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觀察現代╱現代觀察 【湯志傑/中研院社會所助理研究員】 書名:對現代的觀察 作者:尼克拉斯‧魯曼 譯者:魯貴顯 出版社:左岸文化 熟悉本書英譯本(Observations on Modernity) 的人,或許會直覺地認為 此書的書名譯錯了,應該是「對現代性的觀察」才對,殊不知一字之差,正彰顯 出對魯曼理論掌握的深淺,實不必先入為主地認定英譯必較中譯為優。 魯曼其實不太談所謂的「現代性」的,因為這很容易落入本質主義的死胡同 ,在面對後現代論述的挑戰時也常顯得捉襟見肘。對他來說,與其追隨潮流想出 各種新的語意來給「現代」貼標籤,還不如多花些力氣在理解現代社會的結構上 ,但必須能同時掌握到語意與社會結構間的複雜關係。 當他說偶連性是現代社會的固有值時,正是從結構面指出,現代社會不再像 以前的社會一樣,是建立在某個(想像中的)定點或必然性的基礎上,而是在各 個功能領域建立一套二階觀察機制,不斷製造出變化,同時卻又能在這種自我生 產的遞迴過程中凝結出(相對)不變的參照點。 從這點來說,「觀察現代╱現代觀察」或更符合原書名Beobachtung der Moderne 的雙關意涵,並可彰顯出魯曼系統理論一貫的反身性特色:既是要觀察 現代,同時也是現代本身的觀察。畢竟,就社會的層次來說,所有的觀察者(及 其觀察)都是他們的觀察對象的一部分。 類似這種區分「再進入」到被區分者之中的情形,毋寧是現代社會的普遍特 徵。相應於此,如果我們不想放棄「合理性」概念的話,那麼它必定要是個再進 入了的合理性,才能符合現代社會複雜且多變的要求。 當然,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再進入會帶來高度的不確定性,這也是為甚 麼人們在面對現代社會來臨的鉅變時,最初只能從時間的面向來掌握它,將之稱 為「現代」,好跟古代區別開來。可惜的是,就是到了現在,多數人還是只能繼 續從時間面向提出「後」現代的主張,而無法清楚地給「現代」一個定位。 本書中譯本的問世,對深化這方面的討論,當可有相當的貢獻。鑒於多數人 不是透過原典來認識魯曼,以致常有許多誤解,乃至本書封面內頁的廣告也不當 地把魯曼稱做新結構功能主義的代表人物,能讀到直接從德文中譯的魯曼原典, 毋寧是十分值得肯定和歡迎的事。 【2005/10/27 聯合報】 -- ★Junchoon ╮(﹀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