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22899069 寫這篇心得前,要先說一件事情‧‧‧‧ 那就是,在幾個禮拜前,本書的作者杭亭頓先生, 已然辭世,令我為之震驚不已! 杭亭頓(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有修政治學的, 都應該認識這位大師級的人物,他的著作《文明的衝突與 世界秩序的重建》、《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 都是膾炙人口的名著,其中提出的理論,更是引起發不少 的論戰。做為一個學者,能夠成一家之言,其成就已足為 人所肯定矣。 本書《誰是美國人》(Who are We?),是杭亭頓先生在2004 年的作品,主要內容是論述美國人如何在獨立建國後,一步 一步凝聚出國族意識,然後又在進入二十世紀後,面臨許多 危機。如眾所皆知的事實,美國是一個由英國前往美洲大陸 墾殖的人民獨立出來的新國度,其組成成分原本以盎格魯- 薩克遜為主體,配之以新教精神,創建出“美國信念”為立 國精神跟國家認同的意識形態。經過一兩百年的歲月,雖然 有許多不同的新血加入,但他們都被同化,吸收,以“美國 信念”為傲,以“美國人”自居。 然而,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態轉移,美國的國家認同得 面對許多諸如次國家、多元文化、全球化等等的挑戰,來自 四面八方,尤其是鄰居拉丁美洲的移民,在國內建立了西語 系,日益增加的影響力,更是使這個國家的認同感變的脆弱 不已。 杭亭頓先生在前言就指出,他對於這樣的現象感到十分的憂 慮,他憂心美國會因此而分裂,失去過往的團結,以盎格魯 -新教文化為中心,曾給世界帶來“自由、平等、法律跟個人 權利的“美國信念”將就此煙消雲散。因此他在書中提出了 解決之道---重新強調“美國信念”,以盎格魯-新教文化為 核心,做為美國在二十一世紀的生存精神。 我並不知道杭亭頓先生的看法是否正確,相信也沒有人知道 ,這只有歷史能夠證明。不過,相信他是知道歐巴馬當選了 美國總統的,不知道杭亭頓先生的見解為何? 本書引起我更多省思的,是台灣。 這個也是以許多懇殖者、移民為主體的族群,其成份雖然不 像美國那般,但如果要仔細劃分,也可以很暴力的劃出來。 有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這些在明清之際就來台的“本省 人”跟隨國民政府撤退而來的“外省人”。扣掉原住民暫且 不論,基本上本省外省,其實都是所謂的中華文化圈的一份 子。然而,其在政治上的認同,卻有極大的差異。自然,這 不是絕對的,但卻是無法忽略的,不是前者就一定“獨”, 也不是後者就一定“統”。然而這些事情,卻帶給了如今的 台灣政治生態,糾纏不清,幾乎變成一種精神分裂的詭異局 勢。 中華民國,在某些人的眼中它是個外來政權,是個該被推翻 的存在。但是,要推翻中華民國,豈不代表要革命?試問, 如今的台灣社會,又有誰敢如此做?號稱以“台獨”為黨綱 的政黨,都不敢說出口,只能阿Q式的做些表面動作安撫基本 教義派人物,更別提一般民眾了。 結果,許多人一邊擁護著台獨的陣營,卻又一邊揮舞其真正 最大的敵人--至今仍宣稱擁有中國大陸主權--中華民國的旗 幟,顯然是一種精神分裂。 另外一邊的陣營顯然也有著不少的困擾,他們雖然未必想要 在這塊土地上創建新國家,但也不肯就這樣簡單的放棄已經 得到的,成為另外一個政府的禁臠,再次任人魚肉。也許他 們希望中國能民主化,或許他們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中的 台灣人”,似乎是有些定見,但也有許多不確定性,矛盾程 度不在另一陣營之下。 想到這邊,我不禁要問: 誰是台灣人?Who are we? 我們為什麼要建國?如果不是,那麼,要守護的是什麼? 未來的我們要如何自處? 我還在思考。 -- 常常為了只有歐巴桑誇我帥而困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2.82.115 fatisuya:轉錄至看板 politics 01/10 22:44
cornnie:感謝分享,這本是大師最後一本著作,值得一讀。 01/11 14:54
RIFF:不知道你有沒有誤解杭師原意;我認為「回歸央格魯-新教策略」 02/16 00:09
RIFF:根本就是一種保守思維,與進步相背離 02/16 00:11