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6.11.07  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Coffee/0,3406,112006110700496+11051301+20061107+news,00.html ■人間---再發現「葡萄牙情書」 蜜莉安.席爾(Myriam Cyr)/文鍾玉玨/譯 一六六九年,巴黎一家知名書商出版了一本袖珍書「葡萄牙情書」(Portuguese Letters),收錄五封不合當時社會禮教的情書,執筆者是一位葡萄牙修女,收信人則是 一位法國軍官。兩人情愫始於書信付梓前數年,在葡萄牙爭取獨立期間萌芽開花。書商偶 然間發現這些書信,看準會大賣,遂將書信付梓成冊;傳聞中的男主角當時人適巧到外地 參加戰役,不在巴黎。 書信甫問世,巴黎人為之驚艷,沒想到一位修女可以如此率直、精闢又深入地談論愛 情。當時巴黎的上流階層都對她讚不絕口。書一上架立刻搶購一空,短短數週,就出現盜 版。書本袖珍易藏,對十七世紀法國巔峰時期無拘無束的浪蕩生活投下一道自覺之光;影 響所及,連男女之間微妙且脆弱的平衡關係都受到了威脅。 男主角回到巴黎,發現身邊不乏適婚年齡的名門之女頻頻對他示好。書中女主角到底 是哪位修女依舊成謎,因此社會湧起一股暗流,質疑書信的真實性。被對號入座的法國軍 官不置可否,既不承認也不否認這段戀情。短短數月,質疑聲浪前仆後繼,直指修女不可 能寫得出如此熱情澎湃的情書。 直到一八一○年(亦即近一百五十年之後),一位和書中女主角隸屬同一個修會的修 士才出面,公布這位修女的名字。這位名叫布瓦索納德(Jean-Fracois Boissonade)的 聖方濟會修士博學多文,因推崇希臘女詩人莎弗(Sappho)的作品而成名。他以筆名「歐 米加」(Omega)在「帝國日報」(Journal de empire)發表短文: 眾所周知,這本充滿智慧又洋溢熱情的書信集,係一位葡萄牙修女寫給法國某位夏密伊軍 官。譯文由吉耶哈格(Guilleragues)或蘇布里尼(Subligny)執筆。為該書編列書目的 學者無從得知修女的真名,我倒是可提供線索。我買到的版本有段摘記,不知是誰寫的, 上面寫道:「情書作者是瑪麗安娜.艾爾科佛拉多(Mariana Alcoforada),她是埃什特 雷馬杜拉(Estremadura)跟安達魯西亞之間貝雅(Beja)的修女,收信人是夏密伊伯爵 ,當時慣稱聖雷傑(Saint-L◆er)伯爵。」……外界應會原諒我這次的莽撞之舉,畢竟 這些信件已有一百四十年歷史,足以讓惡意的耳語或抹黑就此打住。 葡萄牙歷史學者努力在文獻中爬梳,終於找出證據,證明瑪麗安娜確有其人,而非虛 構。學者、藝術家紛紛出面站在她這邊;莫狄里亞尼、馬諦斯、布拉克等畫家嘗試勾勒她 的長相;詩人里爾克與小說家史丹達爾(Stendhal)推崇她;女詩人伊莉莎白.巴蕾特. 白朗寧(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備受肯定的「葡萄牙人的十四行情詩」據悉亦是 從這些書信擷取靈感。 直至今日,有關男、女主角的真實身分依舊爭論不休。大量書籍與學術論文斷言作者 絕非女性,而是一位法國貴族受朋友激將,在不服輸的情況下虛構而成的作品。這位貴族 以創作「男女配」浪漫遊戲的情詩,在朋友圈頗有名氣。 歷史提供不同的看法。二十六歲的瑪麗安娜是修道院抄寫員,在修道院地位崇高,備 受敬重。當時葡萄牙與西班牙正在打仗,隱身修道院的瑪麗安娜反而享有高於其他女性的 行動自由。礙於身分,俗世的男歡女愛是她唯一無法親炙駕馭的領域。然而多虧了她,世 界文壇出現一本曠世至寶。花了數月完成的五封信,娓娓道來注定沒有結果的愛情,筆觸 細膩,用字精準,即使過了三百多年,依舊令人津津樂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