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Fiction 看板] 作者: bucklee (alessio) 看板: Fiction 標題: 伊斯坦堡的身世---帝國的遺跡與餘暉 時間: Fri Oct 13 07:39:57 2006 伊斯坦堡的身世---帝國的遺跡與餘暉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1301+112006101300485,00.html 2006.10.13  中國時報 ■伊斯坦堡的身世---帝國的遺跡與餘暉 吳家恆 諾貝爾獎網站一貫的矜持作風,只有短短幾句,宣佈帕慕克得獎的訊息:他在追尋生 身城市的憂傷靈魂的途中,發現了多種文化衝擊與交織的新象徵。 伊斯坦堡古名君士坦丁堡,以在四世紀皈依基督教的君士坦丁一世命名,曾是東羅馬 帝國的都城,在西元四七六年看著帝國西半部陷落於蠻族而哀嘆。東羅馬帝國的命脈又延 續了一千年,在一四五三年隨著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軍隊攻佔而滅。而後,君士坦丁堡又 隨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由盛而衰、而亡,昔日的都城,如今是歐洲強國分食的對象,而成 為帕慕克筆下充滿帝國遺跡與落日餘暉的城市,出現在二○○三年的作品《伊斯坦堡:一 座城市的記憶》中,這本書的英文版在二○○五年出版,助長了帕慕克將得到諾貝爾文學 獎的臆測。伊斯坦堡一直是帕慕克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他的寫作、他的生命都跟這座城市 分不開。帕慕克一九五二年出生在伊斯坦堡的一個因工業而致富的家庭,背負著家人的期 望,念了三年建築學校,再入伊斯坦堡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在一九七六年畢業。 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塞達先生父子》贏得了凱末爾小說獎(以土爾其國父命名),描 述一個伊斯坦堡家族三代的故事。寫於八○年代的《沈默之屋》與《白色城堡》也都得到 文學獎項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帕慕克作品因為翻譯而開始得到土耳其以外的注意:《沈 默之屋》的法文譯本得到一九九一年的「發現歐洲獎」,《紐約時報》因《白色城堡》而 稱帕慕克是「東方升起的一顆新星」。這顆星辰已經升起了十幾年,只是因為翻譯的時間 差,而使英語世界以為帕慕克是新的。不管如何,帕慕克的作品持續受到英語世界的注意 ,同時也在祖國土耳其引發爭議,如一九九○年的《黑書》和一九九五年的《新生活》。 二○○○年的《我的名字叫紅》使帕慕克的國際名氣更上一層樓。這本小說仍然是以 伊斯坦堡為背景,但是有現代的伊斯坦堡與一五九一年冬日下著雪的伊斯坦堡,那是基督 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劇烈衝突的年代,只是兩者之間已經出現微妙的消長,土耳其大軍在 半世紀多前從維也納城下撤兵,逐漸無力壓制基督教世界。這本小說被譯為二十四種文字 ,也是帕慕克的作品譯成中文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小說。帕慕克繼續探索伊斯蘭文明與基 督教文明之間的緊張,在二○○二年出版了《雪》,英譯本被《紐約時報》選為二○○四 年十大好書。 在長達三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帕慕克幾乎是毫不游移地挖掘同一口水井,他人的批評 、外界的肯定都無法使其目光須臾稍離,諾貝爾獎的肯定,提點出他的創作特色,但恐怕 也改變不了他未來的方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3.7.22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3.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