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7.01.07  中國時報 《2006書市回顧台灣篇-年度焦點人物》---龍應台 陳一姍(本報記者) 她是「習慣性」縱火犯。20年前,她在台灣放起一把野火,20年後,她一把「文明」 火在大陸融化了冰點,讓中共領導人胡錦濤不得不讓北京青年報復刊。她提醒總統陳水扁 還有「品格」這一課,在香港,她為文搶救維多利亞港邊最後一塊空地──添馬艦。 她是龍應台,在鐵絲網邊緣行走20多年的作家。2006年她的《請用文明說服我》、《 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在台灣與香港都登上暢銷書排行榜。她掀起的「品格」一詞, 在台灣出版界颳起一陣道德重整風,以道德、品格為名的書一本本推出,譬如日本數學家 藤原正彥的《國家的品格》(大塊)、 19世紀英國道德家山繆爾.斯邁爾斯的《品格的 力量》(立緒)、台大哲學系教授林火旺的《道德:幸福必要的條件》(寶瓶)…。由此 足稱龍應台是2006年台灣、甚至華文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作家。 龍應台的影響力,來自於她對於華人世界「現實公眾議題」提出的批判或建言。香港 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助理主任馬家輝說,龍應台示範了外來學者可以、應該、如何以「 知識批判」介入香港社會。與龍應台合作長久的時報出版公司副總編輯葉美瑤則一語道盡 :「她的影響力大,就在她專往危險的地方去闖,但不至死。」 從一個台灣的龍應台,轉而為華人世界的龍應台,龍應台說自己四處放火,並不是計 畫中的,只是基於好奇心。而她身上的兩種背景:南部鄉下小孩,深厚的底層關懷;在獨 裁政治下成長,卻在美國留學時,經歷自我覺醒,夾雜下,型塑她「對於獨裁高度警戒, 對底層關懷」的寫作主題。而她認為,政策影響人無數,如果一個作家關心人,怎麼可能 不關心政策與政治,怎麼可能不發聲。 龍應台另一個影響力來源,在於引起社會正反面向的思辯。龍應台的書,從《野火集 》到最新的香港筆記,都有一個特殊的形式,就是收錄讀者回函或對手的批評。其實,龍 應台的文章與論點受到非常多的批評,譬如:老是從制高點發聲、姿態過高、以西方標準 來批判中國社會、為了語言精練,過度簡化複雜的邏輯等。批判她的人,從無名氏、海外 學人到知名作家,這些批評她的文章,如果作者同意,都收錄進她的書裡,形同一場社會 集體的演出。而龍應台也把出書,當成回應批判的方式。龍應台說,她的文章不只在一個 語境裡被閱讀,華文世界各地環境不同,對於同一篇文章,不同地區會有不同反應。所以 她寫作時,不能在乎別人對她的攻擊:「我語言藝術的原則,就是有個思想,要用最精準 、最好看的方式呈現。其餘就讓時代去論斷我的是非。」 問龍應台對自己的是非觀,有沒有信心?她說,不見得。每一件事情出來,是非都很 混亂,黑與白間,還有不同層次的灰,要如何分析,對她來說都是一大挑戰。而且不管她 怎麼說,黑與白兩端的箭都會射過來,一定得看開。 龍應台說話間常常提到「時代」,歷史感是她自謂支持她的定力,是一路走在鐵絲網 邊緣的理由。她偶而會想起,蘇東坡如何被流放,司馬遷在獄中,生活如何走過來,蘇格 拉底為了自己的信仰,以死相許。她說,自己的同儕就是歷代的讀書人,而司馬遷是她第 一名的偶像。 總是挑戰高位者,習慣代表沒有權力的群眾喊話,一如龍應台新書《請用文明來說服 我》的封面。照片裡的龍應台頭高高舉起,毫不懼怕,走在一群沒有焦距模糊的群眾前方 。在華人文壇,你可能不喜歡她,但你絕不能忽略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