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發表於《蒼白皮膚的美感》:http://blog.yam.com/wanderland/article/34054144   我腦中關於偷竊珍貴書籍或藝術品的印象非常好萊塢,寶物被層層高科技與大量人力 保護得滴水不漏,主角不論單槍匹馬或成群結隊,總能長驅直入,漂亮得手。   這些人物仔細想想也沒什麼特色,主要還是以演員本身的魅力為號召,觀看時表面上 從緊湊的動作場面得到滿足,不知不覺間在我們心中放大的是長久以來一直仰望著的形象 :在我們的傳統故事裡叫義賊,西方則是俠盜。   當然竊盜文物與劫富濟貧有些出入,但兩者本質上的重點在於「劫富」二字。有錢人 擁有珍貴的寶物也罷,連代表人類文明、智慧的古籍文物都成為他們個人專屬的玩物,在 死老百姓心中真是酸溜溜。   所以我們對這類情節從不論目的正當與否,通通一面倒為盜取者鼓掌(想想你上次看 《瞞天過海》系列的心情),反正在想像中我們都有各行其是的權力。   回到《愛書狂賊》,當初匆匆讀過一遍簡介:橫行無阻的偷書賊與鍥而不捨的書商, 兩個具有極端戲劇性的角色交會,作為報導文學,作者會使用怎樣的態度來記錄?   抱著期待精彩故事又害怕過度濫情的矛盾心態閱讀,序章敲了我一記悶棍,芭雷特從 手邊一本來歷不明的古書起頭,談書的內容、可能的過去、書況,和我因書介引起的高昂 情緒有落差,一時無法進入狀況。   讀到一半再回過頭來看,序章其實涵蓋了整本書的基本態度,芭雷特愛書卻不藏書( 珍本書或初版書),藉訪談與文本試圖了解藏書者的內心;對古書歸處的不安展現出她對 現實世界強烈的道德觀。   慾望與道德是《愛書狂賊》中盤旋不去的命題,在提出為何有人會跨越那條線,動手 偷書時,我想起東野圭吾《殺人之門》裡反覆出現,那條殺與不殺的界線。做與不做,門 檻高度因人而異,相同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門後的世界絕對一點也不光彩。   真正的偷書賊不似那些「英雄」們,沒有矯健的身手或機智的手段,他們以濕棉線割 書頁、趁著信用卡刷卡與寄出帳單的時間差,利用盜取來的卡號買書。都是不足以匹配失 竊物價值的小聰明,而苦主也絕非有錢人,只是一般的書商和圖書館。   除了讓人驚訝的事實,字裡行間騷動的熱情相當值得反覆品味,同樣的渴望卻導致不 同行為。在與基奇和書商/收藏家的對談間切換,好像穿梭兩個不同的世界,前者的思維 如同好萊塢電影主角,後者則是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芭雷特的文字讓人安心,既親近那 份狂熱又能保有自己的觀點。   對我而言全書最戲劇化的段落在書末短短幾行描述,不知該大笑還是憤怒,只能無奈 的聳聳肩。只要熱情不止息,故事就永遠不結束。 -- ◥█ THE DARK ˙∴ ◢◤ ◣◥ ██ Ο HA HA HA ξ ◢█ ◥█︽◢ ╖◥  ̄︳  ̄ ̄ ̄ ξ ██ ◣ ◥  ̄╲ ██ ╓ △ ∕ ◢█ ███ ∕﹨ ═╛╰ ◢∕ Ου ̄︳˙ ψKENO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4.6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