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聯合報/宋明煒】 2006.10.21 08:27 am 葛拉斯的書名叫做「剝洋蔥」,他對於個人和民族經驗的回憶,即 如「剝洋蔥」的過程,痛苦而辛酸…… 回憶錄《剝洋蔥》為葛拉斯帶來前所未有的政治麻煩 以「但澤三部曲」(《錫鼓》、《貓與鼠》、《狗年月》)聞名於 世的德國作家鈞特.葛拉斯在上個月出版了他的回憶錄《剝洋蔥》 (Beim Hauten der Zwiebel),追述他從童年到寫作《錫鼓》之間 的成長歲月。有評論者說這是一本優美之極的文學作品,但它卻給 葛拉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麻煩,這是因為他在書中首次公開了 一個被埋藏六十多年的祕密:1944年二戰結束前夕,葛拉斯應徵入 伍,曾被編入希姆萊控制的「禁衛軍」。這本回憶錄引起的軒然大 波遍及整個歐洲知識界,在各種不同反應中,來自右翼知識分子的 批評之聲尤其響亮,如《希特勒傳》的作者菲斯特強烈指責葛拉斯 道德淪喪,還有人要求他退還1999年獲得的諾貝爾獎。 葛拉斯是當代歐洲重要的反納粹人士,「但澤三部曲」既是著眼於 個人心靈發展的成長小說,也是描繪納粹德國精神歷程的歷史反思 鉅著。而且葛拉斯更積極地參與到歐洲政治生活之中,曾為德國總 理布蘭德撰寫多篇檢討德國猶太政策的講演稿,並在1989年反對德 國統一,理由是一個統一的德國有可能為納粹復興奠定基礎。批評 者認為,有意隱瞞加入「禁衛軍」的過去,給葛拉斯一向標榜的反 納粹立場投上了陰影。葛拉斯本人的答辯是:「只有現在,當我已 經垂垂老矣,我才找到恰當的形式在一個更廣泛的背景下談論這件 事。」 近二十年,非此即彼的政治正確性支配著德國的懺悔話語 「德國人的思考方式不是政治的,而是悲劇式的、神話式的、英雄 式的。」這是湯瑪斯.曼針對包括自己在內的德國人文主義知識分 子的描繪,這個描繪也可應用在葛拉斯的身上。 但是在二戰之後 ,像湯瑪斯.曼那樣站在人文主義立場上反對納粹的那種悲劇式的 精神氣質從德國知識界中消失了,代之而來的是一種看似理性實則 偏激的政治意識,其背後的意識形態逐漸顯露為統攝著今日美國社 會(及其影響範圍)的保守主義思想。尤其在最近二十多年間,是 一種善惡對立、非此即彼的政治正確性在支配著德國的懺悔話語。 對葛拉斯大加指責的菲斯特,本人也新著有一部回憶錄,反省他的 納粹經歷,書名是《不是我》,言下之意是說:那一場政治災難都 可歸咎於希特勒和他的邪惡政治,而作為「天真的年輕人」的菲斯 特,並無主體,他只是茫然無知地被席捲其間。菲斯特的懺悔是政 治性的,他通過這個懺悔認同了政治正確的新意識形態,並以此讓 度了自己的責任。但葛拉斯的懺悔建立在主體自覺之上,那個在書 中時而用第三人稱描述的年輕的葛拉斯,不是一個「茫然無知」的 人,而是一個「有信仰的人」(believer);並且葛拉斯相信,加 入到納粹德國及其意識形態的建設事業中的,不只是那些天真漢們 ,而更主要的是受到了良好教育、有思想、有主體性的德國人;更 為重要的是,那個被妖魔化的納粹德國的精神世界中,也不是可以 用意識形態一言以蔽之的。 充滿內省性的文學自傳重現德國人的精神歷史 葛拉斯的姿態表明:真正的懺悔不是靠發表痛快的講演就可以辦得 到的,而必須把自己整個的生命都放在天平之上;真正的反省不是 在善惡、好壞之間做出簡單的取捨,而是需要讓一切價值都還原到 歷史的情境之中。儘管也許遲了六十年,但葛拉斯作出了他的發自 個體心靈之內的懺悔,而且他的懺悔方式正是如湯瑪斯.曼所形容 的那樣———是悲劇式的、神話式的、英雄式的。這個判斷的意義 在於,葛拉斯不顧及「政治正確性」,將自己的懺悔擺在了作為身 處歷史之中的個體思考者的主體位置上。這個位置也許在政治上「 曖昧不明」,但也正是因此,葛拉斯的充滿內省性的文學自傳重現 了德國人的精神歷史,後者具有的悲劇感不能以純然理性的政治話 語言盡,其所具有神話般的表象形式,也不是能夠簡單地用「非此 即彼」的政治思維來加以批評的。 「剝洋蔥」式的回憶讓「被迫遺忘」的時刻重新獲得生命 葛拉斯的書名叫做「剝洋蔥」,他對於個人和民族經驗的回憶,即 如「剝洋蔥」的過程,痛苦而辛酸。