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去日本玩時,導遊講了一個悲慘的故事,關於古代貧窮的村莊, 由於糧食不足,老人活到一定年紀,就被子女帶到山上棄養等死。在 公館的69元書店翻到「楢山節考」,發現原來這就是導遊講的故事, 旁邊還有賣楢山節考電影vcd。   我覺得它翻譯得不好,一定失去了很多味道,但我還是被它吸引 了。裡面有許多簡短的民歌饒富風味,即使內容很恐怖,我也還是得 說它很有特色,比如說被丟在楢山的老人拖著老邁的身軀爬著回來, 家人不開門,歌謠說老人像螃蟹在門外哭泣,這譬喻實在生動,生動 得令人不忍卒睹,殘忍極了,短短兩句就寫活了,在家人眼中,老人 不被當人看待,只是隻會哭泣的動物。   讓我震驚的不是風俗的悲慘,不是人性的醜惡,而是故事中人面 對這件事的態度。他們在世世代代的悲苦中累積了許多傳說歌謠,統 治人心的信念不知何時成型了,若是真的沒有人性、沒有堅持、沒有 操守,像動物那樣活著,也就罷了,正因為是人,他們創造出另一種 道德來奉行,美化合理化棄養的行為。我感到悲哀,平凡百姓不是暴 民,他們還是需要支撐行為的理念,不這樣活不下去啊,不合理化殺 死親生父母的行為,有幾個人能承受這種精神壓力呢?   風俗這東西真是恐怖。老人不能工作只好棄養,這件事被合理化 ,潛移默化生根在每個人的意識中,以致於活到老是可恥的,老人有 一口好牙,比沒牙的嘴更會消耗糧食,所以是可恥的,在我們這些把 身體健康當作比什麼都重要人看來,這簡直不可思議!可是那風俗早 已深植民心,並不是受個教育告訴他們這樣想不對就能解決的,恐怕 要糧食問題徹底解決之後,再經過幾個世代,每個人都無法想像那種 物資缺乏以至於必須拋棄老人的苦日子時,大家才會漸漸覺得那是陋 習,加以改善廢止吧。   阿倫理所當然地提醒兒子該帶她去楢山了,她提早做好祭拜的準 備,真心覺得自己是上山修行,這幾乎讓我懷疑起許多看似神聖的儀 式背後,是否藏著人類扭曲食色本性、以高尚道德自我欺騙、犧牲個 體以讓族群存活的真相。描繪飢餓讓親人反目成仇的小說也看過不少 ,但沒看過阿倫這樣的角色。我接受這樣的概念:人被食慾逼迫,真 的什麼都做得出來,拋棄老人,拋棄不能工作只會吃飯的嘴,可以一 絲愧疚也無,但是當自己要被拋棄時,恐怕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而 阿倫竟如此坦然,這篇小說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角色。辰平掙扎 於習俗和親情之間,好像是很多人討論的方向,所以對此我也沒有什 麼好多說的了。   村裡也盛傳著:如果上山時下雪便是好運。下雪的確有美感一點 ,雪會覆蓋赤裸裸的現實,等死的老人、被啄食的屍骨都被雪埋沒了 ,「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即將凍死的人會看見幻象,也許他就 覺得山神顯靈,他修道有成得道昇仙了。 -- 小官的網誌 http://www.wretch.cc/blog/carolmystery 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carolmyster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1.25.4
ycjjen: 楢山節考無論小說或電影都讓人難忘,在網路上讀141.156.183.152 05/04
ycjjen: 到許多日本人的評論,可以感覺到一個作家驚人的141.156.183.152 05/04
ycjjen: 影響力。有一位評論者將當時的生死觀(生老死與141.156.183.152 05/04
ycjjen: 季節改變自然配合)與現代的生死觀(抗拒死亡、141.156.183.152 05/04
ycjjen: 改變自然)相比較,進而寫出以下的結論: 當然,141.156.183.152 05/04
ycjjen: 我並不是說遠古的生死觀就優於現代人的生死觀。141.156.183.152 05/04
ycjjen: 而是說現代人的生死觀不能當做惟一絕對的標準,141.156.183.152 05/04
ycjjen: 因此單純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將捨棄老人的風俗當做141.156.183.152 05/04
ycjjen: 是「生存掙扎時代減少人口的野蠻行為」的看法141.156.183.152 05/04
ycjjen: 並不見得恰當。141.156.183.152 05/04
myotis:非常同意樓上的說法 218.162.189.44 05/04
carolmystery:多謝你們提供另外一個角度 :) 210.58.41.120 05/05
wuso:楢山節考的電影也非常棒 經典! 140.119.139.50 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