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美食記者 端出紙上盛宴 http://udn.com/NEWS/READING/X7/3509443.shtml 王開平/報導】 拚命三娘吃到吐:能吃,就是一種幸福 美食記者出書,早有前例,不過內容大不同。早年為避免替業者打廣告之嫌,報端美食報 導多局限在烹飪主題,巧手廚師廚娘出一張嘴,「美記」妙筆生花形諸文字,像在《民生 報》跑飲食線多年的錢嘉琪,十多年前就有《四季食譜》、《淡中有味》等書上市。 網路暱稱「美寶」(沒飽)的王瑞瑤,和錢嘉琪是「同跑、同吃,但不一定同吐」的換帖 死黨。「美記」看來吃遍山珍海味,店家誰不捧出頂級上好的巴結,幕後慘況只有吞進苦 水的心知肚明,錢嘉琪回憶和王瑞瑤闖蕩江湖「猛吃」的苦情夢魘,餘悸猶存。某回到香 港採訪「美食之最大賞」,一天連吃九家餐廳,子夜十一點還坐等主廚上菜。「最慘的一 次是到宜蘭採訪,從早上七點的米粉湯、林場肉羹吃起,一路吃到下午四、五點,羹湯麵 飯銼冰果汁到鹽酥鴨。吃到羊肉麵線的時候,瑤瑤終於受不了,蹲在路邊差點吐了出來。 」 相較錢嘉琪的中規中矩、與人為善,王瑞瑤這種「拚命三娘」作風,也讓她寫起美食報導 充滿直言不諱的「爆料」性格。《想吃》俯拾即是看得同行替她捏把冷汗又忍不住拍手叫 好的「真心話」:「網路票選冠軍的饌王牛肉麵,吃了還想再吃,只不過立刻想再吃的那 碗,是濃油燙香的重口味牛肉麵,桃源街、林東芳、永康街都可以。」永和某知名江浙小 館,「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上海人最稀鬆平常的炒年糕,切工紊亂有條有方,還混雜著咬不 動的硬邊」;另一家政商名流逗留光顧的五星級老字號飯店,豆瓣魚竟然未除去最髒的鰓 ,找來服務生,「服務生竟以路人甲的態度,瞄了一眼魚便走開。」 「爆料」的麻辣重口味其實只是《想吃》的插曲,靠跑美食跑出好姻緣,與亞都飯店名廚 曾秀保締結良緣的王瑞瑤,更在乎引領讀者同好分享美食看似平易近人卻又曲徑通幽的內 行門道,她請出餐飲教父、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step by step圖解示範「支解大閘蟹」三 十招,飽啖美味後,拼回蟹殼,像是原封未動的高明技藝。也前進高檔創意料理,逐一指 點宛如風景讓人不忍下箸的美饌,背後有何種用心與創意概念。品嘗過一口三百元的黑鮪 魚握壽司和一公斤進價二十二萬的白松露美味,有「庶民嘴斗」的王瑞瑤更好奇滿街趴趴 走尋找陋巷小吃,蚵仔麵線、米粉湯打擂台,口碑名店一較高下,巡禮宜蘭小吃(吃到吐 的斬獲)和艋舺在地老店。書中三十五頁有作者不輕易示人的照片曝光,她臉上的表情明 白告訴你:能吃,就是一種幸福。 愛好美食的名人帶路,分享絕佳賞味體驗 儘管聯合文學叢書副總編輯杜晴惠把《想吃》當成新書《吃出風格》力圖超越的假想敵, 跟隨名人腳跡跑遍大小餐廳路邊攤的作者錢欽青,卻很清楚她和王瑞瑤書寫風格的分野: 「王瑞瑤比較像美食評論,有個人主觀的喜好;我的報導比較接近忠實客觀呈現,讓愛好 美食的名人帶路,分享絕佳的賞味體驗。」 由企畫後場換跑道到第一線寫報導,錢欽青提出諸如「名人談住」、「名人談時尚」多個 專題,最後中選的是扣緊社會脈動「愛吃找吃非吃不可」的「名人談吃」系列。曾在「台 北之音」電台工作的錢欽青,對這個主題出線應當毫不意外。早年王偉忠在電台主持《台 北什麼都有》節目,最受歡迎的單元就是和暱稱「熊姊」的報社美食記者「空中談吃」, 說一口好菜。節目單元後來衍生副產品,兩冊美食導覽書《吃喝也可以玩樂》(商周出版 ),打破「餐廳指南有時效性,只能做雜誌做Mook,出書沒人要」慣性迷思,意外賣出高 票房,雄霸暢銷書排行榜引領風騷,也帶動相關類型出版跟風。 錢欽青的高品味,反映在「名人談吃」的「選角」方向上,由外交才子錢復的宴客菜色拉 開序幕,一炮而紅,錢欽青偏愛的訪問對象並非政商名流,而特鍾文化界名人,尤其是作 家,「他們比較能說得出名堂」。以美食文章聞名的作家如林文月、韓良露、蔡珠兒、舒 國治、李昂,錢欽青無不一網打盡,而資深美食家逯耀東受訪後不多時就病逝,也讓錢欽 青的報導成為臨別一瞥。 