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發表於《蒼白皮膚的美感》:http://blog.yam.com/wanderland/article/17602853   如果你覺得推理小說該有峰迴路轉的推理或精心排佈的詭計,那麼請把《惡人》當作 一般的小說來閱讀,這樣應該至少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為什麼這樣說呢?犯案地點、兇手、受害者,甚至手法在第一小節即以三言兩語交代 完畢,接下來的章節圍繞著相關人等打轉,第三人稱觀點穿插自敘,乍看之下抓不出頭緒 ,仔細想想會從角色們交錯的生活感受出些戰慄的端倪來。   亞力山卓˙巴瑞科提過:「儘管一個人追求的是一種生活,可是在別人眼裡,她過的 往往是很多種不同的生活,所以就往往無法避免自己受到傷害。」誤解與揣測往往是悲劇 的開端。在《惡人》裡,一個人物在持不同立場、態度的人眼中展現不同樣貌,衍生出各 種悲劇;拿命案被害者佳乃來講,她在父母眼中是任性的女兒;和同事交往和大部分女性 無異;大學生增尾覺得她是個膚淺可鄙的女人;而在曾發生關係的補習班教師眼中,佳乃 又是個討人喜歡的女孩了、至於八卦節目的觀眾與主持人將她當成腥羶的議題加以消費。 佳乃不是千面女郎,他人的眼光創造了無數個她,又因為旁觀而事不關己的加以批判,蓋 棺定案,令人既唏噓且驚怕。   吉田修一的每段描述幾乎都是以這樣的角度進行,讀者對角色們始終既熟悉又陌生, 掌握他們所做的每件事,卻無法確定背後真正的動機。唯一真實的就是寂寞了吧。背負對 變遷的無力感、尖銳的社會眼光、在高速運作的都會中無法言說的寂寞在字裡行間流竄, 擦撞出失控與激情,但展現這紊亂一切的筆觸又清晰平靜的令人驚異。我想這就是社會的 本質,像冰冷屏障中無處宣洩的岩漿,唯有冷眼能穿刺。   身為冷漠又好奇的群眾之一,不知不覺評判/詮釋他人的生活/動機,也不知不覺的被 他人評判/詮釋,誰是被害者?誰又是加害人?或者兩種身分皆具?《惡人》最大的謎團 在人心,也在書名兩字。 -- 模糊的結構,很模糊的病症,更糢糊的機能。 《蒼白皮膚的美感》:http://blog.yam.com/wanderland 每部電影都是一場偷窺,每次閱讀都是一回謀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