛人性尊嚴、追求價值理想的 永恆文學主題,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情節,讓人捧讀時每興欲罷不能之 感,則更是他們出色當行的本事。 金庸的《神鵰俠侶》其實是一部「情書」,然他的《鹿鼎記》又能以反諷之 筆,藉韋小寶的濫情與多妻「解構」了正常意義下的兩性愛情。梁羽生的《白髮 魔女傳》、《雲海玉弓緣》抒寫女主角的苦戀,以及最終的絕望或死亡,又何嘗 不是對浪漫之愛的解構? 天才早逝的武俠名家古龍,在以一部部馳情入幻的作品型構了自己的武俠世 界之後,則敏銳地將解構的目標指向於廣義的「權力」,從而反諷地呈示:一般 所謂的名門正派、俠客高士,往往只是在權力結構中佔有宰制地位的人物。例如 ,在他的《蕭十一郎》中,幾乎所有的名門俠士全屬卑鄙無恥之徒,「大盜」蕭 十一郎反而是形象最為光明俊偉的真豪傑。又如,「小李飛刀」李尋歡面對正派 俠客的誣枉和侮辱,根本不屑置辯,卻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整個武林的命運。 古龍針對江湖權力關係所凸顯的「解構」筆法,凸顯了權力之網無所不在的 實況,與當代歐陸解構哲學名家傅柯、德希達等的論述,竟弔詭地頗有異曲同工 之妙。不但如此,古龍甚至在《三少爺的劍》中,藉終生尋求至高劍法的燕十三 ,最終卻為避免手中的劍成為失控的毒龍殘害生靈而自殺,象徵性地解構了對上 乘劍術的迷思。 步向辯證過程的第三部曲 至此,長期型構、層疊因襲而成的武俠世界,其中各項重大象徵均面臨了解 構的衝擊。而從早期武俠名家一步一腳印地「型構」俠義譜系,到後來新派武俠 大師有意無意地「解構」既有的理念和模式,均有極精采的作品作為註腳。武俠 小說作為大眾流行讀物的趣味,由以上簡略掃描的名家著作所見到的交光互映與 雙向迴旋,亦得到了更多的「放大效應」。然而,解構之後,武俠難道就注定要 走向沒落嗎? 一代才人兼學宗的王國維曾說:「凡一種文體流行既久,染指遂多,豪傑之 士亦不能從中自出新意,故不能不轉而另作他體。」幾十年來,武俠曾經「流行 既久,染指遂多」,目前武俠創作一時似陷於低潮,其故應即在此。可是,正由 於武俠先天具有可與其他類型小說交互結合、交互滲透的特質,故而,諸如黃易 結合玄幻與武俠所推出的《尋秦記》便帶來可觀的新意,結合歷史、玄幻與武俠 的《大唐雙龍傳》尤其令人刮目相看。而溫瑞安以武俠敘事與美麗而奇崛的散文 詩融為一體,卻又要同時營造「大架構」,作品已脫離武俠敘事模式的制約,效 果雖見仁見智,畢竟展現了銳意尋求突破的企圖心。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三數年。或許,在武俠創作相對低潮的當前時期 ,正是新一代武俠愛好者及鋒而試的好機會。畢竟,作為一個曾不斷滋生出大眾 流行讀物的小說類型,武俠小說在經歷過「型構」與「解構」的旋律後,理應步 向辯證過程的第三部曲———結合了更多其他類型小說的精華,而使它的「再生 」更為多采多姿,輝煌奪目! 【2005/09/05 聯合報】 -- ★Junchoon 哈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