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7.03.25  中國時報 《開券周報》---「包青天」文革流浪記 李福鐘 包公遺骨記 作者:陳桂棣、春桃 出版:究竟出版社 類別:歷史有沒有搞錯? 去世已近1000年的北宋仁宗朝臣包拯,與20世紀60、 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 有什麼關係?聽多了黑五類、牛鬼蛇神在文革期間蹲牛棚的故事,一時還真猜不透這場「 觸及靈魂深處」的階級鬥爭,怎麼就整到了包大人頭上?待讀罷陳桂棣、春桃伉儷的新作 《包公遺骨記》,才知道原來一千年來被中國俗民社會尊奉為青天大老爺的包公,竟然也 躲不過這場人間浩劫。包公墓被剷平,包公祠被改成了飯館,不少與包公有關的文物古蹟 被破壞殆盡,直到這本書出版時,三十多年前開挖包公墓時所發現的包拯一家人的骨骸, 仍然下落不明。而之所以會發生這些荒唐事,只為了1973年3月安徽省合肥市鋼鐵廠要在 市郊大興集蓋一座石灰窯,千不挑,萬不挑,就挑中了包拯一家的墓地!在社會主義建設 的大帽子下,安徽省革命委員會(文革期間替代省政府執掌省政的機關)下令開挖共計8 座墓塋的包家祖墳。 既然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包公的後代族人當然只能為老祖宗遺骸另覓安葬之地。 然而在文革的氛圍下,事無鉅細莫不涉及階級鬥爭,包拯再怎麼說也是中國歷史上「保皇 黨」的代表人物之一,棺骨既已出土,焉容許其再輕易下地。於是兜兜轉轉半年,包公及 其兒媳一家人的遺骨,最後只能挑選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由包家族裔運回包公的出生地 ──肥東縣文集大包村,偷偷埋在村子裡的公共墓地。這是1973年12月隆冬的事。 十多年過後,時序來到改革開放的時代,安徽省政府又覺得該給包大人蓋個新墓,地 點就選在合肥市區的包河公園內。問題是重建包公墓總得找到包公的遺骨,沒有骨骸的包 公墓豈不成了衣冠塚?主事人員於是來到大包村,將據說裝有包家遺骨的11只瓦甕運回合 肥,至此才發現瓦甕中竟然空空如也,包公的遺骨早已不知去向,而當年偷運包公棺木回 大包村的包家族人則已故世多年…。包公遺骨流落何方,成了無頭懸案。 讀《包公遺骨記》,雖說免不了有許多史事背景、包公生平等內容,多屬於宋史專家 感興趣的題材,然而圍繞著包公遺骨的出土與遷葬經過,仍頗有懸疑小說的劇情張力,一 氣呵成,令人拍案叫絕。陳桂棣與春桃3年前以《中國農民調查》一書造成轟動,甚至獲 得德國總理梅克爾的接見。此次《包公遺骨記》以 34年前包公墓的開挖遷移經過,揭露 了當代中國極其荒謬而又令人難堪的某些往事。一如《中國農民調查》,此書顯然將再一 次令執政的共產黨臉上無光。 耐人尋味的是,包公遺骨真的丟失了嗎?還是包公的後人,最終選擇不再信賴這個世 界,寧可以單薄的族人力量,獨自埋藏這個祕密?《包公遺骨記》的結尾,留下了無限的 想像空間。畢竟,要一千年前的老祖宗再經歷一次揚骨曝屍的折磨,無疑是後人義不容再 辱的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