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提劍追夢的科技遊俠溫世仁 【林保淳(淡江大學通俗武俠研究室教授】 他熟讀老莊,行事儒家,作風武俠;他是企業家,卻著書寫作樂此不疲;他 是科技人,卻擁有一顆人文的心;他是夢想家,卻比誰都務實地利用網路解決難 題;他是工程學家,卻擁有感性關懷的愛;他是以地球為家的遊俠,卻能帶著悲 天憫人的胸懷行走天涯。──節錄自《科技遊俠:溫世仁》 古代仗劍行俠的英雄,長劍出鞘,叱吒聲中掃盡不平之事;這是俠士英風。 然而,無論是名城大都,無論是窮鄉僻壤,世間苦難不平之事,幾曾能夠盡掃? 叱吒風雲之後,那些曾經蒙恩受惠的人,難道就此一輩子安居樂業?古代的俠客 無疑令人景仰,但他為苦難的百姓帶來的,最多只是一時的安逸,一時的平和。 他們的世界未曾有過任何改變,因為「事了拂衣去」的俠客,未將他夢想中的理 想世界開展在他們眼前。 古代的俠客以寶劍鏟除人間不平事,寶劍最多只是一人敵;當代的俠客沒有 寶劍,一隻手機、一台PDA 及一部手提電腦,就是他的「寶劍」;科技豁開了俠 客的天地,他看到了萬人甚至萬萬人因貧窮而帶來的苦難。俠客悲天憫人的襟懷 ,科技的新視域,讓當代的俠客創下古代俠客永遠無法踰越的義舉。他提劍追夢 ,到了大西部,到了黃羊川,把他心目中理想的世界帶到祁連山腳下,為黃羊川 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這是溫世仁,當代的科技遊俠。 在企業界舉足輕重的成功人物,總易令人泛起刻板的「商賈」印象,尤其是 尖端科技,冷漠無情的電版、稜角分明的網線、生硬冷澀的光電名詞,無論如何 ,都很難讓人與「人文素養」繫聯在一起。溫世仁為我們打破了如此的一個刻板 印象,將台灣幾年前熱門的「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語彙,作了最傳神寫照的詮 釋。「人性」是什麼?在尖端科技企業奮鬥了幾十年,五十歲的溫世仁深切的體 悟到其間的至理,這使得他往後人生的最後五年,成為他生命中最精采的一段。 五十歲是孔子知曉天命的年紀,所謂「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但 這並不意味著他十五志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過程是虛擲、空耗的,而正是 他透過了這段生命的歷練,最後才真正知曉了個人立足於此一會所應承擔的使命 與任務。溫世仁的成就與孔夫子自然很難相提並論,但用心是同一的,歷練的過 程也是同轍的。至於體悟,孔夫子體認到的是「天道」,溫世仁則在「人道」上 有了新的啟發。天道不外乎人道,是以溫世仁篤信儒家,將人道以俠義的精神盡 致淋漓的實踐了出來。而這才是真正值得珍視的「人性」。 欲對人性有所體悟,不僅應是思辨的,更應是實踐的;思辨的能力來自人文 素養,實踐的動力則源起於生活。台灣多數的企業家都曾經歷過一段中小企業艱 苦創業的日子,溫世仁以三十萬元起家,從三愛到金寶到英業達,從台灣到大陸 ,環球行腳,僕僕風塵於旅途之中,一年搭一百多次飛機,一年超過三百次投宿 在不同的旅館,遇過危機、嘗過困頓,更看過世間無數因貧窮而帶來的苦難生活 。他曾發誓「不再當窮人了」,但當他看到世間有如此多瀕臨饑餓的窮人時,他 也決定不讓這些人再飽受貧窮的折磨,「一個人有再大的權力,再多的財富、再 高的智慧,如果沒有學會去關懷別人、去愛別人,那他的生命還有多少意義呢! 」溫世仁是這麼頑強堅定的抱持這一信念的。這是仁愛,這是義氣,這是俠懷, 這是他自小從人文涵養的追求與喜愛中激蕩出來的。 溫世仁熱衷文學,喜寫文章,在「浪跡天涯,以心為家」的日子裡,他以手 機電腦創事業,以紙與筆寫人生。文學不僅僅是他科技事業上的調劑或平衡,更 是他五十悟道後所欲開展的一個「明日世界」。 明日工作室以文學創作的企業化為理念,溫世仁從此不做生意人了,他有更 高更遠的夢想,明日工作室是他新淬厲的寶劍,提劍,追夢,人文氣質的普及, 是他舞動寶劍所編織的遠景。 這遠景是他從小就醞釀著的,而武俠就是他的起手勢。明日工作室成立後溫 世仁最想做的事,就是寫武俠小說,而早在他小學三、四年級時,就曾經嘗試過 。四十年來武俠夢斷,溫世仁的滿腔俠懷雖化作一點一滴、涓涓而流的具體實踐 ,然總是心中有所欠然:武俠不應只是他的夢,俠義的精神更應透過優秀的武俠 作品深植於世人心中。於是,他在上海、台北兩地積極投入武俠事業,他寫下了 以秦始皇為背景的武俠小說《秦時明月》。 《秦時明月》共有八部,但定稿的只有第一部《荊軻外傳》。荊軻刺秦王未 竟其功,千古引為憾事;但明月高懸,還是冷冷然映照著這一時代裡英雄俠客的 丰采。《秦時明月》雖沒完成,只留下江湖的一陣驚愕;但溫世仁的俠情俠懷, 還是非常文學性的展露在字裡行間。明月悠悠,也當映照著此情此懷的悠悠長長。 【2005/09/09 聯合報】 -- ★Junchoon 哈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