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拋開史料 史景遷 披薩店寫現代中國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文字風格可以塑造歷史論辯!」史學大師史景遷昨天到台大舉行專題演講 「漫談歷史寫作」。史景遷認為,在歷史寫作中,文字風格不僅可以增加可讀性 ,還能進一步爬梳歷史零散的細節、創造新的秩序。 史景遷的歷史著作迥異於一般史家第三人稱、全知式的寫法,展現一種介於 小說家和史家之間的特殊風格。如「康熙」採第一人稱寫法,讓康熙向讀者娓娓 訴說他的內心世界,全書呈現濃濃的小說氛圍。據說他寫「追尋現代中國」時, 拋開所有歷史資料,一人躲在耶魯大學的披薩店裡寫稿,寫作方式與傳統「離不 開史料」的史家大異其趣。 史景遷表示自己熱愛文學,他最崇拜的史家之一是文學風格濃厚的英國史家 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作者。他欣賞的現代史學作品,如戴瓦‧梭貝爾的「 尋求地球刻度的人」,以及魏克曼的「特務頭子:戴笠及中國秘密警察」,也都 洋溢小說色彩。 史景遷以作品「婦人王氏之死」,說明他對風格的追求。本書以山東郯城一 個鄉下婦人王氏的死亡,探究清初的婦女生活、土地制度等。然而書本的開頭, 卻描述一場乍看與王氏無關的大地震。 「對我來說,一個作品開頭的幾句話,會影響整個作品!」。史景遷說,他 做完資料蒐集後,花了一年多時間才決定「婦人王氏之死」的開頭。史景遷閱讀 史料時,意外發現一場發生於郯城的大地震,而王氏死前必曾經歷。他於是決定 把地震放在書前,王氏之死放在書末,兩者之間產生一種對比的張力,「在寫作 的過程,我才發現,王氏的死狀與地震的慘狀愈來愈像」;透過文學手法,「婦 人王氏之死」不只是單一歷史事件,更成為「一個災難時代的象徵」。 史景遷並當場朗誦一段「婦人王氏之死」的開頭。他朗誦時音調抑揚頓挫、 臉部表情豐富,宛如一個風度翩翩的「說書人」。這個朗誦習慣也代表史景遷相 當重視文章的音韻節奏,也為他的作品增加了「可讀性」。 「歷史是細節、材料的貯藏所,缺乏內在的秩序。」史景遷比喻歷史資料就 像堆滿卷軸、檔案的故宮,史家必須「爬梳、連結細節,創造一個新的秩序」, 而寫作風格便是「創造新秩序」的關鍵。「一旦成功,過去與現在便可連在一起 」,史景遷強調寫作風格的重要性。 在場有歷史系學生提問,太過強調寫作風格,會不會阻礙史家對歷史問題、 脈絡的探索?史景遷認為,兩者並不矛盾,只要作者功力夠,兼容兩者並非難事 。他並建議,從事歷史寫作「少用術語、少跟隨理論風潮」。他說,比較「歷史 家寫作」與「作家寫歷史」,只要歷史家肯多放點心力在寫作風格上,將可創造 更多的讀者。 【2005/11/15 聯合報】 -- ★Junchoon ╮(﹀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54.64 aswing:轉錄至看板 CSCommunity 11/16 17:30 pk2:轉錄至看板 Chinese-B88 11/21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