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歷史的見證 【葉卓爾/撰 謝瑤玲/譯】 兩百多年來,波蘭的作家一直具有領導並啟發國人的地位。在波蘭追求主權 獨立的漫長歷史中,文學和文化總是有強烈的政治傾向。當作家受到官檢制度的 箝制,隨時有入獄或被流放的危險時,文字的價值更是有增無減。波蘭人是一群 非常特殊的讀者;不但有充足的知識,而且充分認同為他們發聲的作者群。在共 產黨統治的時代,文學的地下活動十分興盛,閱讀成為一種反叛的行動,更有一 種偷嚐禁果的美味。後共產時期的格拉格和華沙因此書店林立,店裡充塞著各種 波蘭文學與世界文學的珍貴典籍。二十世紀的波蘭作家中,得到諾貝爾獎殊榮的 包括:亨利.顯克維支、雷蒙特、米華殊、以及最近的辛波斯卡。 自新聞撰寫中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寫作風格:「報導散文」 瑞斯札德.柯普欽斯基一直深受波蘭人的喜愛。身為駐外記者,他獨厚第三 世界國家,著作中傳達了洞察人性的深刻智慧,是其他作者們望塵莫及的。他自 新聞撰寫中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寫作風格,他稱之為「報導散文」。他在世界各個 熱門新聞地點的第一手觀察所透出的深思熟慮,帶引讀者透視世界真正的面向。 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一年間,就在蘇聯瀕臨瓦解之際,他走遍蘇聯各地,足跡踏過 六萬英哩,訪談的人數超過一千五百人,結果集結為《帝國統治》一書。這些年 來,他個人親眼目睹並記錄大大小小一共二十七次的革命,多數發生在非洲。在 他寫作超過三十年後,他的著作才終於出現英譯本(《皇帝》為第一本英譯), 但到今天他已成為譯本最多的波蘭作家之一。 他的第一本著作《波蘭內地》,是以波蘭前線為背景的短篇故事集。之後他 的作品便都有國際的視野,主要是因為他經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並以第三世界 國家為主。他寫過種族隔離政策下的南非,也寫過瓜地馬拉的死刑場和安哥拉的 內戰;在安哥拉他還面對過執行死刑的行刑手──這是他四次被控通敵而入罪的 其中一次。《皇帝》一書寫的是黑爾.薩拉西的一生,前後再版過二十八次,後 來更被改編為劇本,在紐約和牛津上演。《伊朗王中的伊朗王》將他帶到柯梅尼 統治下的伊朗;而《足球戰爭》則是一系列的散文,書寫許多崛起的第三世界國 家。他較近期的一本著作,《與希羅多德同遊》,英譯本將在二○○六年問世。 他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媒體說書人。 街道的衝突氣氛、聲音、氣味、謠言和傳說,都是他的寫作題材 他將第一手報導與他的文學天分結合,轉變成一種極有力的陳述,這正是他 成功的重要因素。身為記者,他不但揭發重大的政治事件,更進一步描述處於非 常時期的普通人的經歷,抽絲剝繭,層層探索,直到掌握住該國的真相為止。舉 凡環境、第三世界的複雜現狀、街道的衝突氣氛、聲音、氣味,一般人的感覺、 各種謠言和傳說,都是他的寫作題材──最後得到一個國家真相的生動畫面。這 就是他的方法。他是當代歷史的見證者,觀望全世界,因此塑造了一種新的文學 領域,以個人經驗為基礎的文學,他稱之為「事物之林」,透過一個作家對世界 的深刻洞悉而達成。 而他對這個世界的特殊觀察力,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他的童年。一九三二年他 出生於東波蘭(及現今的貝拉魯斯)的品斯克。一九三九年波蘭遭德俄瓜分後, 他的故鄉便淪陷為共黨統治。他幼年時所見到的景色是沼澤地、泥土路、和處處 的貧窮,四周則充滿不同的族群:猶太人、波蘭人、俄國人、烏克蘭人、亞美尼 亞人、和穆斯林。他成長後到貧窮國家去書寫當地境況,與這段童年的經驗有密 切的關係。他的父母親都是老師,算是當地的知識分子。他七歲大時,第二次世 界大戰爆發,使他第一次經歷生命的極端困境,既恐怖又迷人。同一時期,蘇俄 當局大力捕殺波蘭的軍官、政治領袖和知識分子,即歷史上有名的「卡登森林大 屠殺」。他和家人逃過了蘇俄的控制,但到了華沙後,目睹的卻是納粹德國的暴 行。當時年幼的他,必須出去尋找食物,而且總是得領先他的敵人一步,以免遭 到殺害。 印象派的小品文,拼貼出一個國家及其人民的複雜畫像 戰後,他到華沙大學的波蘭與歷史系就讀。當時的知識分子都十分活躍。年 輕的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信仰馬克思主義,在一九四八年史達林統治達到高峰時 ,加入了共產黨的青年組織。不過在共產波蘭的矛盾之中,他一系列的詩,也是 他最早出版的作品,卻是登載在天主教的報紙上。大學畢業後,他成為一個調查 真相的記者,而他的第一篇報導便使他聲名大噪。這篇〈這也是真相〉報導格拉 格市郊的列寧鋼鐵場,揭發其管理不善與駭人之工作環境的事實,使他先是受到 責難和開除,繼而在官方調查後得到道德金十字架勳章,當時他才二十三歲。即 使只是個菜鳥記者,對柯普欽斯基而言,寫作便是冒險,寫作的價值在於對現實 造成的影響和後果。 他的事業始於在波蘭新聞社當駐外記者,他也是該社當時唯一的駐外記者。 他得以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看過一場接一場的革命,以他的文學敏感度創 造出印象派的小品文,拼貼出一個國家及其人民的複雜畫像。他對權力結構和人 為操縱的政治狀況深感著迷。 他第一次被派駐外地是到印度去。柯普欽斯基如此描述他這個外國人進入一 個新世界的感覺:他先是感到害怕,接著是驚訝,然後是狂喜。他對非洲的特殊 情感與他年輕時的志向和寫作的成熟度相應和。為新聞社工作使他得以有不同的 經歷並結識各式各樣的人:佣兵、將軍、革命分子──他們都願意接受他的訪問 ,因為他是一整個國家的代言者。身為非洲唯一的駐外記者,他到每個政治紛亂 的地方去。對於到過的五十個國家,他都熟知內幕,了解人民在歷史事件中扮演 的角色。在許多國家為認同奮鬥和宣布獨立的時刻,他都刻意親身經歷。在柯普 欽斯基看來,非洲的活力、刺激、和悲哀,比歐洲關切安定與物質享受的安全無 虞更有意義得多。 他探索在當代各國展開的歷史奧祕,思考革命的起因;他的歷史、詩、與馬 克思思想的背景,使他得以細緻地描繪出一個國家在存亡關鍵時國家認同的複雜 圖像;這些,都使他成為名副其實的記者詩人。 【2005/11/16 聯合報】 -- ★Junchoon ╮(﹀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