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央日報‧精選書評‧2006年5月21日 緩慢輕盈的哲理行走 評威廉‧格納齊諾《一把雨傘給這天用》 .米千因 看厭了好萊塢製作出品的大卡司、大英雄、大國家等等影片而欲換口味者,那麼,法國低 成本片,節奏愉悅的《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應該是個十分不錯的選擇;而對德國文學有興 趣卻畏於她向來沉重厚度的人,輕盈而緩的《一把雨傘給這天用》將會是個適宜的切入點 。本書作者跟《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導演一樣,都具有四兩撥千斤的能力,將生活的沉 重無奈以輕快的手法融化殆盡,而哲理潛行相隨,說服人即使面對生命乖違,總是找得到 愉快活下去的理由。 作者威廉‧格納齊諾以第一人稱之我將其意識源源不絕吐露出來,而所言盡是生活瑣事, 且也不急著一下說盡,總是帶著人在城裡東飄西蕩,才會不小心撞見避都避不開的舊識和 歷任舊情人,而惹他生出一絲因前任女友棄他去的無奈與痛楚。 前任女友麗莎原本是位富有理想的教師,一心總想將會打人咬人的粗暴學生改造得像她一 般可親,可惜十幾年下來,耗盡心力也沒能奏功,反而自己得了神經衰竭之類的病而提早 退休。當麗莎碰到這個得過且過的主人翁時,結果可想而知,自然也是不出所料地以失敗 收場。 主人翁因此茫然痛楚,因為沒有麗莎等於失去社會與群體的認同,於是他毫無頭緒地一日 度過一日,雖一度圖思振作卻因得過且過慣了,生活盡落舊軌道中,主動採取行動則是無 能為力的。 威廉‧格納齊諾筆下晃蕩終日得過且過的「我」,指的其實是生活於非自選體制下已然結成 群體,卻自以為與眾不同孤獨活著的大多數,就像書中所言「抱怨與催促是百分之九十五 人類最喜歡的活動,我的自負讓我不想和他們打交道。我只想簡單表示一下自己日常的詛咒 ,然後繼續過活。」(頁一一二-一一三) 就是因為這個「我」數字之龐大,讓作者的敘述成其大義,而此敘述成為彼此雖不願意卻 不得不的認同,並指出了這個時代的社會群體的共同標記,因此,當人們再也撐不住而掏 腰包用錢來換取認同,藉此相濡以沫而不必於無奈的生活中孤軍奮鬥的現象一出現,它竟 是與有人願意花錢來上主人翁憑空發明的「記憶體驗」課如出一轍,不過同為時代的產物 。 奧地利的評論家AnitaPolak說:「如此沉靜緩慢的一本書之所以能成為喧鬧書市的暢銷書 可說是小小的奇蹟……」 我倒認為《一把雨傘給這天用》之暢銷是有其必然之道理,因為,近世天氣總是不佳,隨 時備把傘是絕對有必要的,老是被淋成落湯雞是很傷心情的。有了傘說不定哪天就有機會 分給旁人用一用或挨著共撐一段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把雨傘給這天用》,2006年4月,遠流出版公司發行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730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1.105.61
bluebo:最近剛看完這本書 確實挺不錯的 219.84.78.59 05/30 17:03
lynechrista:最近台北也常下雨 很適合看哪.... 140.112.237.92 05/30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