瞄準文化人的特色替「名人談吃」的專欄拉開了深廣度的視野,許多讀者在滿足高檔餐廳 招牌菜大閱兵的眼睛饗宴,名人談吃的獨門心得更如釅茶回甘,在味蕾與心頭發酵,如蔡 康永「四不一沒有」的美食主張(不吃生冷與辣、不吃莊嚴氣氛、不吃過度精緻、不吃創 意及沒有經過大量處理的不叫美食)、熱愛小吃的舒國治有「恨味精太多、恨豆漿太燙、 恨保麗龍碟子太輕」等「小吃七大恨」,星雲法師說:「不能體會吃一碗麵的好處,也就 談不上修行了。」更是耐人尋味。 報紙刊出時,礙於版面篇幅,各家餐廳招牌經典菜色只能精選呈現,專欄結集成《吃出風 格》,杜晴惠設法找齊所有美食照片,一覽無遺,「讓讀者不用面對文字描述邊想像邊流 口水,每道菜都有圖片,貨真價實擺在你眼前」。 鋪展「美食共和國」,令人目不暇給的百變風華 不少平民百姓都對「諱莫如深」的頂級奢華餐廳充滿好奇,渴望一探究竟。比起台灣三井 、八王子的架勢排場,「美食之都」紐約頂級名店的派頭,更叫市井小民嘆為觀止:壽司 之神高山雅芳開在紐約時代華納中心的「雅」(Masa),是二十多年來登上《紐約時報》 四星榜唯一日本料理店,主廚午餐三百美元起,晚餐五百元起跳不說,最讓人咋舌的門檻 是:「須一個月前訂位,訂位時須告知信用卡資料。屆時無法前來,須兩天前取消,否則 處罰一百美元罰金。」除了出手豪奢闊綽的「貴客」,一般小老百姓只能心甘情願隨鄭麗 園活潑生動的文字及圖像導覽書《紐約不吃不可》紙上一遊。 在駐紐約特約記者的頭銜之外,鄭麗園另有一個「外交官夫人」身分,外交圈的伸展觸角 廣結善緣,加上追蹤線索深度挖掘的記者性格,讓鄭麗園三年前意外踏入紐約美食大觀園 之後,驚艷有「大蘋果」封號的紐約,果然到處是品嘗不盡的美味,一路吃遍三百多家餐 館,寫出圖文並茂的「美食報告」,大獲讀者激賞。從三百家餐館中嚴選最具特色的七十 家代表性名店,《紐約不吃不可》像一攤異國風流水席。 從專賣甜品的Chikaliciious點心吧,到由老倉庫變身具殖民情調誘惑魅力、專賣東南亞 小吃的Spice Market,轉進庫藏六萬五千瓶醇酒、酒單像無字天書的現代歐式料理Cru, 還有標榜精緻素食主義的韓風Han Gawi,《紐約不吃不可》充分鋪展「美食共和國」令人 目不暇給的百變風華。 現任美國《美食家》(Gourmet)雜誌總編輯的作家露絲狺賴舒爾,數年前出版過以美食 為線索的回憶錄《天生嫩骨》,用詼諧筆觸記錄她對美食愛恨交織的情結,相信書迷看得 捧腹大笑之餘,忍不住肚子咕咕作響。《天生嫩骨》寫到賴舒爾投身餐館評鑑戛然而止, 書迷期待她在新職場大展身手的後續故事,終於在《千面美食家》一償夙願。 寫美食評論最怕「暴露身分」,名人臉露餡,店家小心招待,吃不出尋常真味道,王瑞瑤 和她的「美食團班底」就得戴上棒球帽和大墨鏡等道具「微服出巡」。賴舒爾的遭遇說來 更不可思議,她由洛杉磯搭飛機到東岸替《紐約時報》餐廳評論人上任預做準備,鄰座婦 人竟然就是一個盯梢的「深喉嚨」:「你別指望隱姓埋名了。《紐約時報》上登出一篇好 評可以值幾百萬。」賴舒爾迫不得已,只得扮裝上陣:拘謹的退休教師、動人的金髮尤物 、頤指氣使的老太太、怯懦樸素的老婦……「人生最重要的莫過於一則好故事」,這是賴 舒爾的寫作金言,這一次她改以自己當年刊出的評鑑文章穿針引線,和盤托出幕後的漏網 鏡頭與後續效應。 知名美食作家M‧F‧K‧費雪曾對賴舒爾直言:「除非你是那種野心勃勃、六親不認的人 ,否則做不了餐廳評論家。」然而愛下廚做菜的賴舒爾最喜歡的卻是想讓大家分享她做的 佳餚,美食成為接著劑。故事結束前,她終於放棄當「我最懂食物,別跟我爭論」的專家 ,放棄「確保別人不會把錢浪費在這樣的餐廳」的主流媒體金飯碗,重新用熱愛而非挑剔 的眼光,發現面前的美食是如此誘人。 【2006/09/11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71.247
aswing:格列佛遊記有討論小人國…逃 59.121.130.141 09/11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