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外勞與黑奴 【張淑英】 負笈伊比利的歲月裡,兩年半的時間在奴隸文學和黑人族群間漫遊。 美國作家哈利(Alex Haley)的《根》和影集曾經轟動一時,描述黑人祖先 歷經百年奴隸,終獲自由的過程。比起《根》的家族史,非洲黑奴在拉丁美洲四 百年的奴隸史則更漫長了。 十九世紀拉丁美洲逐漸豐富的書寫創作中,奴隸題材十分豐富。史料記載, 美洲役奴史從一五○一年第一批黑奴到安地列斯群島,延展到一九○二年終止。 一五一七年到一八二○年是仲介領敕書販賣期,一八二一年到一八八○年禁賣不 禁奴,仍有非法走私。三百年法定期間,約有一千兩百萬非洲黑奴被販賣到美洲 ,未計入旅途中病死、被推下海、失蹤、逃離後被逮捕致死等諸多不幸。奴隸文 學有些是恢復自由身的黑奴自傳,也有白人知識分子呼應解奴運動之作。二十世 紀不乏作家追本溯源,把祖先的悽惻寄語文字發聲。 十六世紀,西班牙卡薩斯宣教士(Bartolome de las Casas)抵達古巴與墨 西哥後,先後上書國王卡洛斯一世,建議引進非洲黑奴,取代印第安原住民,被 稱為「原住民守護者」。據各方說法,黑奴耐勞耐熱,一人可抵四人用,尤能適 應十六小時無休的蔗糖廠、咖啡、煙草等工作。自此,卡薩斯神父的歷史評價在 原住民和黑人的論述間擺盪爭議,在西班牙和拉美學者的觀點間拔河抗拒,背負 永遠的十字架。 殖民時期黑奴被當貨品販賣:非洲批貨,歐洲裝櫃,美洲差役。層層利益跨 三地剝數層。殖民總督、地主、權貴,或多或少都涉足交易、蓄奴,賺取暴利。 西班牙文說一個人做牛做馬、刻苦耐勞,叫做「工作得跟黑人一樣」。廢奴主張 高漲後,一八四五年開始(鴉片戰爭後),中國苦力到了拉美各國,逐漸取代黑 奴變成勞力來源。西班牙文有了類比說法:「工作得跟中國人一樣」,彷彿中國 人更勝黑人一籌。爾後衍生多重釋義,有讚賞有貶抑。耐人尋味的是,「中國人 」(chino/china)這個字,演變成黑白混血筄黑人的子女的稱呼,接近褐黑或 棕黑。 在上位者,把族群當調色盤,依自己喜好認知調色分級。勞力也分膚色、品 種、年齡和性別;本土或進口的;新品或庫存的;駑鈍或靈巧的。膚色依深黑、 淺黑、淡黑區別身分階級。只是啊,經過數世紀的混血,誰能判斷黑色基因的色 調與純度呢?如此世代混血,依彼時的蓄奴制,黑奴想翻身猶冀天佑與雇主意願 。有的女黑奴被白人雇主欺負了,生出個漂白卻父不詳的嬰兒,有機會改變宿命 ,也可能萬劫不復。看那十九世紀一次次黑人暴動或革命的宣言:「白人男人格 殺勿論,留下白人女人」,除了政治意圖,亦想擦拭黑色淚痕,讓後代美白展顏。 過去的帝國殖民與今日民主國家的機制不可同日而語;黑奴在美洲與外勞幫 傭在台灣的社會成因也大相逕庭;外勞的工作權和回饋與黑奴的境遇亦迥然不同 。但是,細看那隱藏其間的層層問題,微妙細處多麼相仿類似。古巴作家薩爾度 (Severo Sarduy)寫出《歌手來時路》,艾南德茲‧卡大(Hernandez Cata) 的〈中國人〉指涉中國苦力在古巴的酸嘶;解奴文學道出黑奴受剝削壓榨的坎坷 命運。二十一世紀或是下一輪盛世的備忘錄中,外勞是否也會成為文學創作的主 題?是否構築台灣史的一部分?或者,(東)南亞國家將如何書寫他們的苦力在 福爾摩沙?那將會是他們難忘的異地鄉愁,抑或美麗島另類悲情? 【2005/09/19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4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