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達文西的視覺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oct/19/today-article5.htm 名家奏鳴曲 〈眼球全球化〉◎紀大偉 要談視覺文化的全球化,近年來熱門的《達文西密碼》一書不可不提。這部在多國熱銷的 小說,和美術緊密結合:它談論一幅又一幅的名畫,因此讀者最好一面看書一面查看畫冊 (我自己是不斷上網找那些名畫來比對)。 後來書商為了方便讀者,也為了再海削一頓,圖文對照的《達文西密碼》上市,照樣賣得 火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美國大型書店平台,各種文藝復興畫冊、破解宗教名畫的 書刊、達文西主題的大富翁遊戲、蒙娜麗莎封面的數獨冊子,像十二門徒似地一字排開, 在書店擺出最後晚餐的架勢。 在《達文西密碼》熱潮中,最讓人納悶的衍生物就是湯姆‧漢克主演的電影版。許多人已 經抱怨:電影不好看,小說才好看。這種「小說原著 VS.電影改編」的抬槓,我們見過千 百次,本來不必多提。然而值得留意的是:《達文西密碼》現象(包括主題旅行團)就是 在賣視覺(它的宗教議題也都和視覺密切相關),可是擅長賣弄視覺的電影反而沒看頭, 無法以視覺取勝的小說(讀者讀〔read〕小說,而不是看〔watch, look at〕小說)反而 有看頭──這豈不吊詭?為什麼電影版的《達文西密碼》不好看?我認為最大的癥結在於 它沒有守住視覺的迷魅,而只趕著要把故事說完。 它顧此失彼(此:情節也;彼:視覺之美也)。這部電影沒辦法在視覺精品之前駐足(只 要駐足五秒,對電影觀眾也夠了啊)。如果只能趕場而不能看畫,那麼何必在羅浮宮拍片 ?片中唯一被善待(或虐待肢解)的藝術品就是電子黑板上的「最後的晚餐」,讓看客終 於可以凝視名畫五秒。結果,插電的電子黑板反而比正港的羅浮宮更有看頭。 影片版在視覺失守,另外小說裡充斥的「打油詩式字謎」也沒辦法在電影展現(事實上那 些字謎必須在英文版才會給人感覺,一翻譯就沒味道了)。字謎是聽覺化又視覺化的玩具 :讀書看書時,可以一邊看字謎的字型,以及品味字謎的押韻──這個玩具是小說的專長 ,被電影棄守。 在觀看(花點時間,停留下來賞玩字謎和畫謎)和敘述(匆匆忙忙說故事)之間取捨失敗 ,這部電影提供了教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3.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