那被層層剝落的歷史的碎片, 不斷加強了一股令人難以面對的辛辣之味,它以無法言說的方式表 達了歷史帶給個體的複雜感受。葛拉斯在已經功成名就、邁入暮年 的時候,敢於再次和讀者分享他「剝洋蔥」的痛苦和辛酸,而且他 剝下的是自己的皮肉,這行為使他加入到人文思想史中那些最偉大 的懺悔者的行列。(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最近看到阿拉伯世界中四 十六位作家和知識分子聯名簽署了支援葛拉斯的一封信;而在《剝 洋蔥》剛出版時想要免除葛拉斯「榮譽市民」身分的波蘭但澤市也 在最近停止了對他的譴責,理由是他們認識到這位元老作家的懺悔 正表明他已經接受了歷史的慘痛教訓。) 在另外一個意義上,「剝洋蔥」的比喻凸現出了歷史記憶的弔詭之 處。那一層一層的剝落過程中可能有著意料不到的發現,呈現出許 多被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所壓抑的故事———比如葛拉斯在小說《 蟹行》中重現了裝載著九千德國難民的古斯洛夫號在1945年被蘇軍 炸沉的經過,這個幾乎無一人生還的海難比鐵達尼號遇難更為令人 髮指的地方是,它完全被人忘卻了;而葛拉斯在「剝洋蔥」式的回 憶中讓這許多「被迫遺忘」的時刻重新獲得了生命,包括德勒斯登 的轟炸,納粹德國的最後歲月,以及他作為納粹信仰者的青春歲月 。在「剝洋蔥」式的追憶中,沒有懷舊的餘味,一切被追回的時間 都在發出刺鼻的氣味,需要回憶的人鼓起勇氣來面對它。 【2006/10/21 聯合報】@ 國 一個極為可恨的字眼? 【聯合報/米千因】 2006.10.21 08:27 am 鈞特.葛拉斯年少加入武裝禁衛軍的告白讓我想到今年三月德國藝文 界為齊格菲.蘭茲Siegfried Lenz舉辦的八十歲的生日慶典。當天, 老中青三代的代表聚齊,朗誦了蘭茲的作品,而老一代的代表鈞特. 葛拉斯彎腰駝背地與患有溢眼症的蘭茲相擁的那一刻是多麼令人動容 。同為德國道德良心象徵的兩人垂垂老矣,而背負納粹原罪的德國人 似乎仍有待救贖。 雖然謠言滿天飛,我卻仍舊相信當葛拉斯與蘭茲相擁的那一刻,葛拉 斯向世人懺悔的決心應是更加堅定的,因為,蘭茲一生的書寫中對拯 救祖國的責任毫不迴避,這也就是老一代德國文學家共同的使命,並 且深信唯有在完成這個使命後才能將自我從祖國那段黑暗的歷史中拯 救出來。於是,蘭茲才會有《德文課》(Deutschstunde){1}的書寫 ,而葛拉斯的《剝洋蔥》亦然,兩書的面世則相差了幾近四十年。 《德文課》寫到一個叫做Siggi的男孩因為德文課不及格而被單獨隔 離以便完成一篇主題為〈責任的喜悅〉的作文,於是遭禁制的Siggi 便將其父受命監視一位被納粹禁止作畫的畫家之偷畫行為舉報時, Siggi卻對抗其父之志而將畫家作品偷藏起來的情事寫出。{2} 這本書於1968年面世後即引發熱烈的討論,並於日後被視為德國後納 粹時代道德良心的表徵,也從此奠定了蘭茲在在強調以清洗祖國罪名 為責任榮耀的寫作方向。從此以往,部部作品皆如此,直到2004年的 遊記《免費觀賞》(Zaungast)才脫離了祖國的領域,帶著讀者出遊 來到遠方的澳洲與日本等地,輕鬆幽默地以遊客心情來說長道短;也 才讓被納粹原罪追討得幾乎無處可逃的德國人鬆了一口氣。顯然蘭茲 已藉由多年的書寫獲享責任的喜悅而從中自我救贖了,因此老來愜意 ,再也不必背負祖國的壞含義而痛恨聽到祖國這個字眼。 蘭茲的十字架似乎背到此處可以卸下,但葛拉斯卻還得剝洋蔥剝得涕 泗縱橫,為晚來的懺悔付出代價。唯,晚來的懺悔多麼彌足珍貴,因 為個人的懺悔實緊扣歷史國家之大議題,長思緩動,白紙黑字留予後 世範警。因此,身為德國的道德良心不容置疑,而諾貝爾桂冠任誰也 摘奪不得。 【2006/10/21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71.60.6 goniker:轉錄至看板 Fiction 10/21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