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虛線以下這篇縮減、翻譯、改寫的簡介,英文原文刊在: http://www.themodernword.com/eco/eco_biography.html Umberto Eco 在世界各地都是文化界的寵兒,台灣也不例外。 如果您已經認識他,這篇文章可以當做參考(cross reference)。 如果您還沒聽過這個人以及他的小說,這篇文章也許是一個 絕佳的起點。將來有空,我再補充一篇自己的書評。 The Name of the Rose 最新的英文版 (1994) 附有作者所寫的 出版後記 (postscript)。 英文讀者對這本小說的評論可以參考:http://tinyurl.com/4zkja 其中有一篇書評的起頭令人印象特別深刻: If I had to spend a year on a desert island and was only allowed to take one book, this would be it. 如果我必須在一個荒島待一年而且只能帶一本書的話,那就是這一本。 電影 VHS 版在 1998 年出片,DVD 也已經在 2004 年 7 月發行。 ------------------------------------------------------------- 義大利當代最負盛名的學者小說家 Umberto Eco 1932 年1月 出生於義大利西北部距離米蘭南方約100公里的 Alessandria。這個 四面環山的小鎮有一點遺世獨立的味道,因為接近法國的關係,這 裏的人孕有法國人冷靜的特質,迥異於義大利南方人的火辣與熱情。 Eco 常說他的生長環境與文化薰陶對他的寫作有獨特的影響: 「我的世界觀植基於某些要素 -- 抱持懷疑論、排斥過度修辭。 絕不誇大其詞,也絕不妄下斷語」(Certain elements remain as the basis for my world vision: a skepticism and an aversion to rhetoric. Never to exaggerate, never to make bombastic assertions.)。 在父親的督促下他起先進入杜林大學 (U. of Turin) 主修法律,但是 後來違背父旨改讀中古哲學與文學。1954 年 Eco 獲得哲學博士的學位, 博士論文是以 Thomas Aquinas 為主題。此後的二十多年新聞、編輯與 學術生涯裏,Eco 逐漸建立學術聲望與人脈,他特別專長於記號語言學 (Semiotics),1971 年成為歐洲最古老的大學 U. of Bologna 第一位 記號語言學教授。但是誰也沒料到這位以學術著稱的大學教授會在七零 年代末寫下個人生涯的全新章節。 Eco 撰寫 The Name of the Rose 這本小說動機本來很單純:「1978年 3月我開始動筆的時候心裏只有一個意念:我想要毒殺一個僧侶!」。 起先,他考慮把謀殺情節安排在現代的背景下,但是很快地他發現自己 對中世紀的素養與興趣促使他把故事的場景改設在中世紀。他把自己從 1952 年以來所做的筆記、剪貼、文章、論文全部搬出來,開始撰寫暫定 名為《修道院的謀殺》的一本小說。爾後他又發現這個書名容易讓讀者把 閱讀重心放在懸疑、偵探主題上面,而他真正想寫的小說要具備開放的特 性 (an open text) -- 神秘、複雜,並且可以從各種角度來解讀。最終, Eco 用一首中世紀古詩的幾行句子定出了具有詩意的題目 -- The Name of the Rose。 Eco 非常滿意這個書名,他說:「玫瑰是一個富含象徵意義的東西, 但現在幾乎已經沒有遺留下任何新意」。 這本小說從 1980 年開始發行之後立刻就造成佳評如潮、人人爭相閱讀 的現象。一夜之間, Eco 的名聲開始延伸到了義大利學術圈以外。 出版商原先預估發行三萬本的這本經典之作,到今天已經銷售超過九百 萬本。鑽研中世紀的 Eco 忽然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關注,讓他本人覺得 既新奇又難以消受。1986 年法國導演 Jean-Jacques Annaud 將原著又 拍成電影 (男主角是大家很熟悉的 Sean Connery),進一步把 Eco 推向 國際的舞台 -- 雖然 Eco 本身並不是很熱衷 (他表示「那是他的作品, 不是我的」)。 1988 年 Eco 又推出第二本小說 Foucault's Pendulum (傅柯的鐘擺), 該書出版之後也是立刻大受好評,Eco 世界級小說家的地位自此屹立不搖。 目前 Eco 可以說是名利雙收,夏天住在靠近義大利東海岸濱海渡假勝地 Rimini 的別莊裏 (一棟十七世紀的豪宅,前身曾經是耶穌會的學校),平常 則住在米蘭一棟像迷宮一樣的大公寓,裏面有一個三萬本藏書的圖書館。 他仍然一天抽好幾包煙,工作到深夜,熱心招待客人,探索新的領域。 Eco 自認為他有蠟燭多頭燃燒的性格,「常常同時啟動好幾件事情,然後 持續融合彼此的關聯...如果我沒有很多事可做,我就迷失了。」 Eco 已經想好了自己的墓誌銘,他將引用十六世紀義大利作家 Tommaso Campanella (1568-1639, 1622 年出版「捍衛伽利略」 Defense of Galileo 一書,為哥白尼太陽中心說辯護,並主張聖經的經 文應該和自然界的知識分開而論) 的一段話: 「等一等、等一等」(Wait, wait) 「我做不到」(I cannot.) -- Life is lived forward but understood backwards. -- Soren Kierkegaar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8.88.0.3 ※ 編輯: ycjjen 來自: 138.88.0.3 (03/24 23:43)
saintseiya3:推「傅柯的鐘擺」,《傅科擺》不是很好 61.62.95.81 03/25
cielo1318:這本真的很好看~~~也是作者最好看的一本! 220.135.250.92 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