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賦與中國文學的發展 【簡宗梧(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所謂「不歌而誦謂之賦」,說明賦有別於詩,是一種接近謠諺、結合講說和 謳誦而充滿詼諧的民間口藝。也可以說,一種逞口舌之能的趣味遊戲。如今大陸 所謂的「順口溜」應接近它的「原始型態」。 「賦」從戰國到唐、宋之發展經兩次「蛻變」: 侯門養士之風大盛,其門客複雜多元。如楚襄王養宋玉、景差、唐勒等近乎 俳優弄臣的「言語侍從」,他們的對話被記錄下來,成就了楚宮豫遊的優言文學 。到了漢武帝,獨尊儒術,同時也擴大了言語侍從的行列。他們「朝夕論思,日 月獻納」,致力於語言藝術的講求,大多以新世代詩人自許,在其心目中,賦是 古詩之流,亦雅頌之亞,所以論賦則溯源於詩,而從此與諷諭結難解之緣。 值得注意的是,從西漢到東漢賦漸從「口傳文學」蛻變為「書面文學」。宮 廷的賦,雖然也是口語傳播,但由於西漢宮廷待詔的賦家眾多,所以他們先書面 寫作,再上奏口誦。光武中興之後,因為帝室興趣的改變,言語侍從沒落了,能 文之士失去依附的對象,但辭賦仍大行其道,甚至出現寫賦的望族世家,如班家 與崔家便是。這時的賦,已完全成為書面文學。 到了唐宋兩代,賦因功能取向改變促成體貌的改易。在唐代為科舉功令發展 出今所謂的「律賦」,因限韻措施而成為文字遊戲,其文學價值就不免大打折扣 !宋人好議論,寫賦也好議論,後人乃稱之「文賦」。 至於「賦」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地位,在先秦,「散文」不外闡述理念的 「諸子文」和敘述事實的「史傳文」。入漢以後,文士為文,受到寫賦的習染, 不以立意為宗,而以錯比文華為尚,因此論者在諸子文、史傳文之外,應別立「 文士文」一類。 在「小說」方面,也可以看到與「賦」的交集。「賦」常以虛擬的情節建構 ,以對話的方式鋪衍,以敘事為主軸,講究藝術經營,寄寓作者諷喻之旨。「唐 人傳奇」則是文人刻意經營的創作品,其所以異於六朝小說而大放異彩,實取資 於賦。 此外,唐代講經變文也應該是因佛經俗賦化而產生。一般統稱為敦煌變文的 作品,是以通俗化以及韻散夾雜為其共同特色,以變文為名的和未以變文為名的 講經文、緣起、詞文,固在其中;以賦為名的和未以賦為名的〈祭驢文〉、〈茶 酒論〉等,也在其內。可見俗賦和講經變文是有很多的共同性,二者應有其關係。 主講人:簡宗梧 講題:賦與中國文學的發展 時間:11月30日下午四時 地點:彰師大國文系館4F視聽教室 【2005/11/29 聯合報】 -- ★Junchoon ╮(﹀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48.85
dosenme:賦是順口溜 134.208.32.95 12/01 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