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7.02.04  中國時報 《書人物》---香港超哥,帶來「一章木椅」 趙廣超書展與讀者會面 本報記者劉梓潔專訪 剛下飛機,在下榻的飯店大廳咖啡座受訪,一坐定,趙廣超第一句話就是:「我最怕 講話了。」個性木訥的他,被叫「趙老師」,就更緊張了,搖搖手,急用廣東國語補上: 「學生都叫我超哥的。」 這位香港「超哥」來頭不小,在法國讀7年藝術,浪跡歐洲各國,年輕時還曾坐在希 臘海邊,認真思索愛琴海的浪花如何拍打出這個民族的優雅與意志。回香港後,在大學裡 教藝術與設計課程,這時,他發現學生對外國特別好奇,「跟學生說巴黎聖母院,他們眼 睛睜很大,講到紫禁城,卻沒什麼興趣。」趙廣超發現這是個問題,決定到中國藝術裡面 鑽一小圈,再繞出來,沒想到這個彎越繞越大,欲罷不能。從《不只中國木建築》到《筆 紙中國畫》、《筆記清明上河圖》、《大紫禁城》,涵蓋中國建築、書畫、藏品、民間器 物,新書《一章木椅》(以上均為香港三聯書店)則更平易近人的回到一張椅子,講「一 個民族坐上椅子前,和坐上椅子後的故事」。 多年投入中國藝術研究,趙廣超發現,西方人的藝術文化很容易從生活出發,東方人 卻總把藝術文化拉得很高,使之與生活脫節,再一層一層降低,回到生活。所以他帶著學 生一起在香港三聯開了國家藝術書系,《一章木椅》是第一本書「一章」既是「一張」的 諧音,也有「第一章」的意味,上卷談「坐」,下卷談「椅」,就是要請讀者先「坐」下 來,慢慢看。「國家藝術」系列下一本暫定《台又一章》,講桌子的故事,也在籌劃「中 國廚房」的故事。而《一章木椅》的另外一個意義是,這是趙廣超與兩位學生一同完成的 ,趙廣超認為,在文化相對冷感的香港,年輕人儘管有熱情,也難有機會,兩代合著,亦 有傳承的意義。 只是,今年50歲、自稱「老先生」的趙廣超,看到學生的電腦繪圖,「總覺得有點笨 笨的,有點太輕佻」,他希望能有中國感情的味道,所以決定書裡的章節標題,都用傳統 的木刻版字,學生突發奇想,用馬鈴薯刻字,產生了意外的暈染效果,更有古意。趙廣超 認為,藝術不是用來「教」的,是用來「欣賞」的,以書作為欣賞藝術的媒介,他對書籍 裝幀極為要求,從開本、版式、標題、圖說到頁眉,每個細節的設計都再三推敲,陪同的 香港三聯書店編輯在一旁猛點頭,笑說:「不用時間逼他的話,他會無止盡改下去。」 趙廣超在每本書中旁徵博引,看似行雲流水,其實都是苦工,他謙虛說自己天生不是 個作家,寫東西要翻來覆去,而最能激發他靈感的,竟是台北故宮發行的《故宮文物月刊 》,創刊30年,每一期趙廣超都收藏,每寫完一本書,就從第一期開始重看一遍。 來到台北,趙廣超最想念故宮、咖啡和滷蛋。行事簡約低調的他,每次來台北,可以 三餐都在圓山捷運站外的一個阿婆麵攤解決,「我老家在潮州,對台灣小吃特別能接受, 尤其是滷蛋。」而吃飽就是去故宮,幾年前,在寫作《筆紙中國畫》期間,他一遇到瓶頸 ,就飛來台北故宮,在范寬和馬遠的畫前凝神,感受他們筆觸裡磅薄的力量。其次,就是 台北的咖啡館,密度高且質量好,在香港成長的他喝不慣「鴛鴦」,獨愛台北咖啡。 聊到台北故宮正在展出北宋書畫,說了太多話而有一點點疲累的趙廣超,突興致盎然 起來,顯然,咖啡館的這張皮椅,已讓超哥坐不住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7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