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撐傘行走於文字構築的真實城市──關於《一把雨傘給這天用》 常常以為,行走,其實是認識一個城市最好的方式。 當然,閱讀官方簡介、旅遊指南、歷史資料、名家推薦等等,更能對一個城市的發展沿革 、風景名勝等等,做一個全面而通盤的瞭解,但如此得到的,是一個由資訊建構出來的、 獨立的城市風貌,而不是屬於個人的、私密的、帶著複雜情感的個人印象。正如以學歷經 驗、體檢報告、薪資數字、工作績效等量化資料來形塑一個人,雖然能夠搭架出這個人的 客觀樣貌,卻無法真正產生主觀切身的聯繫。 《一把雨傘給這天用》的故事,就由主角「我」的城市行走開始。 不認識但信賴自己的人、認識但不想相互招呼的人、城市裡偶爾出現的動物、街道邊各自 過活的男女老少……在隨意地漫遊裡,這些與主角相關或無關的人,都因為被「觀察」的 動作而與「我」發生了關聯;這些外界刺激來得無端而且龐雜,引發了主角內心無端而且 龐雜的思緒,故事於是如此發展下去,帶著一種無所謂、不可預料的趣味。 走過了四個章節,行走的目的才被提起。 《一把雨傘給這天用》的主角原來是個鞋子測量員,工作的內容就是成天穿著製鞋公司剛 做好的新鞋,在城市裡頭四處走動,然後記下行走時鞋子給他的感受。看了什麼、想了什 麼,其實並不重要,因為鞋子測量員的工作重點應該就在「行走」這件事上頭;但從主角 的表現看來,我們不難發現,他並沒有將全付心思都放在對鞋子的感受上,而是放任思考 依著城市帶給他的畫面無目的地亂逛,也就是說,雖然出門行走,有其現實的工作目的, 但事實上,行走所帶來的收獲,卻同原先的現實目的沒什麼關係,反倒是一連串雜亂、只 與個人內裡相關的隨著故事的推進,這種紊亂逐漸勾勒出了某種有趣的圖像。 潦倒卻老在想法子維持門面的舊朋友、懷抱夢想但屈從現實的老情人、在故事裡從未真正 現身卻佔據著回憶的前女友、不明究理即求助於主角並且自認為得到協助的諮商者,天啟 似脫口而出的人生哲理、狂想劇般的生死畫面、時而自負時而自憐的反覆心態、得心應手 卻被減薪及胡說八道卻輕鬆入袋的工作成果……《一把雨傘給這天用》的作者威廉‧格納 齊諾,用這種卑微但自我中心、嘲諷但不失憐憫的敘事語氣,東一角西一塊地為讀者拼湊 出一幅景象:沉重但卻在一轉頭就變得輕盈,實際但卻無處不透露著荒謬──一如吾等之 輩蝺行與現實世界的獨行生活。? 生命尤如一個長長的雨天,身體則是一把在這天使用的雨傘。 依賴著身體,我們於是在生命的路上行走坐臥吃喝拉撒,但思考永遠獨立於身體之外,挫 敗與奇蹟永遠不在身體的掌控之中。格納齊諾透過主角一刻不停的喃喃自語呈現出生活中 的美好與荒唐,每個角色都能找出象徵、但也都不需要深究意義,一如不事先預設目的的 閱讀過程,讀者當然可以援引各種主義教條來剖析一個故事,但也可以全然不管文本,輕 鬆地自由行進──畢竟我們已經撐著自己的傘走在時間的雨中,進退既然無法自行其是, 那麼仔細感受每一次經驗,或許才是最實際最美好最個人也最無法取代的生活方式。 工作、朋友與情人來來去去,就像空地搭臺上戲,總會謝幕拆解,不留痕跡。 同時品味了無常與滿足,《一把雨傘給這天用》描繪出生命的真實面向,淡淡地行過悲喜 ;所有的荒謬都是現實的臉譜,所有的角色都是自己的反射。德國文學總給人一種與歷史 事件相互牽扯影射的沉重印象,但格納齊諾畫出一個揉合光明與闇暗的灰色世界,諷刺但 憂鬱、輕淺但深情,在隨興的行走步伐之間、仔細地品嚐生命的每個細節。《一把雨傘給 這天用》的故事超越了民族與國家的界線,以一種洞悉人性的姿勢替讀者撐開一把隔絕現 實的傘,然後引導我們走進飄著細雨、以文字構築、名為人生的真實城市。 臥斧的狼窩 http://www.monkey.com.tw/wol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1.1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