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版:http://blog.yam.com/wanderland/article/11823655   對鈴木光司的直接印象是《七夜怪談》和《鬼水怪談》兩部作品,電影對恐怖場景的 處理偏向視覺。在只看過電影版本的情況下,我對鈴木光司的寫作風格可以說是ㄧ無所知 。   雖說如此,我在閱讀時還是受到電影的影像魅力影響,在字裡行間老是期待著什麼, 忍不住期待下ㄧ頁會跳出嚇破膽的鏡頭來。   結果不免是有些失望了。讀了幾篇故事之後感覺好像綜藝節目常演的「毛骨悚然撞鬼 經驗」。ㄧ查資料之後發現,鈴木光司在寫作時本來就是由此取材。之後,跳出ㄧ心想被 驚嚇的框框(原來我ㄧ直都是自虐的),發覺鈴木光司的高明之處。   拿恐怖性質來說,《魔眼》不管是和明日工作室出版的驚悚小說或網路上到處可見血 肉橫飛的獵奇文做比較都遠遠不及。但在場景的描寫和人物心態的刻畫上有意想不到的效 果。   書中場景呈現的方法很精細,常常有拿著放大鏡檢視的感覺。房間的佈置、人物的姿 勢乃至天空細微的變化清楚的好像馬上能想像的出(場景也都非常日常)。妙的是景象清 楚了,聲音卻是靜默的,除了角色的的對話外,其餘的聲音彷彿被文字吸收。全然靜謐之 下,ㄧ點風吹草動都能撥動神經末梢。拿最後ㄧ篇《城樓》裡的鬼公寓來說,不過是條列 式的描述公寓裡發生什麼事,不由自主的想像那些畫面時我竟然開始不想去刷牙。(天時 地利人和真是恐怖)   和一般恐怖故事不同的還有一點,電影或小說中的主角有很大部分是莫名被捲入恐怖 事件當中。這種飛來橫禍的寫法不適用於《魔眼》裡,除了惡有惡報的梗之外,大部分的 書中人物以自己的方式生活著,有平實有怪誕,各自面對來自未來或過去的羈絆,基於不 同的過去與個性,思考遭遇的困境與生命。ㄧ行行讀下來,能發現驚悚這種文類另一種不 同的思考模式。   每個人都有雙眼,每個人都會看,但感受的深度卻各有不同。可以渾然不覺的安心過 每ㄧ天,當然也有人拉緊感受的繩索,草木皆兵。如何收放感知的繩索?日常生活中究竟 有多少謎團?我們又該如何去看呢?我想,這正是《魔眼》之所以為《魔眼》的理由。 《蒼白皮膚的美感》:http://blog.yam.com/wanderlan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